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鬣獸又稱偉鬣獸,主要活躍于中新世早期的非洲大陸,約距今2400萬到1500萬年前,是最大的肉齒目鬣齒獸科動物。它們比美洲野牛還要大,體長約4米以大鬣獸復原及化石圖上,最大頭顱為65-75cm,體重可達600-1500KG。顴弓寬闊頜骨強健且有大量咬肌附著,可能是咬力最為強大的陸生哺乳動物,體態結實粗壯。大鬣獸口中下臼齒重疊成像剪刀般,可產生利害及強大的剪力。
雖然它的體型很大及笨重,它可以獵食大型的獵物。大鬣獸有時會吃腐肉。于中新世時撒哈拉沙漠是較為肥沃,大部份地方都是叢林和草原及有豐富的雨量,且有湖及池提供水份予動物群。大鬣獸及其他的掠食者都有足夠的獵物供應。在大鬣獸的化石附近亦發現了乳齒象的骨頭,顯示它們可能是獵食乳齒象的。一些學者認為大鬣獸是以腐食或搶食為主的動物,但也有一部分的學者堅持它們是積極的獵食者。
由于缺乏速度,大鬣獸只能選擇進攻那些體型巨大的象類、犀類等,大鬣獸的強大口牙可以給這些大型動物以致命性打擊,但仍存在較大風險;大鬣獸亦采取了另一條謀生之道,搶奪和食腐,這需要大的體型和力量,大鬣獸的巨大體型在此時曾占了很大優勢,但這樣的巨型之路只能是一條不歸路。中新世后期食肉猛獸的競爭更趨激烈,且豐茂的森林草原逐漸退化,大型獵物減少,使得本來數量就比較稀少的大鬣獸更加難尋蹤影,加上環境的惡化和森林覆蓋面積進一步縮小,大鬣獸最終走向了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