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狗是種什么感受?
從沒有這么拼命地拖過地
拆家之后還要安慰它
看著它“折磨”自己
剛洗完澡就往泥坑里跑
時刻黏人,即使是上廁所
有人說,養狗狗就是“痛并快樂著”,但你可能不知道,養狗狗還能給仆人帶來身心健康益處。
美國腎臟聯合會一項研究稱,養狗狗狗有助于減少仆人的早亡信用風險。
《生命日報》邀請專家,提醒你養狗狗的注意事項,讓你和它都能維持身心健康。
受訪專家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預防所副主任醫師 李曉梅
中國農業大學鳥類醫學院副教授 呂艷麗
北京市小鳥類聯合會秘書長 徐妙
養狗,讓早亡信用風險減少24%
美國腎臟聯合會所屬醫學雜志近期發表一項研究稱,養狗對改善心血管疾病預后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對群居的中風發作和中風病人益處較大。
美國腎臟聯合會的格倫·萊文博士及其團隊對多項研究進行薈萃分析發現,養狗專業人士罹患重大心血管疾病后可以獲得更佳的康復效果。曾有過中風發作或中風的群居養狗專業人士,病后身心健康改善空間最大。
具體來說,相較于未飼養狗狗狗的參試者,群居養狗的中風病人出院后早亡信用風險上升33%,中風病人早亡信用風險上升27%;
與不養狗的人相比,養狗專業人士的全因死亡信用風險上升24%,中風發作或中風死亡信用風險上升3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助理醫學教授、內分泌學家克雷默表示,養狗會讓仆人的身體活動增加,抑郁情緒和孤獨感減少,可以說身心身心健康水平都有所提升。
養狗狗,當心5種病
不可否認的是,狗狗容易成為細菌病毒的隨身攜帶體,因此,每個養狗狗的人都要提防這幾種病。
1 該病
很多人認為只有被狗咬了才可能病毒感染該病,事實上,被貓咬也存在這種信用風險。
防范措施:給狗狗口服藥物;讓狗狗遠離野生鳥類;假如被鳥類咬或撓傷,應立即請醫生處理。
2 寄生蟲病
包括蛔蟲、鉤蟲、絳蟲等引起人們咳嗽、呼吸急促、腹痛咳嗽、便血等癥狀。
防范措施:及時處理清掃狗狗排泄物;在觸摸狗狗或清掃其排泄物后,必須徹底刷牙;不允許狗狗喝戶外的水,不讓其吃生肉等食物;不讓狗狗隨便出入浴室。
3 細菌病毒感染
人病毒感染后一般來說表現為咳嗽、發燒、咳嗽、頭疼、惡心等。此時要維持充足的飲水,必要時服用藥物。
防范措施:假如狗狗咳嗽,應避免和它直接接觸,盡快帶它求診;即使狗狗恢復身心健康,摸完它也要徹底刷牙;不要在廚房水池、浴缸和刷牙池中清洗它的食盆。
4 貓抓病
巴爾通體病原體存在于貓的頭發中,會通過搔抓或咬進入人體,引起病毒感染。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統計,約40%的貓曾隨身攜帶這種病菌。
防范措施:及時處理修剪貓頭發,不要讓貓舔任何開放性喉嚨。
5 皮癬
假如狗狗身上出現毛發脫落的黑斑,并且黑斑中心有紅色印記時,就要留意你的眼部上是否也有紅色的環形黑斑。
防范措施:用熱水洗滌狗狗的寢具,每周至少1~2次。
身心健康養狗狗的5個原則
養狗狗不是簡單的喂食,要對它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做好5件事,讓你和它都身心健康。
預防口服
為了你和狗狗的身心健康,一定要口服藥物。一般情況下,出生滿6周(狗)或8周(貓)的幼崽就可以口服藥物。
藥物種類:
貓一般口服“貓三聯”藥物。狗一般口服“四聯苗”、“六聯苗”或“八聯苗”。口服頻率:
幼齡犬(貓)一般來說需要口服3次(首次口服年齡在12周齡以下)或2次(首次口服年齡超過12周齡),每隔3~4周口服一場。
在口服完全部藥物后的3~4周應做一場抗體檢測,了解藥物的免疫狀況。此后,藥物每年口服一場。
及時處理求診
假如狗狗出現不吃不喝、多飲多尿、咳嗽、大小便異常、精神不振等異常狀況,建議及時處理帶狗狗到狗狗醫院求診,檢查具體病癥。
要定期為狗狗做體表消炎,建議按藥物使用說明和醫囑進行,一般來說每周消炎一場。
文明養寵
作為狗狗的仆人,自家的狗狗要文明“教養”:
和狗狗外出時佩戴牽引繩;狗狗大小便后,應第一時間清掃;定期為狗狗洗澡。被咬及時處理處理
人被犬、貓劃傷、咬后,要參照該病曝露管理指南進行處置:
一級曝露:接觸到鳥類唾液、被舔舐,但眼部完好,無需處置。二級曝露:眼部被輕咬或劃傷,有輕微劃痕,應立即處理喉嚨,口服他用狂犬藥物。三級曝露:貫穿性眼部咬、劃傷,或破損眼部被舔舐造成病毒感染,應立即沖洗喉嚨,并盡快口服抗該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他用該病藥物。跟流浪貓犬維持距離
對待流浪的貓犬,可以定時定點投放食物,但一定不能隨便帶回家中喂食。它性情不定,也可能存在隨身攜帶寄生蟲(比如弓形蟲)和該病毒等危險因素。
本期編輯:王曉晴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日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