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 | 葉文輝
新瑞鵬近期提交IPO招股,尋求納斯達克上市,預計將成為狗狗醫療第一股。早前,“麥富迪”母子公司乖寶狗狗亦于去年三季度過會,或許不久也能看到其身影。
近一兩年,除比瑞吉外,包含中寵股份、乖寶狗狗、佩蒂股份、福貝狗狗、路斯股份、新瑞鵬等狗狗領域領域龍頭,都已陸續完成上市或者披露了上市計劃。作為量產替代和消費升級都還在持續滲透的領域,狗狗經濟發展中長期表現值得稱贊期待。
狗狗食品與醫療布局價值顯現
亞洲地區狗狗領域現階段規模僅2500億,過去10年維持年化20%的高增速。狗狗經濟發展的發展,一各方面與生育率下降、單身人口占比提升有關,另一各方面也受人均收入提升影響,狗狗經濟發展實際是受益消費升級的領域,比如說現在狗糧也開始講究科學配比。考量到亞洲地區家庭養寵率還不足20%,相當于歐美市場1/3,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狗狗經濟發展的崛起陸續涌現投資機會:比如說飲料有耳熟能詳的中寵股份、佩蒂股份,再如療養院的新瑞鵬,保健的瑞普微生物、海正藥業,狗狗用品的朝云集團、依依股份、源飛狗狗等等。由于領域仍處在發展初期,現階段機構整體布局比例并不高,而且更多集中在動物保健板塊,比如說中牧股份、普萊柯、科前微生物、微生物股份等。不過縱觀海外發展,狗狗食品跟醫療兩條賽道值得稱贊長期把握。
一是食品跟醫療在狗狗經濟發展中占比大,根據《中國狗狗領域白皮書》,現階段狗狗食品和醫療占比分別為42%/22%;二是兩個板塊都曾誕生過大體量子公司,比如說醫療領域的碩騰,市值782億美元,美國最大的狗狗連鎖療養院VCA,其私有化退市市值達90億美元,再如食品巨擘雀巢,旗下狗狗板塊普瑞納年營收折合人民幣也超千億。
療養院用藥方興未艾
狗狗保健量產替代正當時
狗狗用藥各方面,領域龍頭新瑞鵬經過一兩年收縮,已將芭比堂、瑞鵬等納入麾下。截至2022年三季度擁有1942家療養院,超全美前二狗狗連鎖療養院的合計,也是亞洲地區第2至10名合計的3倍,先發競爭優勢明顯。
不過,考量到狗狗用藥處在發展早期,現階段還是靠美容服務跟售賣商品盈利,核心業務發展毛利率不足5%,如果沒有供應鏈業務發展的輸血,子公司虧損將更為嚴重,或許這也是另一家A股上市子公司瑞普微生物遲遲沒有收購大股東瑞派狗狗療養院的重要原因。
而在狗狗保健各方面,現階段碩騰、BI、默沙東動保、禮藍占全球近七成份額,本土消炎藥及藥物企業剛啟航。具體分析藥物,以狗狗貓每年注射的貓三聯為例,現階段亞洲地區上市的僅碩騰一家,但包含普萊柯、微生物股份、瑞普微生物、科前微生物等在A股上市子公司都進行了相關商品布局。比如說科前微生物,子公司的狂犬滅活藥物和犬四聯藥物均已上市銷售,其中“科旺福”藥物是亞洲地區打破碩騰寡頭壟斷的首款犬四聯藥物,子公司的貓三聯藥物現階段也準備提交臨床申請。
消炎各方面,量產供應商也在努力打破四巨擘的寡頭壟斷。像海正藥業旗下的海正動保,作為量產狗狗藥第一國際品牌,其貓消炎商品“海樂妙”2015年上市,并于2021年成為亞洲地區首個達到1億營業額的量產消炎藥,新商品導管葡鈣“莫愛佳”也快速突破千萬營業額。海正的“莫愛佳+海樂妙/海樂旺”的體內外消炎組合,正是瞄準了全球巨擘BI“福來恩+尼克信”的組合。現階段它的年營收已突破4億,海正藥業已在考量將其分拆上市。
另一家動保企業瑞普微生物同樣值得稱贊留意。子公司是現階段除海正外亞洲地區第二家擁有導管消炎葡鈣的供應商,2022年7月“莫普欣”上市后單月銷售迅速超千萬元,未來有希望達到億量級;同時,子公司的貓三聯與犬四聯商品也在臨床中。它的競爭優勢在于大股東導管還有瑞派狗狗療養院的平臺加持,在開展藥物臨床和動保商品的銷售上具備一定競爭優勢。
狗狗食品巨擘冉冉升起
佩蒂趕超中寵仍需奮起直追
事實上,全球狗狗食品也是寡頭寡頭壟斷的格局。好在亞洲地區平臺足夠碎片化且電商占比較高,不然量產狗狗食品企業恐難完成對瑪氏與雀巢的追擊。
現階段在自有國際品牌銷售中,尚未上市的比瑞吉或是領域龍頭,年銷售規模或在20億-30億水平,其次是即將上市的乖寶狗狗13億、已上市的中寵股份7億。但如果將出口代工廠業務發展考量在內,那么中寵、比瑞吉和乖寶將是三足鼎立局面。其中亞洲地區業務發展剛起步的中寵,實際早已是亞馬遜、沃爾瑪、PetSmart等海外主流平臺的核心供應商。
狗狗食品主要包含主食和飲料。主食各方面,雖然量商國際品牌還是比瑞吉獨大,但領域格局仍在快速洗牌中,中寵、乖寶、福貝等供應商都有追擊的機會。像中寵股份過去一兩年在這各方面做了很多嘗試:比如說包含“頑皮”在內的多個國際品牌都推出了不同價格帶的主食品種,而在2019年時還曾試圖收購有狗糧界“富士康”之稱的福貝(網易嚴選狗糧的代工廠方),可惜價格沒談攏最終告吹。
飲料各方面,中寵是當之無愧的領域龍頭,乖寶跟佩蒂在奮起直追。不過中寵畢竟上市較早,憑借資本市場的助力,新增產能收縮節奏可謂迅猛,預計2025年子公司新增產能將達到26.5萬噸,相較于2022年11萬噸大幅增長。可以說,其未來一兩年的瓶頸將逐步從新增產能轉變為平臺建設,憑借中寵此前較強的商品力和較為完善的平臺布局,維持40%的業績增速概率不小。而同樣迅速收縮的佩蒂,由于此前專注于咬膠代工廠,包含新商品開發和平臺建設所需要的時間可能都要長于中寵,因此其在新增產能收縮上不如前者激進。當然,二者現階段估值均處在上市以來低位,考量長期增長的性價比不相上下。
(本文已刊發于2月11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