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動物之間的愛就是很純粹的。”
01. 寵物,也是家人
“貓貓怕是不行了,醫生你快救救它吧。”
2022年8月的一個晚上,一個焦急的女人走進成都安安寵物醫院,她抱著一只名叫花瓣的小貓,帶著哭腔找到醫生。花瓣癱在主人懷里,沒有力氣發出任何聲音,身上的皮毛隨著腹腔內的急促呼吸痛苦地起伏。
寵物貓科、內科醫生王玉琴診斷后發現,花瓣是心臟病突發,喘不過氣,命懸一線。把花瓣送進重癥監護后,醫護們給它做了吸氧、鎮靜和利尿治療。
主人和醫護們守了三天,花瓣的身體狀態卻一直不見好。考慮到后續費用和小貓的痛苦狀態,醫生們建議放棄,但主人堅持繼續治療,這個三十來歲的女人將花瓣視作家人,她不愿意放棄小貓的生命。
但幾天后,奇跡般的,花瓣緩過來了。王玉琴和醫護們松了口氣,又一個小生命被挽救了下來。
《我的寵物醫生》紀錄片截圖
王玉琴今年32歲,有9年從業經驗的她接診過許多類似的急診病例,“有墜樓的、中毒的、心臟病的,還有尿閉的。”除了急診以外,她最常處理的還是寵物們的嘔吐、腹瀉、皮膚病問題,這些年來,她累積接診接近兩萬只寵物。
主人在寵物生病時的焦急和呵護,是王玉琴最直接感受到的,“現在大部分養寵物的人,都是把寵物當成自己的小孩去看待,所以養的也相對比較精細,照顧花的時間也多。”
王玉琴告訴「后浪研究所」,小時候,自己家也養小貓小狗,但那時候不懂絕育和健康知識,寵物們不是走失丟了,就是被人傷害了。但在從事這行職業之后,她漸漸發現,人們對于寵物養育的觀念發生了變化,“現在(寵物主)已經有比較好的意識了,知道要打疫苗,定期去驅蟲,甚至有去做體檢的。有的寵物主人能接受更高階的一些檢查,我們有核酸檢查、CP核磁,他們都是愿意做的。”
人們越來越把情感寄托在寵物身上,在貓貓狗狗那里,找到心靈治愈的能量,也學會承擔生命的責任。
《我的寵物醫生》紀錄片截圖
根據《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2021年我國飼養犬貓的人數達到6844萬人,比2020年增加了8.7%。在市場規模上,從2020年到2021年,整個寵物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0.6%,達到了2490億元。
愛寵人士對小動物們健康的關注也使得醫療需求迅速增加,《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19年到2021年期間,醫療的市場份額從19%到29.2%。
這些年,越來越多醫生加入寵物醫療行業,為每一個小動物帶來生的希望,守護寵物主和寵物之間的情感連接。但“寵物醫生”這個職業,還沒有真正地被大眾所接受和認識。但對于小動物們來說,他們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紀錄片《我的寵物醫生》就是一份寵物醫生工作日常的紀實,在寵物醫院的生死瞬間中,呈現了不為人知的職業故事。
在這些故事中,有充滿愛心的流浪動物救助者,有為了寵物治療自學知識、查閱文獻的主人,有疫情中留守醫院寸步不離照顧寵物的醫生,這些片段是寵物醫生工作的細小縮影,折射著寵物醫療行業的愛與樂。
10:082. 棘手的診療
為寵物看病療愈,是一件復雜且容易招致誤解的事情,除了忙碌、疲憊,委屈和壓力更是家常便飯。
擺在寵物醫生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和主人們的溝通。
許多寵物主人并不了解寵物健康知識,對治療費用總有顧慮,醫生們需要耐心詳細地解釋寵物的病情和治療的具體手段辦法。
成都維特動物醫院骨科醫生金海濤接診過一只誤吞了針線的小貓,小貓已經出現了嘔吐的癥狀。金海濤的治療方案是,先確定體內的線的長度和位置,經過詳細評估檢查,最終通過手術取出。
在充分介紹和講解了情況和治療方案之后,主人仍然有顧慮,這一點金海濤也早有預料,“主人可能會考慮的方面會比較多,比如說動物的愈后恢復情況,包括恢復要花多少錢。”
