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城鎮犬貓消費市場規模已突破3002億元,同比增長7.5%,全國犬貓寵物總量高達1.2億只。數量增長的同時,寵物的角色也在發生深刻轉變——超85%的養寵人士視其為“家人”。它們不僅僅是寵物,更是養寵人士重要的情感寄托,龐大的寵物經濟市場由此催生。
然而,寵物的生命通常僅有數年到一二十年。按國際通行的年死亡率3%估算,我國每年離世的寵物貓狗達數百萬只,若加上其他種類的寵物,這一數字將更為龐大。當愛寵生命終結時,如何妥善處理其“身后事”,成為眾多養寵人士必須直面的現實難題。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寵物遺體處理方式五花八門,新興的寵物殯葬服務領域大量存在經營資質缺失、收費虛高混亂、虛假宣傳誘導等行業亂象,亟待規范。
寵物遺體處理隨意 私自處置暗藏隱患
寵物離世后,其遺體如何妥善處理成為不少養寵人士面臨的難題。記者調查發現,隨意丟棄或自行掩埋是較為常見的處理方式,但專業人士指出,此類做法潛藏公共衛生風險。
南開區趙先生飼養的一條京巴犬“豆豆”已有15歲,半年前“豆豆”出現活動減少、進食緩慢、隨地排泄、睡眠時間延長等衰老癥狀。一個月前,它在睡夢中離世。遺體處理問題隨即困擾趙先生:“本想就近埋在家附近的河邊,又擔心被雨水沖刷出來。考慮過帶去郊區火化,但又無從下手,最終由我母親將‘豆豆’帶至其居住小區對面的綠地掩埋。”
市民陳女士則選擇在深夜處理愛犬的遺體。陪伴她十年的泰迪犬因病去世,“擔心白天去被人發現并阻攔”,某日凌晨2時,陳女士抱著愛犬遺體前往郊外公園進行土葬。為避免動物刨掘或雨水沖刷暴露,她特意挖掘了深度超過1米的土坑。即便如此,陳女士仍擔憂日后愛犬遺體可能被綠化養護人員無意中挖出。
空巢老人孟奶奶處置寵物遺體的方式更為簡單。她飼養的博美犬外出散步時誤食草地上的不潔食物,因食物中毒不幸死亡。孟奶奶最終選擇用塑料袋包裹其遺體,棄置于路邊的垃圾桶內。
記者走訪了解到,類似自行掩埋或丟棄寵物遺體的做法在養寵人士中并非個例。一家寵物醫院的醫生對記者說,家養寵物死亡分正常與非正常兩類,無論是隨意掩埋還是丟棄寵物遺體,均屬于不當處理。尤其是因病死亡的寵物,其遺體可能攜帶大量病菌、病毒或寄生蟲。若隨意棄置于垃圾箱、河道、路邊或僅做淺層掩埋,將帶來不容忽視的隱患,包括傳播疾病和污染環境等風險。
寵物殯葬無認證 服務背后有隱憂
有需求就有市場,寵物殯葬“全流程服務”在本地生活平臺和社交媒體悄然興起。從上門接運遺體、清潔告別、火化寄存,到制作紀念品、提供墓葬祭掃,商家的打包服務周到細致。然而,看似完備的服務鏈條背后,卻暗藏諸多監管盲區與灰色地帶。
記者走訪和平區一家寵物殯葬館看到:告別室內,一只離世的寵物狗躺在告別臺上,周圍被鮮花、燭臺、玩偶簇擁,主人小陳正進行最后的告別。她為相伴12年的愛犬選擇了這項“專業”服務,理由是“流程清晰,照顧情緒,給了寵物體面”。
像這樣提供“上門接運—告別儀式—火化處理—骨灰安置”一條龍服務的機構并非個例。然而,光鮮服務背后卻疑點重重。
火化合規性存疑。一家殯葬館負責人坦言:“按規定,市內六區不能火化,我們會運到涉農區操作。這個過程寵物主人可以陪同,或是由我們拍下視頻發給寵物主人作留念。”這意味著,核心城區的火化服務本身就存在違規風險。寵物主人雖可“陪同”或接收視頻,但真實操作地點和機構資質成謎。
墓葬服務合法性存疑。西青區楊柳青一家宣稱主營樹葬、樹碑葬的寵物墓園,自言已服務超3600只寵物,樹葬價格1200元起、樹碑葬價格2980元起,甚至可以提供私人定制服務。但當記者實地探訪其位于大柳灘的墓園時卻發現,此地大門緊鎖,看外觀更似一片普通果園。記者撥打電話詢問時,對方以“有檢查需關門”搪塞,對詳情閃爍其詞,僅強調“可土葬、可祭掃”,其合法性令人生疑。
行業普遍存在資質短板。記者在大眾點評搜索“寵物殯葬”,發現提供相關服務的商家有近50家。但記者逐一核查其上傳的經營資質發現,明確包含“動物無害化處理”這一關鍵經營范圍的,竟不足13%-僅五六家。絕大多數商家在從事火化、尸體處理等業務時,缺乏必要的合法許可。
相關服務無規范 部門監管成空白
肖先生從事寵物殯葬業已有兩年,記者問及焚燒爐從何而來時,肖先生表示他使用的焚燒爐購自網絡,由廠家根據需求改造。“廠家原來是做垃圾焚燒爐、取暖爐的,后來有寵物火化需求,他們就在原產品的基礎上改動了一下,當作寵物焚燒爐售賣。”至于骨灰如何處理,肖先生表示會尊重主人的意愿,可代埋于距離殯葬館稍遠的地方,也可由主人帶走。
