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車成了寵物狗“兜風”的座駕,的確夠諷刺的。但更諷刺的是,一起公車私用事件,不是由當地管理部門、監督機關發現的,而是因為一只狗而露了餡。
7月20日上午8時許,一輛貼有“公務用車”標志的大眾小轎車上,一只寵物狗從副駕駛位將頭探出車窗。相關視頻在網上熱傳,經陜西榆林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初步調查,這輛小轎車為佳縣當地的公務用車,目前佳縣紀委已介入調查。
對于寵物狗乘公務車“兜風”,盡管當地紀委的調查結果尚未公布,但完全可以確定這是一起公車私用事件。因為無論何種緣由,寵物狗都是不應該出現在公車之上的。公務車是給公務人員辦公使用的,而辦公期間需要用上寵物狗嗎?恕我愚鈍,還真想不出二者有何關聯。
公務車成了寵物狗“兜風”的座駕,的確夠諷刺的。但更諷刺的是,一起公車私用事件,不是由當地管理部門、監督機關發現的,而是因為一只狗而露了餡。
在全國各地都在嚴厲整治公車私用的大背景下,公車私用的違紀行為已經大為減少,像這位車主如此高調,開著公務車帶寵物狗“兜風”的案例還確實少見了。對于這位頂風作案的當事人,相信當地紀委會給予相應的懲處。但相比如懲處具體的違紀者,當地公車監管部門恐怕更需要反思與被問責。
如果不是因為這只寵物狗,佳縣當地能發現這起公車私用事件嗎?估計懸。事件得以發生,足見當地在公車管理與監督上是存在漏洞的。對于公車的管理、公車私用的防治肯定存在力度不足的問題,沒有在全體公務人員中產生足夠的威懾效果,否則也不可能有人敢如此高調,不僅帶著寵物狗“兜風”,而且“警惕性”如此低,讓車窗大開放任寵物狗把頭探出車窗。
沒有制度層面的反思與追責,處理了一個開公車帶寵物狗兜風的人員,只會讓其他形式的公車私用更加隱蔽與小心。
所以,除了要嚴懲這起公車私用事件的當事人,給輿論一個交代之外,當地還應該仔細研判這起案例,看看這起公車私用到底是如何得以“成功”的,找出目前公車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與漏洞,補齊短板、堵上漏洞。這絕非小題大做,而是為維護當地形象的迫切之舉,否則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就可能一次次為違紀之人背書。
只有加強監管制度的建設與執紀力度,從根本上堵住了公車私用的漏洞,寵物狗乘公務車“兜風”的尷尬鬧劇才不至于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