《我的寵物醫生》紀錄片截圖
當然,更多寵物主人都會給予醫生們信任和配合。
Q米是一只活潑的小狗,有著白絨絨的毛發,但因為貧血,他的身體受傷后,傷口一直沒有愈合。瑞鵬寵物醫院黃興路分院院長芮光澤接診了Q米,他的建議是要讓傷口的血全部滲出,再做縫針。它的主人婆婆雖然著急,卻也聽從了醫生的建議。
“像我家狗子,傷口一直沒好,他自己舔了半年了。那些(液體)先要慢慢讓它滲出,但是一般的客戶他不懂的,他會說直接縫針縫掉好了。但是一定要把里面清干凈才能縫,可能(產生)很多的不理解,所以我還是蠻體諒他們。”婆婆的信任和配合使得醫生更加安心的用藥和治療,最后,Q米恢復得很好,回到了活蹦亂跳的健康狀態。
但并不是所有醫治過程都能如寵物主所想的那么順利,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寵物醫生的工作,接受可能存在的壞消息。一旦發生不好的結果,寵物醫生自然也容易“背鍋”。
《我的寵物醫生》紀錄片截圖
“主人花了錢,就想要得到好的結果,但醫生也是人,不是神仙。”29歲的皮膚科醫生董婉君在北京美聯眾合動物醫院工作,從業五年以來遇到過許多次溝通問題,一位寵物主人甚至向醫院投訴了她。
一只生病的小狗,在醫院抽血化驗后,簡單開了些抗生素治療。但治療后還是不見好,董婉君建議要做腹部超聲和尿檢的詳細檢查,但主人干脆地拒絕了她。
主人找到她說,“我是一個救助人,我養了好多動物,好多貓好多狗,醫生,你可不能讓我多花錢,你就給我開點藥,把我這個當腸炎治就得了,我那些錢還得留著救助別的動物。”
董婉君雖然無奈但也只能聽從主人的建議,幾天后,小狗因為沒有及時確診,耽誤治療,還是沒有挺過去。小狗的主人向醫院投訴了董婉君,責怪她沒有堅持為小狗做超聲。
董婉君經歷過很多這樣充滿遺憾和委屈的時刻,還見識過同事被寵物主人堵在醫院大門的“醫鬧”場面。在她看來,寵物醫生看病最大的問題就在跟主人的溝通上,寵物主想要立刻見效,認為來到醫院寵物的病就能被治愈,但實際上小動物的身體脆弱,一旦患上疾病,隨時都可能死亡。
小動物們無法決定自己的生死,“它們的命攥人的手里,(主人)說不給你查,你就是查不了。”如果主人單方面因為費用選擇不治療、不檢查,寵物們也就等于失去了生的機會。
除了和寵物主的溝通比較棘手以外,更讓醫生們揪心的,是寵物們的衰老和死亡。每一位醫生都負擔著為小動物挽救生命的責任,但在自然與疾病的面前,他們也常常無能為力。
小白是一只博美犬,一身雪白,眼睛透亮,成先生養了它11年,但在去年7月份,小白突然離世。小白在段明慧醫生所在的瑞鵬寵物醫院黃興路分院待了近兩年,在這兩年間,醫院的醫護人員對小白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我的寵物醫生》紀錄片截圖
小白走的那天,段明慧和前臺的護士都趕來告別,她們和成先生一樣哭得稀里嘩啦。
“其實作為醫生,我見過很多,可能動物有好轉,也有真的不幸,沒有辦法救回來,但是每次想到這些動物的時候,其實我內心其實還是會很難受的。也會覺得它就像家人一樣,真的讓我們很難受。”在段明慧眼里,醫護們和寵物主人一樣,都希望寵物們盡快恢復健康,在面對離別時,也一樣難過和傷心。
“我們動物從技術或者醫療的這些設備上面,它與人有好幾十年的差異,我們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作為有豐富經驗的獸醫,王玉琴認識到,寵物醫療的技術水平跟人類醫療存在差距,許多動物的疑難雜癥是目前的醫療手段無法治療的,再加上動物的生理條件更加脆弱,許多時候,醫生們能做的更多是減輕寵物們的痛苦。
王玉琴記得一只叫琪琪的折耳貓,因為腎臟的問題,每天需要補液,在醫院住了差不多三年。這只樂觀的小貓,雖然先天有骨骼問題,會有增生和疼痛,但它幾乎沒有過暴躁的舉動。“琪琪很乖。”王玉琴說自己和同事們都很偏愛這只可憐又勇敢的小貓。
但琪琪還是走了,離開那天,王玉琴記得自己哭了,院里的同事們也很傷心。
“如果小動物們狀態不好,可能會影響到我的心情,我有些時候飲食或者是睡覺這方面都會被影響,因為會焦慮他們的健康。”對王玉琴而言,守護小動物們的生命是職業需要,也源自人類本能的善意。
