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醫療作為寵物行業的細分領域,是寵物整體消費支出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APPA數據,19年美國養寵家庭寵物醫療消費支出約35.4億美元,高于寵物食品消費(31.7億美元)。
寵物醫療行業主要包括藥品、疫苗、診斷服務等。
目前寵物醫院處于快速并購階段,以瑞鵬、瑞派為代表的企業正在加速跑馬圈地。瑞鵬預計17年醫院數量增速為25%,瑞派有望高達143%。隨著大品牌市占率的穩步上升,預計未來企業將迎品牌紅利期,寵物醫院凈利率將進一步上升。
根據2019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我國寵物藥品和寵物診斷兩項支出占整體消費比例達19%,其中寵物藥品占比為9%,同比+4pct。
我國寵物診斷服務表現出顯著的區域性差異,一二線城市診斷服務體系較三線城市更為完善與全面,相比之下,三線城市診斷服務的滲透程度較低。從診斷結構來看,主要是寵物疫苗注射和寵物體檢,占比分別為77.8%和45.2%。
我國寵物疫苗接種率最高的疫苗種類為狂犬疫苗,根據2019年寵物行業白皮書,狂犬疫苗接種占比達47.2%,并且已形成較成熟的疫苗消費習慣,85.7%的寵物主會定期為寵物接種疫苗。
在預防勝過治療的保健觀念下,人們對疫苗產品的可支付意愿提升,寵物疫苗滲透率快速提升,從而進一步打開寵物疫苗市場規模。
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規模達1708億元,寵物醫療占到整個寵物市場約14.8%,體量約253億元,年均增速約28%。寵物醫院實現的零售收入約為55.8億人民幣,醫療相關收入近200億元。
近年我國寵物醫院數量大幅增加,2018年注冊增加1373家,總數量為1.7-2萬家,但是近80%的醫院仍以30-50平米的非正規小店為主。
寵主在寵物醫院的消費以疫苗、驅蟲、絕育等需求為主導,其中疫苗需求作為剛需,消費比例最高。寵物主選擇寵物醫療服務時,主要考慮醫療技術以及交通方便。
對于醫療服務不滿的地方主要是價格不透明、專業水平的參差不齊,這對于醫療門店的要求是向標準化、社區化以及專業化發展。
寵物醫療行業主要包括藥品、疫苗、飼料添加劑、診斷服務、其他產品和服務,以北美地區寵物醫療行業為例,根據Statista數據,北美地區寵物行業收入占比第一為藥品,其次為疫苗、飼料添加劑和診斷服務,2019年收入分別為31.9億美元、10.2億美元、9.9億美元和9.6億美元,占寵物醫療整體收入比重分別為50.63%、16.19%、15.71%、15.24%。
寵物藥品:按照藥品的來源和用途寵物藥品可大致分為生物制品、抗菌藥、抗寄生蟲藥等,主要用于治療感冒、腸道疾病、寄生蟲病以及各類病毒和抗微生物藥物。
寵物疫苗:包括核心疫苗和非核心疫苗。核心疫苗任何環境下所有犬貓都應接種的疫苗。非核心疫苗則視流行病狀況選擇是否免疫的疫苗。犬用核心疫苗包括犬瘟病毒(CDV),犬腺病毒(CAV)及犬細小病毒2型(CPV-2)的疫苗;貓用核心疫苗包括貓細小病毒(FPV)、貓杯狀病毒(FCV)以及貓皰疹病毒1型(FHV-1)的疫苗。而在狂犬病毒流行的地區狂犬疫苗一般歸為犬貓的核心疫苗,如我國。
獸藥行業主要分為獸用化藥和生物制品兩個細分子行業。在獸用生物制品行業中,主要銷售收入以獸用疫苗收入為主,其他主要為診斷用、治療用和血清生物制品。
獸用疫苗按照免疫對象分類可分為經濟動物疫苗和寵物疫苗。寵物疫苗主要是針對相對于經濟動物的伴侶動物,如狗、貓、馬、兔等疫苗免疫。
隨著養寵數量的增加,寵物疫病的流行越來越得到政府部門、動物福利機構的關注,寵物疫苗因此逐漸成為獸用疫苗中重要的一部分,2015年以來,全球寵物疫苗收入占整體獸用疫苗獸用比重逐年提升。WSAVA(國際小動物獸醫協會)認為:
作為最有效和經濟的流行病控制手段,寵物疫苗免疫滲透率對于地區疫病流行的控制至關重要,動物的傳染病、人類傳染病與其共同生活環境(尤其伴侶動物)之間高度相關,動物與人類傳染病系統性管理對傳染病控制更加有效;寵物犬一旦感染了疾病不及時進行治療,大多存在生命危險,尤其幼年犬更大。而寵物進行治療的費用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因此寵物的疾病預防遠優于治療。全球寵物疫苗市場隨著寵物普及率提高而快速擴大。
寵物醫療(藥品、疫苗、診療)作為寵物行業規模最大的細分子行業,正隨著養寵普及率的提升其迅速發展。其次,寵物作為人類的伴侶動物,在消費角度,人們對于寵物保健產品和服務的可支付意愿比經濟動物相對較高。
在當前預防勝于治療的動物保健觀念之下,寵物疫苗免疫滲透率正快速提升,寵物疫苗市場規模進一步打開。
我國寵物行業正處快速發展期,當前國內寵物疫苗產品由國外動保企業壟斷,在國內動保企業生產工藝提升基礎上,在國家政策鼓勵下,多家動保企業已進軍寵物疫苗產業,國產寵物疫苗有望實現進口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