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緊緊圍繞狗狗吃穿用度、生老病死,形成了兩條百億級的“它經濟發展”供應鏈。但是,有新聞媒體日前調查發現,一些地方“狗狗就醫甚至渡鴉貴”,相同療養院收費項目差別大,還有無從業技術人員資格證書的技術人員在給狗狗就醫。
作為一種新興領域,狗狗醫療保健面臨著非常大的消費需求。根據《2018年中國狗狗領域白皮書》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狗狗(犬貓)消費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同比增長27%。狗狗服務消費中,醫療保健服務消費占比最高,占據了供應鏈中的大頭。狗仆人在狗狗醫療保健上年均花費1557.2元,貓仆人為1446.1元,但狗狗仆人對醫療保健服務不滿意的比例卻高達47.1%。
在性質上,狗狗療養院相同于普通療養院,現在社會上的大多數狗狗療養院都是非營利性機構,屬于純商業運作。大到選址建房、購買醫療保健設備,小到加班費、日常生活開銷,每一分錢都是療養院出錢,政府沒有補貼。狗狗醫療保健費用實行的是消費市場調價機制,相同的醫療保健器械、用藥和服務等會產生相同的診療產品價格,消費市場供求關系在很大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了收費項目國際標準的高低。
很多人由此就認為狗狗就醫貴是消費市場機制的結果,這其實只看到了表象。事實上,在非常大的消費需求背后是狗狗醫療保健國家國際標準的缺位和監管的缺位。一方面,這引致各家療養院收費項目差別大,就醫基本“一例一價”,而仆人愛寵心切,在經濟發展擔負不起的情況下,基本單廂為狗狗治療,這在一定某種程度上拉高了狗狗醫療保健產品價格。另一方面,國際標準的缺位也引致消費市場紛亂。“渾水摸魚”、無有關證照者紛紛進入消費市場,給正規狗狗療養院帶來更大的生存壓力,“劣幣驅逐劣幣”引致收費項目更加紛亂,從而危及整個領域的健康發展。
怎么辦?首先有關職能部門和領域協會要加快制定統一的國家國際標準,提高狗狗療養院的準入門檻。在從業技術人員證照、醫療保健產品價格、收費項目名目類別等方面,都應該有明確的國際標準參照。有了完善的國家國際標準,消費市場機制“看不見的手”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其次,要強化日常生活監督,堅決取締“無證行醫”,強化工商、農業、物價等職能部門的聯合監督,完善狗狗消費市場監管體系。當然,良好的領域發展還需要更多專業人才的支撐。現階段,我國狗狗醫師缺口仍比較大,跟不上消費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要繼續強化有關的職業教育,培養更多具有證照的專業狗狗醫師,讓狗狗醫療保健消費市場朝著更專業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