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寵物和野生動物,相對來說,哪個普遍比較快樂?
當然,寵物狗和野馬是不同物種,嚴格來說不好比較。我們就定性的比一比。有沒有科學家做過這方面研究?以什么參量來衡量哪個快樂更多?多巴胺?
Q&A深山蟲吟昆蟲學碩士寵物狗和野馬當然不能比較,根本差別太大了好嗎。
寵物狗和流浪狗也不能拿來比較:前者是寵物沒錯,但后者是野化寵物,不是野生動物。
甚至寵物狗和野生狼也不應該放一起比。雖然從分類上來說寵物狗依然是狼,但生理和行為已經被長期馴化改變太多了——我們做個昆蟲實驗都不能把野生和實驗室種群混為一談,何況狗呢?
“哪個普遍比較快樂”這也沒得比,野生動物是什么概念?其中90%以上都是海綿、水母、蠕蟲、昆蟲、蜘蛛、螨蟲、線蟲等等等等,你要問我它們平均有多快樂?天知道。
啥?“快樂”是什么意思?
所以真要比較寵物vs野生動物的幸福指數,至少二者得是同一物種,并且遺傳背景相似。這樣一來誰比較快樂的研究我是沒印象,誰比較慘的研究倒是一大把。
一種動物被人工飼養,同時有遺傳背景相似、可以對比的野生個體說明了一件事,這種動物沒有被真正馴化。它們的需求和心理依然和野生的同類相似,然而人工環境卻和野外環境大相徑庭。這樣一來人工飼養的個體很容易出現行為和心理失常,最典型的就是各種刻板行為。果殼站內就有幾篇文章:
“這個視頻里的拇姬老師為什么會不停的左右擺頭?”
如果你看到動物園黑猩猩館的墻上有便便,說明它們大概有心理問題
黑猩猩扔糞便是智慧的體現?
越是行為豐富、熱愛交流的動物,越容易被人覺得“好玩”而當做寵物飼養。但是人類的巢穴是個多么無聊的地方啊,這些動物往往會因為狹小的空間、枯燥的生活環境和缺乏社交而遭受折磨。受害最嚴重的就是靈長類,它們小時候看起來很可愛,會被無知的主人當成寵物,但等到長大以后主人無法滿足和控制了,下場往往都很悲慘。
星猩新興——都是可愛惹的禍
鯨豚類也是個重災區,雖然它們一般被飼養在水族館之類比較專業的場所,但依然無法滿足它們的基本需求。人家想遛一圈可是需要整片海的。
大型鸚鵡也一樣,有句話說得好:很多人覺得鸚鵡夠聰明配得上自己,卻不想想自己的智商配不配養鸚鵡。飼養大型鸚鵡需要相當多的空間、時間和精力,因為它們對娛樂和社交的要求非常高,高到大部分人類沒法滿足。那種被養在小架子上的大型鸚鵡內心基本都是崩潰的。啄羽癥就是寵物鸚鵡非常容易出現的行為失常。
鸚鵡的啄羽癥。
這些雖然并沒有涉及到多巴胺之類看似高大上的東西,但行為學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而且在我看來行為學在這些問題上比神經和生化更靠譜。
當然并不是所有野生動物都會因為人工飼養而遭殃,比如昆蟲在累代人工飼養后依然可以很容易地放歸野外,除非是特意篩選的人工品系,否則它們的自然行為不會因為人類飼養而受到嚴重影響。比如從小被人類養大的天敵昆蟲,放回野外依然能正常捕捉獵物,并不需要特意訓練培養;而鳥類和哺乳類想要消除人類影響、放歸自然就麻煩得多。
要讓一只動物“暫時沒死”和讓它保持健全的心理是兩碼事,所以現在的動物園才不能夠滿足于展出-賺錢,而要充分滿足動物的精神需要,豐容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手段。養著一堆生病和發瘋的動物的動物園就是個馬戲團,沒有任何科普、保育和科研價值。
超有愛豐容:如何給動物園的大象做個“癢癢撓”?
私人飼主也要充分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維持寵物長期的精神健康,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就不要去碰那些對精神生活要求高的動物。另一些動物就省心的多,比如捕鳥蛛和蛇:在自然環境下它們也寧愿縮在角落里什么都不干,論無聊你是比不過它的。
基本上越聰明敏感、后天行為越復雜,或者用個很常見但我很討厭的詞,“通人性”的野生動物,被當做寵物以后越容易遭受痛苦;被馴化了另當別論,那時它們和野生同類已經沒有可比性了。
那些比較粗神經的比如昆蟲、蜘蛛或者魚呢?
——就算家養的更快樂,我TM也看不出來啊!
翼狼Elang動物行為看了@深山蟲吟 和@毛騾 的回答,感慨自己打字慢了些……
在這里補充一小句:絕大多數的人類關心的從來都不是動物是否快樂,而是動物在“我”的眼中看起來是否快樂。因此,無論是動物園動物-圈養動物、家養寵物、城市野生動物-包括野化寵物甚至一些城市和野外環境交界的邊緣動物逐漸演化出了“使人類覺得自己快樂”的行為模式……
究竟是誰馴化了誰呢?
在行為學的研究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守則:不要用人類的主觀情感去描述動物的客觀行為。像“快樂”這種無法量化,無法測量的因素,事實上甚至連準確地進行描述都很困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動物園里的猴子,每天都在固定時間打群架,從行為學的角度上來說,這已經是長期圈養環境下,動物出現的刻板、異常的行為了。對,從行為學的分析上來說這已經是一種不健康的行為狀態,但是,有沒有誰能確切地告訴我,它們打群架的時候開不開心?說不定這群猴子在打群架的時候,其實是很開心的呢?
所以,在被問到動物是否開心的時候,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很想回答:你開心就好……-當然,那是指在動物沒有受到傷害的前提下……
呵呵~
——-補充分割線——
事實上有沒有能夠區分出動物情感的方式呢?有,動物-微表情學的研究能夠解釋很多問題。應該說,這一類型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把原來屬于主觀臆斷的情感變為實際可測量的數據,對于行為學研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呢。
順帶提一下:馴化動物特別是寵物的表情,以及社會化動物的表情-靈長類相對而言會比較豐富,也比較藏不住內心戲……當然,面部肌肉比較僵硬或者是滿臉長毛看不清臉的動物,我們比較難讀懂就是了……
……這種表情不能算。
你說甲蟲?蜘蛛?蛇?當我沒說,看到分割線以上就好……
一個AI 給家養寵物提供食物、住所、鏟屎服務,還每天被它們甩臉子的兩腳獸,似乎對此感到十分快樂。這一反常現象目前還難以解釋,有待進一步觀察……毛球控ID:DogeMeow愚蠢的人類,還不跪下?你的祖先邀請我們進門的我現在這樣,你要負責!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