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22 歲的青海大學牙醫學專業人才畢業生彭永鶴,在西寧一間農場當上了牙醫。
那時的他可能無法預料到,32 年后,他們創立的新瑞鵬會淪為狗狗醫療保健領域的 " 超級禿鷹 ",并在一眾明星投資機構的助推下,赴美 IPO。
只不過,這個牙醫聯合民資創造出來的 " 中國第一 ",其實盛名難副。
民資 " 包扎怪 "
披著狗狗經濟的外套,新瑞鵬的內核還是互聯網狂飆時代的民資打法。和當年的外賣爭霸、百團大戰、打車之戰別無二致。
新瑞鵬的前身為瑞鵬狗狗療養院,由牙醫出身的彭永鶴創立。
1997 年,已經在青海老家干了三年牙醫的彭永鶴南下深圳,他周邊養狗狗的朋友經常請他幫忙,長此以往,彭永鶴意識到狗狗醫療保健大有可為。
次年,彭永鶴在深圳開了第一間狗狗療養院,生意比想象中的還要好。瑞鵬也淪為中國首批進入狗狗醫療保健賽道的民營企業。
2015 年,從北美考察回國的彭永鶴,把 Uber 共享經濟的模式復制到狗狗領域,創立 " 阿聞醫師 "APP,把狗狗療養院和狗狗醫師的地理信息共享呈現,解決狗狗主人找牙醫難的問題。
在沸騰的互聯網時代,這直接戳中了民資的痛點。
就在同一年,達晨對瑞鵬狗狗進行了 A 輪投資,后續多輪持續追加,是近些年達晨創投最重要的一個項目。
2016 年,瑞鵬便馬不停蹄掛牌新三板,淪為中國狗狗醫療保健國內首批,當時的療養院數目達到 200 數家。
如果說,達晨是瑞鵬初創期的好幫手,那么高瓴就是將瑞鵬創造成領域巨無霸的助推器。
2018 年的 3 月,彭永鶴與高瓴創始人張磊在香港會面,后者提出了合并邀請。離開高瓴的辦公室后,彭永鶴飛去蘇黎世度年假。看著茫茫雪山,回溯創業本意,他得出了 " 想要撬動一個傳統領域的整體改變,須要一只空前的巨獸 " 的結論。
此后,瑞鵬母子公司 400 數家療養院與高瓴投資的 700 數家狗狗療養院聯姻,彼時的領域 " 第二 + 第一 ",新瑞鵬集團正式起航,一躍淪為中國最大的狗狗連鎖療養院。
截至 2021 年底,新瑞鵬擁有 23 個狗狗療養院品牌和 1887 家狗狗療養院,是國內排名第二至第十名友商總和的 3 倍。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新瑞鵬狗狗療養院數目進一步增加到 1942 家。
不僅數目幾何級快速增長,新瑞鵬聲稱其業務發展已覆蓋到狗狗的全生命周期。
目前,新瑞鵬的業務發展不僅有起家的狗狗醫療保健護理,還包括潤合供應鏈、鐸悅教育、阿聞醫師、寵醫云、狗狗生活 O2O 等,甚至延伸到牙醫繼續教育、領域級民營企業服務、狗狗零售、直播B2C、牙醫及美容師繼續教育、狗狗文化傳播之類。
▲作者:新瑞鵬官網彭永鶴似乎要把和狗狗相關的一切都納入新瑞鵬的輻射范圍,加上民資扶持,除了規模激增,子公司還染指了 " 智慧醫療保健 "、"AI 問診 "、" 直播B2C " 之類時髦的概念。
從瑞鵬到新瑞鵬,其規模規模激增,業務發展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儼然一個民資催生的 " 包扎怪 "。
但在急速膨脹下,更多的隱憂卻無法被掩蓋住。
徒有規模,3 年虧損 34 億
水足夠大,魚兒也足夠大,但錢真的不好賺。
根據 Frost&Sullivan 的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狗狗市場,市場規模從 2015 年的 943 億快速增長到 2021 年的 2656 億,復合年度增速達到了 18.8%。
預計到 2024 年,中國將有 4.455 億只狗狗,市場規模達 4495 億,3 年接近翻倍的快速增長速度。
但作為領域最大的新瑞鵬,經營層面,子公司營收不斷快速增長,但虧損端卻持續加深。2020 年 -2022 年前三個季度,新瑞鵬分別凈虧損 10 億、13.11 億、11.09 億,近三年虧損超 34 億。
衡量加盟店業績的 " 單療養院總收入 " 也出現下降趨勢,報告期內單療養院創收分別為 167.8 萬、157.6 萬、117.6 萬。而其成本居高不下,牙醫、醫療保健助理和美容師等人工成本占比高達 55.1%,而這一數據在新三板上市期間僅有 20% 多。
新瑞鵬在新三板上市期間,2015 年的狗狗醫療保健服務毛利率還在 30% 以上。但 2020 年 -2021 年,該業務發展毛利率只有 4% 左右。
對標美國最大的狗狗醫療保健機構 VCA,新瑞鵬相形見絀。
截至 2017 年,VCA 店面數目 750 家,2005-2015 年,該子公司加盟店總收入從 187.9 萬美元提升到 249 萬美元。2017 年初,瑪氏集團以 91 億美元收購了 VCA,而瑪氏始終不上市,也幾乎不公布財報,因此 VCA 后續的財務數據難以知曉。
不過相比較來看,新瑞鵬困在了展店越多,虧損越大的 " 規模陷阱 " 中。
不過,30 多年的牙醫師涯,彭永鶴對狗狗醫療保健有他們深刻的獨到見解。
彭永鶴的夢想是將狗狗專科實現深度醫療保健。這一夙愿要建立在 "1+P+C" 三級用藥體系上,其中 1 代表中心療養院,包括轉診中心和深度醫療保健中心;P 代表專科療養院;C 代表社區療養院。
而推行所謂的 " 三級用藥制度 ",意味著在全社會構建起龐大的縱深化醫療保健體系,須要調動起巨大的資源。對于還在虧損的新瑞鵬而言,幾乎是難以完成的任務。
這個夢想太過龐大,必須依靠民資整合,彭永鶴的目標是未來五年建立 5000 家智慧療養院,但新瑞鵬當前擁有療養院店面數目不到 2000 家。想要實現目標,還須要依賴巨大的民資投入。
按照平均加盟店投入約 150 萬元來估算,未來 5 年展店 3000 家,須要至少 45 億。
一邊跑馬跑馬,一邊虧損不止,新瑞鵬正遭遇雙重壓力。
彭永鶴提前占坑,只賺聲量不賺錢;民資加持下跑馬跑馬,但不僅沒能形成規模效應,反而拖累業績。
IPO 回暖,趁機收割?