也正是在本能和職業素養的要求下,即便要應對棘手的溝通難題和突發狀況,寵物醫生們仍然以一顆飽滿的愛心、責任心和專業能力,守護著毛孩子們的生命健康。
《我的寵物醫生》紀錄片截圖
3. 被治愈的
在手術室前,主人們的表情大多焦慮不安,這時候,有經驗的寵物醫生們總會安慰一句,“放心吧。”
寵物醫生們有那種挽回生命的信念感,也有對自己醫術水平的信心。
已經15歲的小狗樂樂,按照人類的年齡來算,已經105歲了。年老的樂樂體內長了三斤重的囊腫。樂樂的主人劉女士在它生病后掉了不少眼淚,“這么老的狗,吃了這么大的苦。”
樂樂的腫瘤擋在腹部,影響了正常的走路,鼻子也一直在流膿血。在幾家醫院診斷以后,醫生們告訴劉女士,一切都是不確定數:做手術的話,樂樂很可能挺不過麻醉,如果切脂肪瘤,也不知道會不會出現別的問題。
劉女士心疼樂樂,一心只希望它可以少點痛苦。“這么大這么老的狗,一般人家醫生不肯動這個刀子,只有她叫我很放心。”上海康寵寵物診所的寵物醫生賀淑娟有多年的經驗,技術精湛,她也心疼樂樂遭受的病痛之苦,在仔細給樂樂檢查后,她決定手術。
《我的寵物醫生》紀錄片截圖
在手術之前,賀淑娟特意安撫了劉女士,“你放心,我幫你拿掉。”
樂樂的手術很成功,可以穩穩地站起來了。但手術過程中,有一個意外的小插曲,麻醉蘇醒時,樂樂開始嘔吐,吐了賀淑娟一身,她并未在意這些難聞的嘔吐物,雙手仍貼在樂樂身上,一邊輕撫一邊關注它的呼吸,害怕它被嗆到。劉女士提出要為她清洗衣服,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輕輕回答,“不用的,沒關系的。”
在日常工作中,寵物醫生們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照顧受傷患病的毛孩子,如果發生突發情況,還要更忙碌緊張。
去年五月,上海疫情加劇,安安寵醫鵬峰寵物醫院的副主任獸醫師唐偉領著團隊開通了綠色通道。主人沒有辦法帶著患病的寵物來到醫院,只能通過閃送把動物帶過來。
考慮到寵物們不確定的健康情況,唐偉決定和團隊8位醫護留守醫院。他們打包好自己的行李,直接睡在了醫院。“我們那個時候到了 1 點鐘下手術,收拾自己的東西到兩點鐘,輪流洗澡弄一弄。3 、4 點鐘再睡覺。第二天早上 8 點鐘繼續干活。很多很多事情,每天都很忙。”
《我的寵物醫生》紀錄片截圖
在那段特殊時期,唐偉和同事們的精心照料在危機中挽救了許多小寵物的生命,唐偉手機里一次次視頻通話接通,主人們懸著的心終于放下。
很多時候,寵物醫生們甚至會比主人們更加愛護和親近毛孩子們。
王玉琴感慨很深,這些年來,她所在的醫院收養了許多流浪和被棄養的動物。有的寵物主人在寵物生病以后直接把寵物留在了醫院,也有把寵物裝進紙箱放在醫院門口的。
“有些時候我覺得我比它主人都還要關心貓咪,在乎它的健康。作為一個寵物醫生,我是希望它能盡快的治好出院。我只要是接到它,我覺得是一種緣分。我希望我認識的這些小動物,它都可以健健康康。”
面對這些被拋棄的小動物,王玉琴表示,只要在能力范圍內能救治的,就一定會救治。最近,她所在的醫院收養了兩只寵物。一只因為墜樓被扔在醫院門口的小貓,醫生們為它做了手術,現在已經能走路了;另一只小狗有了腫瘤被棄養,醫生們為它切除了腫瘤。
事實上,在寵物醫院,經常會發生類似的事情。對于被棄養的寵物,醫院一般的處理方式是為它尋找愿意領養的主人,如果找不到主人,醫院會一直照顧它。
也有許多小寵物成為了寵物醫生們的家人,安安寵醫鵬峰寵物醫院的院長李葉就領養了一只叫沙加的貓咪。
一天,一位流浪寵物救助者帶來了一只兩個月左右的小奶貓,她在外面遛狗的時候發現了這只生病的小貓。
李葉診斷后發現,這只小貓因為呼吸道的皰疹病毒感染,引起了嚴重的角膜潰瘍,整個全眼球發炎,兩顆眼球已經全部潰爛。
為了減輕小貓的痛苦,李葉為小貓做了眼球的摘除,小生命保住了,但卻永遠失去了眼睛。
心疼這只小貓的李葉把她帶了回家,成為了它的主人。
《我的寵物醫生》紀錄片截圖
