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省準備在6月10日之前,放歸人工繁育揚子鱷370條,揚子鱷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鱷魚。
在100多年前還廣泛分布在我國長江中下游絕大多數地區,但現如今野生揚子鱷數量非常稀少,IUCN更是將其列為“極危”物種,距離野外滅絕只有一步之遙。
為了保護揚子鱷,我國在1979年開始成立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從野外捕捉212條成年揚子鱷進行圈養繁殖,繁衍至今,保護區內的人工繁育揚子鱷數量已經達到15000條。
只不過,人工養殖的揚子鱷數量再多,也只是延續了它的基因,無法發揮它的生態價值,只有野生揚子鱷才能夠發揮出生態價值。
目前野生揚子鱷數量極其稀少,仍舊處于極危狀態,為了加快野生揚子鱷種群復壯進程,也為了讓揚子鱷發揮出自己的生態價值。
從2003年開始,我國就開始將人工繁育的揚子鱷放歸到野外,2022年揚子鱷野外放歸工作正在進行中,今年安徽省將放歸人工繁育揚子鱷370條,全部放歸工作將在6月10日前完成。
揚子鱷
揚子鱷是濕地鏈上的一環,它們的生存離不開濕地環境。
揚子鱷喜歡安靜,在白天時,通常躲在洞穴中,或者是在岸上曬太陽,等到了夜晚才會外出覓食,水中的魚、蝦、螺,以及水鳥等都是它們的食物。
它們看似行動遲鈍,其實在狩獵時,它們的動作非常敏捷,獵物一旦靠近它們的取食范圍,就很難逃脫。
揚子鱷屬于冷血動物,它們不消耗能量用于維持體溫,而是會隨著外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當外界的氣溫較低時,它們就會躲到洞穴中冬眠,冬眠時長可達5個月。
冬眠的場所是在洞穴之中。揚子鱷非常善于打洞,它們會在河岸為自己修建一個洞穴,洞穴堪比是“迷宮”,曲徑通幽、縱橫交錯。
洞穴內有多個功能區,有的區域可以供它們在洞穴中轉身,洞穴內還有一些地勢較高的高臺,這里就是它們冬眠的主要場所,高臺上還有通氣孔。當水位上升,淹沒高臺時,它們就能夠順著通氣孔逃生。
在冬眠期間,它們會躲在洞穴之中躲避寒冷的冬季,但即便如此,當冬眠場所的氣溫低于10℃時,也會威脅著它們的生命。
冬眠結束之后,它們就會處于極度饑餓狀態,此時的它們會大量覓食,為繁殖求偶做準備。
6月份,揚子鱷開始進入發情期,發情期的雄性為了搶奪雌性的交配權經常會大打出手,此時的野生揚子鱷受傷率較高。
7月,雌性揚子鱷開始產卵,雖然揚子鱷是冷血動物,但這并不代表它們沒有母愛。在產卵之前,雌性揚子鱷會利用枯草,泥巴,落葉,樹枝等堆砌一個草堆,然后在草堆中產卵,平均每次產下25枚卵。
冷血動物一般不會親自孵化,而是利用太陽的熱量,以及草堆發酵的溫度來提升溫度。溫度是決定揚子鱷幼崽性別的關鍵,其中溫度較低時,孵化的都是雌性,溫度較高時孵化的都是雄性,溫度在30℃時,孵化的雌雄比例就是1:1。
揚子鱷雖然不孵卵,但是雌性還會時不時地來看望幼崽們的孵化情況,等到幼崽孵化成功后,母親就會帶著孩子一起生活。
雖然成年的揚子鱷幾乎沒有天敵,但是幼崽天敵眾多,白鷺,夜鷺,蒼鷺和野貓等食肉動物都會捕捉它們,造成幼崽成活率極低,大約只有2%的個體能夠活到成年。
所以,揚子鱷雖然產卵量大,但是幼崽的成活率實在是太低了,再加上揚子鱷還面臨棲息地破碎,棲息地消失等困境,導致了野生揚子鱷數量增長緩慢,難以擺脫滅絕的風險。
揚子鱷野放
人工環境下,揚子鱷生存的環境較好,天敵較少,而且食物充足,在這種背景下,幼崽的成活率較高,揚子鱷數量能夠較快地恢復。
但是,人工養殖的揚子鱷難以發揮出它們的生態價值。在野外,揚子鱷的生活活動都會影響著當地的生態,改造著當地的生態,讓當地的生態鏈更加健康地運轉。
揚子鱷又是濕地生態鏈上的“指示性物種”,知名度較高,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較高,我們在保護揚子鱷的同時,順道可以一起保護當地的濕地生態,而濕地生態又是許多鳥兒的家園,也是候鳥的歇腳點,保護濕地生態,順道可以一起保護其他珍稀動物。
還有,揚子鱷的文化價值高,我國古代就有揚子鱷的身影,其中“鼉鼓”就是使用揚子鱷的皮制作而成,當然了,現如今揚子鱷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決不能使用它們的皮來制作鼉鼓了。
揚子鱷是鱷魚,有些人會擔心揚子鱷會傷人,尤其是野放的揚子鱷和人類距離較近時,會不會對周圍的人類產生威脅。
其實這一點我們不用擔心,因為和其他鱷魚相比,揚子鱷體型較小,成年個頭也只有1.5米-2米,體重60斤-90斤。
而且它們也是為數不多性格溫順的鱷魚,它們對周圍環境比較敏感,聽到人類動靜后會主動躲避,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生過野生揚子鱷傷人事件。
當然了,在揚子鱷的繁殖期和發情期時,它們會變得比較危險,但只要不靠近它們,揚子鱷也不會主動傷人。
現如今放歸的370條揚子鱷,是從人工繁育的適齡鱷中選出了600條“待選鱷”。
之后又通過DNA遺傳背景分析,篩選出了370條體格強壯,親緣關系較遠的揚子鱷放歸野外。
為了讓揚子鱷能夠更好地在野外生活下去,當地還對揚子鱷的野放地進行了生態修復,并投放相應的魚苗、螺螄等,讓揚子鱷的食物也能夠可持續性繁殖。
目前,安徽省野放揚子鱷數量已經達到1000條,其中有些放歸的揚子鱷已經適應了野外環境,甚至已經繁殖后代,這意味著野放效果初顯成效,或許不久之后我們就能夠在野外看到揚子鱷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