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特有的珍惜物種,被人稱作“土龍”;
它,是中國最大的爬行動物,但在全球的同類中,只是一個小塊頭。
它,曾經跟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有人認為它是龍的原型之一;但如今卻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把握。
它就是揚子鱷。
身長最多1米8,體重不超過80斤的揚子鱷,在輕易能長到三四米,體重四百多斤的鱷魚家族里,實在是個小老弟。
但真要論資排輩,它真的算得上活化石。從2億年前的恐龍時代,經歷了數次物種大滅絕活到今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現在,它的境遇卻非常悲慘。
2020年12月,安徽的李女士在江邊洗碗,一只揚子鱷卻從江里冒出頭來。
兇猛的鱷魚近在咫尺,一般人肯定被嚇破了膽。但李女士卻非常淡定,甚至隨手給鱷魚喂了點吃的。
這并不是因為李女士格外膽大,而是常年在江邊,已經習慣了揚子鱷的出沒。它們往往只是伸著小爪子討要一些食物,要到了就乖乖地吃,要不到也不會傷人。
誰能想到,曾經被譽為神獸的揚子鱷,經歷過大自然的種種考驗,如今竟然淪落到在江邊討飯了。
因為江邊的灘涂逐漸被用作水田、魚塘,揚子鱷的棲息地已經越來越少,加上非法捕獵,全國的揚子鱷一度只剩下100多只,險些滅絕。
這些身材短小的鱷魚,曾經在長江、淮河流域,幾乎隨處可見。
而后來,它們耐心地趴在水里,等待獵物的身影,只能在紀錄片里看到了。
揚子鱷數量少,或許跟它們軟萌可愛的性格也有關系。
它們短短的嘴巴,大大的眼睛,透出一股憨厚乖巧。它們對人有著異乎尋常的信任,平時只吃小魚小蝦,很少攻擊人,即使被按住大力撫摸,它們也只會露出一副享受的樣子。
軟萌的揚子鱷,竟然是個建筑專家。
上年紀的人或許還記得,曾經在江邊經常能看到揚子鱷的洞。
它們短短的爪子似乎時刻閑不住,總在泥里挖來挖去,挖出一個洞穴,供它們在夏天遮陽,在嚴寒季節里冬眠。
這些洞常常盤根錯節,每個洞都有好幾個洞口。
這樣軟萌可愛的揚子鱷,你舍得它滅絕嗎?
當然沒人舍得。
從30多年前,人們就開始嘗試挽回這個珍貴又古老的物種。
在浙江、安徽等揚子鱷曾經的棲息地,人們建起了揚子鱷養殖中心。
這些被飼養員揪住尾巴的揚子鱷,就是安徽揚子鱷繁育中心的寶貝。平時,它們在室外的池塘里生活,每年快到冬天,飼養員就會把它們抱回到室內,讓它們冬眠。
經過30多年的努力,揚子鱷的家族已經有上萬只成員了。
但依然讓人們頭疼的,是如何把這些嬌生慣養的小家伙們放歸自然。
出生在養殖基地的揚子鱷們,沒有見識過野外的風浪,甚至連捕食都不會,只知道在飼喂點眼巴巴地等人喂食。
為了鍛煉它們在野外生存的能力,人們開始逐步訓練它們捕食、挖洞的能力。
2007年,一批經過精挑細選的揚子鱷,第一次在上海崇明島上安家。后來,人們每年都會在長江、淮河沿岸放生幾百只揚子鱷。
或許有一天,這些溫柔可愛的小家伙,能像它們的祖先一樣,自由地在江河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