狗可以被訓練成能嗅出癌癥的巫師,用靈敏的鼻子探測出病變細胞的癌變氣味。這種嗅覺是非侵入性的,可以幫助診斷無數人,這就引發出了一個問題:如果這些狗狗嗅覺敏銳,為什么現在不能用來篩查癌癥患者呢?
研究人員認為,狗在一些情況下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幫助執法部門追蹤氣味,或者在災區指導搜救隊。但是,對于癌癥的氣味聞成千上萬的樣本,其中只有少數可能是癌變的例子,這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成功的幾率也很小。
此外專家說,訓練這些幼犬需要時間和精力,盡管有大量的前期準備和訓練,狗也會因為當天自己的情緒,影響診斷癌癥的結果。
但這并不是說狗狗在通過“嗅覺”識別癌癥患者作為癌癥篩查工具方面是沒有幫助的。眾所周知,癌細胞會釋放出獨特的氣味,但是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釋放這些氣味的特定化合物。
希拉里·布羅迪博士(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耳鼻喉科的教授)說:“一種方法是,狗可以幫助確定癌癥特異的氣味,可以通過給狗一些癌癥樣本嗅嗅,然后慢慢地從樣本中去除化合物。如果這條狗在數個成分被移除后停止對這些樣本作出反應,那么就能知道已經取出的特定癌癥混合物的成分是什么了。然后研究人員可以分析這些個體成分,并研究出能夠可靠地篩查患者的生化檢測。”
布羅迪說:“狗狗們能做的事情很多,但我不認為可以對癌癥患者進行篩查。”
事例:
1989年,英國《柳葉刀》雜志發表了第一份狗嗅探報告。在給編輯的一封信中,兩名皮膚科醫生描述了一條狗每天花幾分鐘嗅它主人大腿上的某處,甚至在主人穿短褲時試圖咬掉它。因此,這位婦女讓醫生做了檢查,結果發現是惡性黑素瘤。
醫生在信中寫道:“這只狗可能是想在病癥仍處于可治愈的階段時,促使主人去尋求治療,從而挽救了主人的生命。”
奧地利克雷姆斯大學醫院的肺內科醫生Klaus Hackner博士說,其他關于狗狗檢測惡性黑色素瘤的事例也有一些,但直到2006年,高質量、雙盲的研究才得以發表。(在雙盲研究中,無論是狗還是他們的飼養員都不知道哪些樣本是癌變的。)
很快,有無數的研究表明經過訓練的狗可以嗅出癌癥生物樣本,比如人的呼吸或尿液,從而檢測出特定的癌癥。這是因為癌癥細胞,會釋放出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VOCs)。Hackner說,每種類型的癌癥都有不同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這意味著它與其他細胞有不同的氣味。
Hackner說,由于狗鼻子里有2.2億多的嗅覺感受器,它們是嗅出疾病的極佳動物。而相比之下,人類的鼻子里只有5百萬的嗅覺感受器。
訓練狗狗的困難
Hackner說,大多數狗都能接受訓練,然后可以在大約6個月內識別出特定癌癥的氣味。然而,許多研究都是在實驗室里進行的,而不是在現實世界中進行的:通常情況下,狗會得到五個總是有一個癌樣本的樣本。實際上,根據癌癥類型的不同,嗅探犬可能只能從一批1000個癌癥標本中找到4個癌癥標本。
Hackner說,如果狗和處理者都不知道這1000個樣本中有哪四個是癌癥的,那么當狗挑選正確的樣本時,處理者不能給予狗正面的強化。
Hackner說:“我認為這是為什么我們的研究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們不能提供正面的反饋,因為在篩查的情況下,如果狗是對的,誰也不知道。這對狗狗和飼養員都很有壓力。”Hackner有一個類似于現實世界的研究,發表在《呼吸研究雜志》上。
但布羅迪說,即使可以改變訓練方式來適應狗狗,這對篩查病人來說也不是一種現實的方式。要訓練狗狗識別癌癥氣味可能需要人類的多種癌癥樣本,這需要大量的資源。
此外,布羅迪說,狗也會感到無聊、饑餓和“壞心情的日子,就像你和我一樣,還必須仔細觀察它們在整個篩查癌癥中的有效性。”
小編說兩句:
研究人員創造和改進生化“鼻子”機器,也就是所謂的電子鼻,可以“嗅”病人并提供診斷。布羅迪說,這些機器在某些醫療條件下已經存在,但在狗的幫助下,它們可能會變得更加敏感,也更適用于更多的疾病。(sharon)(本文來源:壹品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