偶爾有寵物主人會來跟李葉求助,我的貓殘疾了、瘸腿了、沒有尾巴了、單眼失明了,李葉都跟她們聊起自己的小貓。她說,“從這只雙目失明的小貓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它對我來說是一個神奇小貓咪。它是我們家里面最靈活的一只貓。我家有 5 個貓,雖然它是雙目失明的貓,但是它在我們家是活動空間最大的。”沙加雖然沒有眼睛,但卻十分活潑機靈,家里的所有玩具,它都能找到。沙加不僅獨立能力很強,還特別擅長社交,跟家里的其他小貓都能處好關系。
“上帝關了一扇門,但它開了無數扇窗。”沙加的堅強和聰明,讓李葉對這只小貓咪有了更多欽佩的感情。
每次看見沙加,李葉心頭都會涌起暖意。“我們做獸醫,我們在治愈動物,我們在治愈主人。但是反過來說的話,我們是被治愈的人。”
04. 被安慰的
被失明小貓治愈的李葉,揭開了那個醫生與動物間關系的小秘密:寵物醫生不只是動物的救治者,也是人類的治愈者。
讓寵物們健康、平安地活下去,是寵物醫生們的職業使命。在毛孩子們恢復活力的時刻,寵物醫生們能夠共情到那份喜悅和快樂,也得到心理的寬慰。
芭比堂動物醫院深圳中心醫院院長孫艷艷接診過一只12歲患有糖尿病的小狗,因為有白內障,小狗雙眼無法看見。孫艷艷先調控了血糖,再做了白內障手術。手術第二天,孫艷艷拿著小狗經常玩的球,它追著球玩耍,隨著孫艷艷的雙手浮動的路線跳躍,小狗能看見了。
“那個時候我覺得就特別開心,當我們人類在黑暗的世界里待久了是容易崩潰的。但是那狗狗已經看不見有很好幾個月了,可想而知他看到他很心愛的小球的時候,他心里有多開心。”
毫無疑問,重回健康的喜悅也能給寵物醫生們自己帶來治愈。而更多時候,這種治愈的溫度也會傳遞到主人身上。
郭女士領養過一只叫十九的小狗。之所以叫十九,是因為關它的籠子編號就是19,它原本是要被帶去做狗肉火鍋的。
從見到十九的那一刻,郭女士覺得這是注定的緣分,她要成為這只瘦成皮包骨的小狗的主人。后來,十九得過一次狗瘟,在那時候,郭女士就認為瘦弱的十九,“應該活不了”,但十九挺了過來。
《我的寵物醫生》紀錄片截圖
自從患病后,郭女士和十九堅持了四年多的治療,有一次甚至十天內開了兩刀。現在的十九也是一身疾病,皮膚發黃,眼耳發紅,身體已經出現了肝衰竭的表現。“已經輸液輸了快 40 天了,四只腿都已經沒有地方可以打針了。”郭女士覺得十九實在可憐,也有猶豫想要放棄的時候,但是每次當她看向十九,都能在小狗的眼神里看到求生的渴望,只要十九不放棄,郭女士也不放棄。
瑞鵬寵物醫院東方路分院院長齊桐輾轉了許多醫院,尋找內外科醫生幫助十九,但疾病本身難以醫治,存在著很大的困難。
齊桐之所以這樣堅持,也是因為受到了郭女士的觸動,“她跟我說不想放棄,她說過一句話讓我很觸動,她說我不知道它走了以后我怎么辦。其實這也是一個互相救贖的過程,既然主人不選擇放棄,那我們沒有理由放棄。”
十九勇敢地活著,也支撐著郭女士生活的信念和希望。
“偶爾治愈,常常幫助,總在安慰。”這句西方醫學格言如今被醫療行業從業者們奉為圭臬。科學技術以外,醫護們要施以關懷和溫情,才能深層次地撫慰病人的痛苦。
正如齊桐這樣的醫生,為十九堅持著生的希望,為郭女士帶來心靈的安慰和支持。寵物醫生治愈的,不止是小動物們的感冒、骨折、蘚病,更是人類和動物間的互相依賴的情感連接。
《我的寵物醫生》紀錄片截圖
在如今這個被“內卷”和“焦慮”填滿的社會,人們喜歡從小動物身上尋找陪伴和溫暖。主人們把寵物看作親近的家人,療愈孤獨的精神支柱。
而寵物醫生,就是在人類與動物之間親密關系的守護神。在心與心的連接中,修復痛苦和焦慮,直至治愈疾病和悲傷,在每一個活蹦亂跳的小生命前,感受雙份的喜悅。
“動物本身就是很治愈的。”寵物醫生董婉君常常在工作中感覺疲憊、委屈和無能為力,但每次一見到可愛的小動物們,都會有“暖洋洋”感覺,寵物主人和寵物之間的關系也讓她倍感治愈。
她見過為了陪伴小動物治療,直接睡在醫院地上蓬頭垢面的主人,那個女孩溫柔地鼓勵患病的拉布拉多,“乖乖,勇敢站起來”。那一刻,董婉君被深深打動。
“人與動物之間的愛就是很純粹的。”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