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經濟”又叫寵物經濟,就是圍繞著寵物產生的一系列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商業活動。最近“寵物克隆”被推上了風口。來一起了解一下后續現狀吧。
來源 | 愛范兒(ID:ifanr)
作者 | 李超凡
很多養寵物或準備養寵物的人都在猶豫或者擔心,擔心寵物終有一天會離開自己,很多人怕接受不了寵物的離開,不敢輕易養寵物。目前有很多關于寵物的電影,很多電影里的劇情會讓死去的狗狗投胎再和前主人陰差陽錯的在一起,這也是觀眾希望看到的畫面,但是現實能跟虛擬世界一樣嗎?
在現實生活里已經有一些寵物主人開始通過克隆技術想讓離去的寵物重新回到自己身邊。
前段時間中國首只克隆貓「大蒜」正式被交到了主人手中,貓主人養的第一只貓「大蒜」過世后,他決定花 25 萬元克隆「大蒜」,來延續這一段他「非常需要的感情」。
新大蒜出生于 7 月 21 日. 圖片來自:THE NEW YORK TIMES
克隆商業化的大門已經開始,如今克隆寵物就像整形一樣,只要愿意花錢就能辦到。
就像那些關于克隆的科幻電影,當克隆變成一樁買賣。而且動物克隆技術日臻成熟后,那個令人忐忑的問題也再次浮出水面:
克隆人離我們還有多遠?
中國首只克隆貓誕生背后的故事
2019 年 7 月 21 日,編號 258 的母貓產下了一只英國短毛貓,這是已故寵物貓「大蒜」的克隆體,也是中國第一只自主培育的克隆貓。在此之前經過了 152 次實驗,將 40 個克隆胚胎植入 4 只代孕母貓后得到。
克隆貓「大蒜」(右)和代孕母貓(左)
但主人第一次見到這只新「大蒜」時,并沒有想象中的表現,反而有點失望,甚至一度「有點兒不想要這只小貓了」,因為他發現這只克隆貓和原來的大蒜長得不太一樣。
從下面圖片上可以發現,已故「大蒜」在下巴處有一塊蒜瓣形狀的黑色花紋,但克隆貓沒有,腳上的花紋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經過第三方結構的鑒定,這兩只貓的 DNA 確實是一致的。
克隆貓「大蒜」和已故的「大蒜」(右)
根據中科院專家解釋,貓控制毛色的基因正常位于 X 染色體上,母貓的兩條 X 染色體通常會分別攜帶編碼不同的基因,而在形成受精卵過程中會有一條X染色體失活,因此克隆貓的毛色無法控制。
據悉克隆貓的原理和克隆其他寵物沒有太大差別,原理都是將克隆貓的體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代孕母貓去核的卵細胞里,形成融合克隆胚胎進行激活。
據介紹,由于克隆動物的成功率要比自然繁殖低很多,所以克隆寵物的價格也比較高,克隆一只貓的費用是25 萬。
花 25 萬克隆一只貓,可能不被很多人理解,但在寵物主人心里卻十分值得。如果錢能幫寵物主人延續與寵物的一段感情,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值得。
克隆「大蒜」是一家叫希諾谷的生物科技公司克隆的,在這之前之前,希諾谷已經順利克隆了 40 多只寵物。
9 歲寵物狗「果汁」和 2 個月大的克隆體「汁汁」
不過克隆寵物的價格也不是固定的,通常克隆寵物狗會比寵物貓貴一點,希諾谷克隆狗的單價為 38 萬元,這是因為克隆狗的難度要比克隆其他動物更大。
一方面狗一年只有兩次發情期,取卵以及植入克隆胚胎的機會本來就少了很多。
另一方面大多數動物都是在卵細胞成熟之后才排出卵巢,但狗的卵子尚未成熟就就開始排卵,因此就需要對卵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因此克隆狗也一直被認為是最難被克隆的。
圖片來自:The Daily Beast
愿意克隆寵物的都是不想與寵物分離的。去年上海一位 85 后單身女性張玥克隆了自己剛剛去世的愛犬「妮妮」,為的就是能讓心愛的寵物多陪陪自己。
對于這些把寵物當作家庭成員的主人來說,這意味著可以跟它們開始一段新生活。
爭議:這是寵物版《使女的故事》
克隆技術得以商業化,除了技術和成本,監管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與各國明令禁止的克隆人不同,寵物克隆目前基本不會受到監管,因為各國對于克隆動物都沒有明確的規定,然而克隆動物在倫理道德上的爭議不可避免。
