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u id="bx3i8"></u></strong></menuitem><b id="bx3i8"></b>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strong></menuitem>
  • <menuitem id="bx3i8"><ins id="bx3i8"></ins></menuitem>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bx3i8"></progress>

      克隆貓“平安”在青島誕生!團隊成員都是貓管家,有三個“95后”


        2021年1月14日晚,一只名為“平安”的克隆貓紅遍網絡。
      2020年12月24日,青島農業大學城陽校區,“平安”經代孕貓自然分娩順利出生,并經過第三方機構鑒定為克隆貓,再

       

        2021年1月14日晚,一只名為“平安”的克隆紅遍網絡。

      2020年12月24日,青島農業大學城陽校區,“平安”經代孕貓自然分娩順利出生,并經過第三方機構鑒定為克隆貓,再有幾天將迎來滿月。這是國內高校首只健康存活的克隆貓。這也是繼該校2001年克隆牛之后,在克隆動物領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克隆出來的小貓咪現在咋樣了?克隆貓和普通貓一樣嗎,它的順利誕生能帶來什么?克隆貓背后是一支怎樣的科研團隊?在歷經一夜爆紅之后,團隊成員的生活又發生了哪些變化?經特別批準,1月16日下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探訪了即將滿月的“平安”。

        一顆淺灰色的扁平小腦袋上,兩只圓滾滾的大眼睛正面對著鏡頭充滿好奇。

        沒扔掉的一批卵

        成就了母貓懷孕

      因“平安”尚未度過危險期,為了安全起見,記者必須在佩戴口罩、換鞋等一系列防護措施之后,才跟隨克隆貓項目的攻關者——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趙明輝博士進入育嬰室,見到了即將滿月的“平安”。

        一顆淺灰色的扁平小腦袋上,兩只圓滾滾的大眼睛正面對著鏡頭充滿好奇。在26℃的育嬰室內,見到陌生訪客的“平安”歡騰地爬上爬下,但不過五六分鐘,它就又趴回母貓(中華田園貓)懷里吃奶去了。

      雖說是中華田園貓誕下的小“平安”,但兩者的長相并不一樣。趙明輝向記者介紹,“平安”是一只雌性森林貓,“它的本體是2019年去動物醫院做絕育時看中的。經畜主同意,我們從森林貓身上取得了指甲蓋那么大塊的皮膚,經分離培養得到很多體細胞,隨后便把它保存進了零下196℃的液氮罐里。”

      去年夏天,趙明輝教授團隊開始了森林貓的克隆工作。“在拿到卵子之后,我們對它進行了體外成熟培養,將其細胞核去掉,置換為前面采集的森林貓體細胞的細胞核。經人工激活和重構胚胎之后,我們發現其中幾只母貓懷孕了,并在去年年底得到了第一只克隆貓,取名為‘平安’。”

        母貓是如何懷上克隆貓的?

      趙明輝透露了一個小插曲,“有次做體外成熟培養,感覺要失敗了,但心里就是不想把卵扔掉。晚上學生們都走了,凌晨兩點多的時候我又起來看了一眼,發現卵竟然成熟得不錯了,就立馬開工操作。因為第二天的卵也比較好,我就把兩批卵合在一塊,做了胚胎移植。恰巧就是這一批懷孕了。”

      趙明輝透露,由于是獨生子,能喝母貓所有的奶,小“平安的體重每天增長得比較快,現在都有些“超重了”。

        遺傳物質100%一樣

        但思想已被清空

        對于克隆貓“平安”而言,它僅僅與本體的長相一致嗎?

      “遺傳物質肯定是100%一樣,但它的思想實際上被清空了,還需要后期重新對它培養。”趙明輝介紹,在培養克隆貓的時候,你會重新找到10年前原來那只貓的熟悉感,雖說它不認識你,但會感覺到它還是你的貓。

      自然界有太多哺乳動物,為什么偏偏克隆一只小貓呢?