談及行業監管狀況,肖先生表示曾主動咨詢過多個部門。“我有這個念頭的時候就專門問了民政局、農業農村委、市場監管部門、生態環境局,接待人員都表示不知道寵物火化是什么,更沒有監管一說。”肖先生直言,“想規范也規范不了。”
記者了解到,從事寵物殯葬行業,首先需要營業執照,明確經營范圍務必包含“寵物殯葬服務”“動物無害化處理”等關鍵內容。若涉及火化業務,“動物無害化處理”這一項尤為重要,否則可能被認定為超范圍經營。若寵物殯葬店涉及動物尸體處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不可或缺。寵物殯葬點進行火化等操作,還需要通過環保審批。
我市情況如何?記者先后詢問了殯葬管理部門、生態環境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市農業農村委畜牧獸醫部門。殯葬管理部門表示不負責寵物殯葬。市場監管部門則表示,注冊項目中沒有寵物殯葬這一行業,只有“寵物服務”相關行業,經營范圍也只是寵物服務-除動物診療。生態環境部門表示,環保審批中不包括寵物殯葬,只有對寵物醫院的環境影響評價。市農業農村委畜牧獸醫處工作人員介紹,開一家寵物殯葬店,要遵循一系列嚴格的法規和標準,辦理多個證件。尤其是在市內六區,是無法開展動物無害化處理的。
記者在大眾點評上查詢相關商家,發現目前市面上開設的寵物殯葬店,大多辦理的是普通類工商營業執照,經營范圍基本為寵物服務,有的甚至為“銷售日用品”“技術推廣服務”“寵物用品銷售”,但依然開展寵物火化、寵物墓葬等專業服務。
服務費用上萬元
是慰藉還是陷阱
寵物殯葬服務的核心對象雖是逝去的寵物,但其商業邏輯更在于滿足寵物主人的情感需求。記者觀察到,這類場所的店名多含“恩寵”“憶寵”“善緣”等溫情字眼,向寵物主人傳遞情感慰藉。然而,在精心營造的“情緒價值”光環之下,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高昂收費,引發了大眾對這項服務是否物有所值的質疑。
南開區一家寵物殯葬館,99元的遺體清潔、799元的火化只是基礎服務,附加服務則價格陡增:手工骨灰晶石鉆石1998元,復原毛氈1688元,墓園安葬更是高達4988元。寵物的體重、服務的時段也都成了漲價的理由。一家寵物殯葬館針對小型寵物的套餐標價為2698元起,寵物體重每增10斤加收200元,夜間服務再加200元。津南區一家店,一只10至20斤的寵物單獨火化收費竟達3100元。可見,寵物越重,寵物主人的負擔也越沉重。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寵物殯葬行業缺乏統一的收費標準和監管依據。這使得價格虛高、誘導性消費、服務過程中臨時加價等亂象頻發,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
寵物殯葬師考證熱
網上現實兩重天
伴隨著寵物“身后事”服務的興起,寵物殯葬師這一職業也備受關注,甚至吸引眾多人員考取相關資格證書。記者在網上查詢發現,推廣考證的廣告五花八門,“考下寵物殯葬師證,輕松月入8000元”“‘95后’女生靠寵物殯葬月入5萬元”等極具誘惑的話術,引得不少網友紛紛咨詢考證詳情甚至報考。然而記者以考證者的身份咨詢了幾名培訓師,發現其中問題不少。
調查發現,能夠頒發寵物殯葬師證書的機構有世界寵物協會和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培訓中心,想要考取這兩家機構頒發的證書,均需要進行線上學習。培訓師表示,課程是線上錄播視頻課程,可用手機或電腦隨時隨地觀看,方便根據自己的時間靈活安排學習計劃;完成課程學習后,需參加線上統一考核。培訓師承諾會全程指導,直至通過考試,然后頒發寵物殯葬師證書。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了考取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培訓中心頒發的寵物殯葬師職業能力證書報名費不統一的問題。有的報價1280元;有的報價880元;有的培訓師承諾650元“包拿證”,提供學習資料、押題和報名服務、考試和免費補考機會。當記者詢問這些培訓師是否有考取證書后成功就業的例子時,所有人均答復“沒有”,只一味強調這一職業人才缺口大、就業前景好。
