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寵物智能用品仍然以“硬件為王”,是寵物用品的智能化。人類智能用品的發展路徑表明,“軟件+硬件+服務”的生態結構更有助于提升競爭力。寵物智能用品其實也是IoT設備,只不過使用者從人變成了寵物。
在寵物智能用品市場,已經有寵物用品品牌、寵物食品品牌、家電和智能設備品牌三股力量激烈角逐。
寵物智能用品的高速發展,將會為寵物用品市場帶來指數級增長。
智能用品的客單價遠高于同類非智能產品
傳統的喂食碗、貓砂盆,價格大多在百元以內。相比之下,智能喂食器的入門價格普遍在500元左右,智能貓砂盆的價格甚至在千元左右。
智能用品價格較高,一方面是因為現階段企業必須面對開模等硬成本,需要靠擴大規模逐漸攤薄;另一方面是智能用品的技術含量更高,包括操作系統、更多的電子零部件、云服務等,研發、生產和服務的復雜程度都遠高于非智能用品。
智能用品創造了新的消費場景
寵物智能用品的發展,也取決于寵物主對寵物身份的認知。據悉,超過85%的寵物主把寵物當成“孩子”或“親人”。因此,寵物主愿意為提升寵物的生活品質和營養健康水平付出更多。
這也激發了新的市場需求。比如可以監測寵物心率、行動路徑等數據的可穿戴設備、可以與寵物視頻互動的智能攝像頭。甚至,國外已經推出了可以用于監測寵物情緒變化的智能項圈。
從傳統用品到智能用品,可以認為是產品功能和使用場景的重構。至少在現階段,智能用品已經在三個方面帶來了變化:
解放寵主的時間;
讓寵物過得舒適;
使寵主和寵物更好的互動。
面對十倍價格,寵物主為什么會選擇智能用品?
寵物智能用品在中國的發展超過5年,盡管“進入風口”已經成為共識,但現在仍然處于市場培育階段。不過,被智能產品“洗禮”多年的消費者,在面對寵物智能用品時會更加挑剔。而且,此前發生的寵物智能用品安全事故,也影響了消費者信心。
寵物智能用品性能穩定、功能實用、設計科學安全,是消費者購買智能用品時的決策影響因素。這還只是在消費端,在生產端,更有功能研發、工藝優化等一系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