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節目大家都看過,專門做給鏟屎官的美食節目聽說過沒?
近日,雕兄關注到一檔由萌寵主持表演的寵物美食節目--《寵愛廚房》,7月12日上線,剛剛更新兩集。
據官方介紹,《寵愛廚房》是國內首檔由萌寵擔任主演,介紹寵物美食制作方法的創意娛樂節目。每集節目2-3分鐘,由貓咪狗狗做主廚,教大家制作簡單美味、營養均衡的貓糧、狗糧。
不過,雕兄發現,主打“萌寵下廚”的想法蠻有創意,但觀眾反響平平,視頻播放量甚至還不如一些萌寵小視頻的零頭,這是為何?
寵物真的能自己親自下廚嗎?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以《寵愛廚房》第一集為例,“廚師”是一只叫做“藍肥肥”的布偶貓,制作的雞肉西蘭花餅。視頻場景為大家編制了一個美夢,幻想有一天自家愛寵可以自食其力地準備食材,起鍋油炸,掌握火候,使用模具,放入調味劑等等操作步驟,背后實際拍攝過程的麻煩,這位藍肥肥“廚師”不會說話,不過如果各位看了視頻的鏟屎官,如果讓自家主子去實踐去體驗,這畫面感有點不敢想象啊。
當然創作者初衷肯定也不是真讓主子們動手做食物啦,但是……鏟屎官辛辛苦苦做得這西藍花雞肉餅,主子們真的會吃嗎?
有用還是有趣?
好像想得不太清楚
《寵愛廚房》的制作團隊借由節目,希望可以傳達教大家制作簡單美味、營養均衡的貓糧、狗糧,主打實用性。
不過,如果看看網上那些霸屏的寵物短視頻,有趣的內容受眾似乎更廣泛--畢竟娛樂才是這個時代的王道嘛,而喜歡實用性內容(如健康養寵、科學養寵的常識性內容)的受眾人群遠遠不及娛樂性內容的人群。
如果說節目準備主打實用性,希望寵物主人變成大廚,為愛寵親自做豐盛的餐食,嗯嗯,在一個買貓糧狗糧都分不清品牌高下的一眾都市鏟屎官來講,真的有那么強烈的需求和沖動嗎?設想一種情景,一個每天訂外賣吃的養貓宅主,要為自己的貓咪做食物,這真的不是在逗我嗎。
給貓奴看還是狗民看?
他們真的不是一回事
作為一檔系列節目,《寵物廚房》還有一點令人困惑的點--一期做貓食物,一期做狗食物,聽起來面面俱到,這樣真的兩頭討好嗎?
養狗是需要遛的,而養貓則可以一起宅,養貓主人與養狗主人不是一票人。作為一檔實用性的節目,《寵愛廚房》的第一集針對的是養貓人群,第二集則是養狗人群;對于養貓的人而言,第二集就是沒有用途的,反之,養狗的人也是如此。
事實上,無數人對于寵物行業的一個誤解,就是認為存在一個所謂的--養寵人群。問題是,這是商家的視角,對真正的用戶而言,貓奴狗民或者養觀賞魚、養異寵的……他們根本就不是一類人好嗎。
泛泛將目標人群定位于寵物主人而沒有精確到養狗主人或是養貓主人,對于一個做趣味視頻的制作者沒什么障礙,對于隨意制作各種獨立小視頻的也沒毛病,可是作為一檔系列視頻節目,自然是希望綁定用戶的觀看習慣的,可是實際每期內容真正有用的人群卻總在變化,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敗筆。
平臺播放量懸殊
觀眾反饋多為“萌”
《寵愛廚房》采用全平臺的投放方式,雕兄在騰訊視頻平臺看到其第一集的播放量達到了9.5萬次,不過,在B站不到1972次,愛奇藝也只有1323次,各平臺數據表現差距懸殊。而各平臺觀眾的評價多為“萌萌噠,就是這么可愛”、“好萌,小黑臉,可愛”、“小爪子萌得很,特別是搗搗搗那里”。“萌”的評價并沒有反映出制作團隊拍攝節目的初衷--有用,畢竟寵物大多自帶“萌”屬性,可惜如果比萌,還辛苦做什么餐廚,直接發主子們的犯蠢視頻就好了啊。
主打萌還是主打有用,這個問題恐怕是所有做寵物節目的制作者都沒有辦法回避的問題,而如果要主打有用,那么放下從自己出發想當然的“寵物主人”定位,去真正站在特定用戶群體視角,做一些真正實用的,能持續給鏟屎官們創造價值的節目,依然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