圖片來自:Vanity Fair
有批評者認為寵物克隆是不人道的,對于被克隆的動物來說,可能要面臨包括死亡在內眾多未知的風險。對于代孕的母體來說,則要多次忍受被取走卵子再植入體內的痛苦。
《紐約時報》對此有個形象的比喻:寵物版的《使女的故事》。《使女的故事》是一部美劇,講述由于污染人類不孕的情況極為嚴重,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迫作為統治階級的生育工具。
圖片來自:《使女的故事》
生物倫理學家Jessica Pierce 表示,克隆寵物被當作一件物品,一種達到某人目的的手段。這個觀點是源于著名哲學家康德的一句話:
不能把他人當成手段,而是目的本身。
不過這是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準則,不知道是否也能適用與動物身上。不過如果人類真的把當成親人而非工具的話,這話大概也沒什么問題。
克隆人可能不會出現,但克隆技術對于疾病研究有重大意義
從克隆貓狗來看,一直被視為禁忌的克隆人是不是離我們也不遠了。在克隆漸漸商業化后,許多人開始重新關注這個話題。
在電影《逃離克隆島》里,被克隆出來的人類活著的唯一目的,就是為有錢人提供器官。這大概也是詮釋「把他人當成手段」最精準的例子了。
圖片來自:《逃離克隆島》
隨著克隆技術的成熟,這樣的克隆人真的會出現嗎?
實際上,即便只考慮技術因素,這種可能性目前還是很小的。根據生物研究專家介紹,克隆人的難度要比起克隆動物要大很多:
因為靈長類動物的卵細胞中的紡錘體蛋白緊貼染色體,而其他哺乳動物的紡錘體蛋白則分散在卵細胞中。
而這只是克隆人在技術上面臨的其中一個問題,更別說要面臨的倫理問題。雖然克隆人還難以實現,但是克隆人類的近親——靈長類動卻對人類疾病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2017 年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兩只獼猴「中中」和「華華」,這是世界上首例體細胞克隆猴,被認為是克隆技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中中」和「華華」
這項研究去年 1 月登上了期刊《細胞》(Cell)的封面,《細胞》雜志的主編這樣評價道:
該成果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意義非凡的工作,是全世界同行科學家花了20多年時間才打到的里程碑。它有潛力幫助研發治療人類疾病的新方法。
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表示,通過這些克隆猴可以構建制作腦科學研究和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啟發腦疾病的機理研究、干預、診治,從而加速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癥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研發進程。
圖片來自:Mashable
當然,這也是把克隆動物當做工具的做法。
不過這種動物實驗比起寵物克隆的爭議卻少很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類克隆寵物的目的不只是將其用于研究,而是要建立某種情感聯系,寵物被賦予了一些人的屬性。
到底這種做法是否有違科學倫理,爭論恐怕還會一直持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你可以克隆動物的基因和外形,但你無法復制它的靈魂和記憶。
秀寵網兄弟品牌——寵仔圈社交電商平臺,正式上線啦!鏟屎官大升級,打造養寵新模式。趕緊掃一掃,成為合伙人,自買省錢,分享賺錢。升級為原始合伙人還能獲得平臺每日分紅獎勵哦!掃碼立即進入寵仔圈社交電商平臺。
寵仔圈社交電商平臺二維碼
想及時了解更多寵仔圈社交電商平臺輕松分享賺錢的方法,請加微信號:hyxs219 (寵仔圈客服),由群主拉入微信群跟眾多寵友交流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