      趙明輝透露,對高校來說,研究克隆貓的首要目的是用做科學研究。除了寵物,貓還是比較重要的疾病模型動物,對人類的醫學研究非常有用。“作為農業類院校,我們本身就是獸醫專業,給寵物治病也是我們的責任之一。”

        “相比其他哺乳動物,貓好飼養好操作,且技術上頗具挑戰性。我覺得還是要開發一下貓的體細胞克隆技術,因為青島農業大學有必要把犬和貓的體細胞克隆技術都掌握了。”趙明輝說。

      相比三年前在國外克隆的精英犬,趙明輝坦言,克隆貓的難度在于細胞質看起來不太均勻,很難判斷細胞核在什么地方,只能通過盲吸,“從2020年6月起,克隆貓的平臺移植總共做了4個月,再加上兩個月的妊娠,總用時6個月,我們還是比較滿意的,真沒想到這么順利就做了出來。”

        趙明輝教授正指導學生李惠進行“蛋白電泳”操作。

        孕育62天誕下的“平安”

        體重曾一度跌到69克

        “生了,生了!”

      接到學生電話的時候,趙明輝對著手機問了句,“健康嗎?叫聲響不響亮?”在得知克隆貓一切健康的時候,心里才不再忐忑。

      伴隨著“平安”的誕生,趙明輝的心情歷經多次起伏,“第一次是懷孕了,當晚很高興,心里忐忑是不是自然交配的;第二次是生出來就確定了是存活后代,心里很高興,但過了幾天又忐忑是不是克隆貓;第三次高興是在鑒定結果出來之后,當時的狀態像是一塊大石頭落了地。”

        回憶起學生當時的興奮勁兒,趙明輝形容道,“就像看球隊進球了一樣,就是那種狀態。”

      得知“平安”順利誕生,趙明輝團隊第一時間找來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做權威鑒定,對方給出回應,“小貓和母貓沒有親子關系,小貓和供體細胞來源一致。”

        這意味著,“平安”是克隆貓!

      相比稍微年長的趙明輝(生于1986年)的淡定,團隊里的三個“95后”女生興奮極了!

        一個“85后”,三個“95后”,這是一支年輕的科研團隊。

      “努力了很久終于看到成果,非常開心,感覺付出有了很大的回報。”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與醫藥學專業的研一學生王寧激動地告訴記者。

      生物工程專業的研二學生李惠忍不住分享道,出生后第三周,小“平安”就會到處爬了,這幾周變得能跑能跳了。“貓媽媽隔一段時間就要起來喂奶,其實還挺累的,但‘平安’的精力比較旺盛。當貓媽媽受不了鬧騰的時候,通常會讓它去一旁冷靜冷靜。”

      在經歷了62天的孕育之后,“平安”順利誕生。“剛出生那陣兒,我們還是有些擔心的。正常小貓的出生體重是在70-150克,“平安”就處在正常范圍的最低點75克,第二天更是跌到了69克,這在新生貓里是很不正常的,當天就熬夜看了它一晚。”趙明輝透露,由于是獨生子,能喝母貓所有的奶,體重每天增長的比較快。“現在都有些‘超重了’。”

      此前,在母貓進入60天預產期之后,趙明輝團隊就開始了輪流值班、日夜守護。2020年12月24日下午,李惠在值班看護的時候,發現母貓一直在貓砂盆里用力,但沒有排泄物。“發現情況不對勁,我從實驗室來到產房,想摸一摸是不是母貓的羊水破了,結果一下子就摸到了小貓的頭。”

        回憶起母貓生產的一幕,李惠直言“嚇了一跳”,“我想趕緊把它放進貓窩里,還沒來得及抱過去,就見它已經生在旁邊墊子上了。”

      在見證了母貓生產全過程后,李惠坦言,她此前并沒有接生小貓的經驗,書上說起碼要生15分鐘,“沒想到這么快就生出來了,有害怕,也有喜悅。”

      “當時害怕生太快會有異常,但貓媽媽母性好,第一時間就把胎膜舔破了,‘平安’很快就喝上了奶,這時候我才真正開心起來。”李惠告訴記者,之前看過很多文獻和養貓經驗,也準備了很多應急方案,但最終都沒派上用場也是挺開心的。

      在26℃的育嬰室內,見到陌生訪客的“平安”歡騰地爬上爬下,但不過五六分鐘,它就又趴回母貓(中華田園貓)懷里吃奶去了。

        另兩只代孕母貓

        預產期在春節后

        克隆方面的未知數太多,但幾個月之后,趙明輝和團隊成員就發現了母貓懷孕,心里感覺松了口氣,但一開始大家確實有不小壓力。

      “因為技術含量比較高,我都是用顯微鏡操作,而做手術、胚胎移植則需要學生來完成,但這也需要有一定技術。”