事實果真如此嗎?記者采訪了一家寵物殯葬連鎖機構的負責人,對方表示因為行業缺乏統一管理,也沒有準入門檻,現實中工作人員是否持證上崗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重要。他對“寵物殯葬師月入8000元”的宣傳及“考證熱”現象并不認同,并暗示培訓機構宣傳目的不純,有可能是加盟廣告,想要入行者需謹慎選擇。從業者肖先生更是直指該行業缺乏官方認證與監管:“做這一行不要求持證上崗,一些機構其實是為了割韭菜在‘玩概念’。”
呼吁構建
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體系
寵物殯葬服務面臨標準缺失、監管真空、公眾認知待提升等多重挑戰。如何推動行業規范化、透明化發展,保障消費者權益,成為公眾高度關切的話題。
今年天津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劉彥慧建議我市積極構建家養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體系。劉彥慧詳細分析了我市居民在飼養寵物過程中處理動物尸體方式的現實情況,指出“目前約七成寵物主選擇自行掩埋,兩成寵物主選擇隨意丟棄,僅一成寵物主選擇無害化處理”這一突出問題。為此,她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和教育引導力度。建議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委、市動物防疫主管部門、市保護豢養小動物協會等有關部門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在寵物主人中廣泛宣傳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的意義,增強寵物主人的社會責任感;采取線上、線下多元化的宣傳工作機制,通過制作視頻、宣傳手冊,開展社區宣講等方式,大力宣傳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公眾對無害化處理的認識,引導公眾積極響應。
二是建立健全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議市動物防疫主管部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規劃資源等部門加強對無害化處理場所進行科學規劃布局,建立起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無害化處理體系;建立專門機構,對病死動物、寵物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上海早在2002年就建立了上海市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作為上海市指定的專業處理動物及動物產品的公益類事業單位,并在城區設立了寵物接收點,負責對全市需要做無害化處理的動物及動物產品實施無害化處理;完善寵物尸體回收體系,積極構建社區與企業共建合作模式,發揮社區寵物尸體收集社會化服務點的作用,通過與寵物主人簽訂無害化處理協議,由社區負責聯系專業企業,解決寵物尸體的回收、儲存、運輸難題,確保家養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工作的實施和廣泛推廣;積極推廣以火葬為核心的綠色寵物殯葬方式。
三是建議制定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的相關政策法規,明確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的法律地位、責任主體、行業標準,并協同建立嚴格的寵物登記管理制度,加強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相關政策法規建設。從調研的情況看,目前我市從事寵物殯葬服務的企業、機構數量不少,但一般證照不全,有的處于監管空白。成都市已經將寵物殯葬活動納入全市死亡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體系,實現了對寵物殯葬行為的有效監管。建議相關部門盡快立法,加強對寵物殯葬服務業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寵物殯葬體系,推進寵物殯葬業規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