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養代替購買,讓生命不再流浪」是所有愛寵人士的共識,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份堅持變味了。很多人寧愿選擇購買寵物,也不愿意領養寵物。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一群人集體變心,放棄領養,選擇做一個消費者。他們養寵物的心已經不再純粹,變為充滿自私自利了嗎?01 你可能不知道領養是什么意思。在接觸貓咪這個圈子之前,我所了解的理念一直都是“領養代替購買”,因為購買可能意味著人類對貓咪無節制地繁殖,可能會間接在看不見的角落里傷害了很多貓咪,擴大了被棄養的寵物數量。-PS:這里沒有道德綁架不能購買寵物的意思很多人的確堅持著“領養代替購買”的理念,也將理論變實踐為貓咪狗狗的領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也有很多人因為過于擔心被領養寵物的情況,對領養人進行無差別無理的要求傷害了很多領養人。知乎上有個關于大多數人不愿意領養寵物的回答,是這樣說的。知乎@房東很多人沒搞懂“領養”是什么意思。比如你是清朝時因為饑荒闖關東的災民,再沒吃的三天之內你就該被野狗吃了。我是一個有錢人,比如吉林首富吧。我看你聰明伶俐可憐這世道不公,讓你到我家里打雜,給你一口飽飯吃。然后突然冒出來一個人說你在我家里不能受任何委屈,還要享受和主人一樣的待遇,還要用我的身份證擔保,還要能隨時進我家來看一眼。我是有病還是怎么著?這位的形容看上去有點直接,但也表明了部分領養人的心理情況:我們領養流浪動物回家是希望救助它,給它一個溫飽的環境。如果對我們要求太高,挑三揀四,還肆意侵犯我的隱私,那我又憑什么去傷害自己的利益去接回你提供的大爺回家?我為什么不直接買一個寵物還不用被各種無理要求?因為被要求太多,很多人放棄了領養的第一選擇,選擇去購買寵物。無論是養貓還是養狗,形成圈子后,似乎總有一群人站在頂端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著養寵物的其他人。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只要不達到他們的標準,就是在虐待寵物,開始蓋樓罵罵咧咧。領養本來是一個善意的行為,想要領養的人很多。但是對領養人過分地要求,卻不給出合理的解釋和幫助,只會嚇跑很多領養人。尤其是一些自發的領養組織,一味向領養人索取資料,姿態太高,對領養人挑挑揀揀,極易給領養人造成不適的心理。知乎問答上還有個回答:送養人和領養人應該是平等的,雙方選擇,不存在誰高人一等低人一等,應該互相尊重。小狗君非常認同以上觀點,流浪貓流浪狗需要的可能不是華麗的生活,可能一個溫飽就能救下他們的命。以華麗的高標準去拒絕來救命的人,這已經不是領養的初衷了。02 送養人和領養人怎么相處。送養人對于領養人的篩選,有必要但不必太苛刻。送養人可以秉承著對被領養寵物的負責,對領養人進行部分信息的采集和友好互動,但是需要有所節制,不能過于干涉。送養人的擔心其實也可以理解,世界上的壞人太多,接手領養動物轉手賣掉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我們不能因為杯弓蛇影,就對好人拒之門外。2018年的數據,全中國的流浪狗超過4000萬,流浪貓的數據多到沒法統計。其中校園內的流浪貓狗非常多。一方面是因為學校不允許養貓養狗,但是喜歡貓咪狗狗的學生人數特別多,會經常給流浪貓流浪狗喂食,于是它們開始扎堆,繁衍......雖然每個城市幾乎都有動物保護協會或者組織,但是流浪貓狗的現狀比我們看到的要嚴峻得多。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760萬只伴侶動物進入全國的動物收容所。其中,大約390萬是狗,340萬是貓。全球每年大概有270萬
只貓狗被殺,因為庇護所太滿沒有足夠的地方。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領養機構其實都很難,領養代替購買,不僅可以共同救助還可以減少棄養。其實,送養人-領養機構和領養人之間應該是一個陣營的,只是由于國內的領養流程和很多變味的篩選條件,激發了送養人-領養機構和領養人之間的矛盾。國內養寵方式對比國外要晚很多,因此養寵理念參差不齊。但是國內寵物市場發展又很迅速,養寵群體急速增長,90后和00后成為主力。因此很多年輕人理論知識跟上了,但是對國內養寵環境有所誤解,在自己摸索養寵知識的時候,會不自覺得對別人進行道德綁架。實際上,大家的初心都是好的,只要針對實際情況說明白就好了。無奈的是極端動保群體帶來的問題給予其他動物友好人士造成了較大的陰影,才造成現在兩方分裂的尷尬場面。
03 你們怎么看待領養這件事。之前小狗的盒子社群里面有個小姐姐就撿到了兩只貓,打算為他們找領養人,沒想到剛讓好友發了個朋友圈,就被罵了,說「扔了就扔了干嘛要管它們的死活,誰撿回來就誰養」。雖然現在特殊疫情時期,快遞和物資都很困難,有很多人自顧不暇,無力再承擔多一只貓咪狗狗,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愿意傾盡力量去救助流浪動物。攻擊救助流浪動物的人,腦子是不是被豬拱了?
最溫暖的事,莫過于疫情中,還有那么一群支援和保護流浪動物的人。而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自身難保的人,如果不能給予善意,就請保持沉默,至少不要引戰,傷了他們的心。#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領養代替購買送養人和領養人之間的矛盾
你覺得還有救嗎
近期熱門活動入口超值豪華大禮等你參加聽說長得好看的小可愛都報名遼·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