2023 年伊始,美股 IPO 破冰,頂著 " 領域第一 " 的光芒,新瑞鵬急切地希望抓住這個機會。
但民資的含糖量太高,影響著新瑞鵬的經營 " 健康度 "。
2020 年是新瑞鵬風光的一年,其一間民營企業的融資額就占據了全領域的近 7 成。當時,新瑞鵬估值水平達到 300 億,是 A 股狗狗龍頭中寵股份市值的 4.4 倍,佩蒂股份的 6.5 倍。
天眼查顯示,新瑞鵬至今共完成了 7 輪融資,投資方超過 20 家。除了達晨、高瓴外,騰訊、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碧桂園創投、雪湖民資、中金子公司等機構都為其一擲千金。
2022 年底,全球狗狗食品巨頭雀巢也戰略入股新瑞鵬。
美好的民資故事,須要過硬的服務打底。過度依賴民資,最終會反噬自身。
民資整合帶來了總收入規模的增厚,但深挖財報可以發現,頭頂 " 狗狗醫療保健國內首批 " 的光芒,新瑞鵬卻越來越依靠非主營業務發展。
三大業務發展中,狗狗醫療保健服務的增速從 2021 年的 44.8%,大幅下滑至 2022 年前三季度的 6.4%。而供應鏈和本地生活保持著高速快速增長。
一降一增之后,供應鏈和本地生活總收入合計占比已接近一半,主營業務發展狗狗醫療保健占比由 2020 年的近七成,下滑到 2022 前三季度的 53%。
▲數據作者:子公司招股書問題是,醫療保健服務才是新瑞鵬估值水平定價的核心標尺,也是其真正的價值所在。如果砍掉這些多余的肥肉,其估值水平和真實的含金量也將大打折扣。
目前,狗狗醫療保健還處于成長期,領域標準尚不完善。彭永鶴也曾直言:" 如果以 0-10 階為發展階段的界定標準,我們現在只處于 3 階而已。"
狗狗服務門檻較低,供給端的店面在野蠻生長。但領域專業人才人才缺口極大,中金證券曾披露,我國狗狗領域整體人才需求量約為 37 萬,但持有牙醫執照的僅有 7 萬。這導致,供給和需求嚴重倒掛,人力成本高居不下。
而且,相比眼科、牙科等,狗狗醫療保健服務非標,且品類龐雜。新瑞鵬在急速擴張中,非標的服務就很容易導致成本高企,效率降低,管理一旦不到位,就容易出現醫療保健事故。
僅在 2022 年,新瑞鵬就吃到 7 次行政處罰。不止如此,新瑞鵬還曾直言,母子公司一些狗狗療養院,還沒有獲得用藥、診斷、獸藥、輻射安全、環評等各類許可證。這甚至可能引起子公司的牌照風險。
在野狼舉報平臺,有多起關于新瑞鵬母子公司民營企業的舉報信息,涉及醫師不專業人才導致狗狗傷亡、誘導消費、虛假宣傳、惡意加價收費之類。
▲作者:野狼舉報隨著丁克、單身、銀發群體的不斷膨脹,狗狗身上的獨特情感價值日益凸顯。很多人甚至不惜 " 窮養他們,富養狗狗 ",醫療保健事故頻發將嚴重影響狗狗療養院的口碑和專業人才度。
類比給人看病,狗狗醫療保健的核心依然是專業人才醫術、人文關懷乃至商業底蘊。
在國內,新瑞鵬是領頭羊,是老大哥,但新瑞鵬還是個 " 新人 "。
彭永鶴曾說:面對生命的領域須要更多溫度,要溫柔得像詩一樣。民資進入后,狗狗領域一下子跟著躁動起來,領域須要回歸本質。
但嗜血的民資追逐的是利益最大化,面對激增的身價,巨大的利益,瞬間可變現的財富,彭永鶴還能堅守住他們創業的本意嗎?
作者: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