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鱷(學名:Alligator sinensis),又名中華鱷、豬婆龍、鼉(tuó)。分布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生存方式為半水棲性,活躍于沼澤池塘河流之中。捕食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魚類、鳥類。為我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揚子鱷保持了鱷目的基本特征,身披骨質鱗,身長1-2米,頭部扁平,吻部較鈍,整體比例粗短,尾粗壯側扁,可推動其在水中游泳,也是自衛的鞭子。
前肢五指,后肢四趾,長扁圓形,拖著一條強而有力的尾巴,適于爬行和游泳。整體為灰黑色或深棕色,眼睛呈土黃色,腹部白色。
揚子鱷為卵生,會在6月交配。7月初左右,雌鱷開始筑巢產卵,每窩約10-30顆之間。卵上覆雜草,母鱷則守護在一旁,靠自然溫度孵化,孵化期約為60天。
幼鱷9月出殼。具冬眠習性。卵為灰白色,比雞蛋略大。揚子鱷的性格有個體差異,多數個體較為溫順。與其他動物一樣,在繁殖期脾氣暴躁時才會有攻擊傾向,但這種攻擊通常并不能對人形成實質性的傷害。
揚子鱷人工養殖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投餌、巡視、防病、捕捉測量。揚子鱷對餌料的要求很低,其食性較廣,魚、肉、動物內臟等均可投喂。還可以在池塘中養殖一些螺、蚌和魚類,既可有效利用環境,又可以減少投餌量。
初期引進時,揚子鱷不習慣到食臺上來,且喜好夜間覓食,可在傍晚將食物投喂到食臺附近,逐步過渡到食臺上。第二天早上檢查吃食情況,根據剩余情況調整投喂量。
想要了解更多爬寵資訊,記得持續關注我們喔!
品牌公眾號:【REPTIZ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