      讓趙明輝印象深刻的是胚胎移植環節。“這個環節要求用注射器吸非常少量的液體,里面帶有很多卵子,這需要大量刻苦訓練。學生剛開始吸的液體較多,胚胎總會從輸卵管中溢出來,就把不要的廢卵收起來,坐在顯微鏡前練了一上午,終于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做胚胎移植,一開始做非常緊張,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逐漸克服了手抖。”研二學生由榮靜告訴記者,為了觀察母貓有沒有生產跡象,她老是盯著監控看,“每次有那種要生產的跡象,我就非常緊張。”

      “因為是單胎,剛開始還擔心母貓會難產。但看它生育的過程和狀態,就覺得其實并不需要太擔心,母貓自己也可以處理得很好。”由榮靜說,“平安”剛生出來時,團隊小伙伴們24小時輪流值守。等到了第三天,發現母貓很努力很用功,大家也就不再專門照看了。

      本批實驗共制作了89枚體細胞克隆胚胎,分別被移植到了7只代孕母貓體內,其中3只代孕母貓妊娠,妊娠率達43%,為世界領先水平。

        另外兩只代孕母貓何時生產呢?

        “早期檢查了一下,母貓有妊娠反應。但具體能發育成什么樣子,我們也不太清楚。”趙明輝透露,另外兩只代孕母貓的預產期將在春節后。

      一旦兩只代孕母貓順利生產,小貓們和“平安”會有什么不同?

      趙明輝介紹,如果能順利生產,它們的骨骼發育和外表形態都會比較類似,但毛色可能會有細微差別。“生活習性方面,天生的性格肯定一樣,但貓的性格受后天影響比較嚴重,得看怎么去養它。”

        1月16日下午6點,育嬰室里的燈光定時關閉,歡騰了一天的小“平安”終于安靜下來,喵喵地叫著。

        從喂活到改進貓糧

        科研人員成了“貓管家”

      6個月以來,趙明輝教授團隊一直致力于克隆貓的研究。其中在疫情防控階段,母貓的食物來源曾受到一定影響。

      “當時我們篩選過很多貓糧,其中有一種性價比較高,且貓吃了也沒什么問題。但這一貓糧的貨艙在武漢,封城之后就買不到了。”趙明輝介紹,實在沒辦法了,他們就凌晨4點去早市批發活魚,回來以后直接把生魚喂給它們,母貓們吃得很開心。

      “后來,考慮到生魚的營養成分不太均衡,也會影響整個屋子里的空氣,我們就通過就通過查一些資料,了解到可以往里摻魚粉、玉米面以及各種維生素礦物質,最后做出了像饅頭一樣的東西。“

      趙明輝說,他們仔細思考后感覺貓吃起來會很困難,尤其有些貓的面部扁平,一吃飯整個臉都會埋進大面團里,依然感覺不太像貓糧的樣子。“后來又通過查資料,經過近三個月,才一步步改進成了顆粒狀貓糧,母貓們都很喜歡吃。”

        圖為趙明輝教授和他的學生們。一個“85后”,三個“95后”,這是一支年輕的科研團隊!

        “85后”團隊爆紅后

        生活發生哪些改變

      與克隆貓“平安”一樣,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趙明輝博士團隊也在一夜之間火了起來,被更多的媒體和社會關注。爆紅之后,這支“85后”科研團隊成員的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

      “成果公布后,青島當地宣傳比較多,我媽媽就買了很多報紙發給小區里認識的人,同時還在家庭群里發鏈接。”李惠介紹,她在實驗室里也開心過一陣,之后也就慢慢歸于平淡。“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照顧母貓和‘平安’,會擔心它吃得多不多、體重漲不漲。”

      由榮靜介紹,在消息爆出后,有本科同學看到后轉來鏈接,“感覺自己受到了好評。”“學校發文我不知情,但有很多同學發來了鏈接,當時就很開心。媽媽也是在發朋友圈之后各種開心。”王寧說。

      趙明輝跟王寧的狀況有些類似,當晚學校新聞發出的時候,他正在批改卷子,反倒是在韓國讀博期間的老師給他發了微信。“朋友圈里點贊的很多,而且有些失聯多年的朋友終于找回來了。”

      趙明輝說,“相比三年前克隆的精英工作犬,克隆貓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團隊里全都是中國人,現在是給我們自己國家做研究。”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