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單身青年的將養寵陪伴奉為第一精神寄托,老年人則靠飼養寵物來排解孤獨。在全民將目光投向90、00后的時候,卻忘記了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有時間,有閑錢,愛社交,愛分享,也愛寵物。
根據京東數字研究院發布的《代際消費洞察報告》顯示,60后用戶在寵物消費上有著巨大的動力,其寵物消費偏好是80后的1.7倍。《2019中老年線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寵物消費的占比比其他品類占比高22%。與“單身經濟”中的寵物需求類似,寵物也給中老年人陪伴感,緩解老年生活的孤獨。
2020年7月天貓超市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三線及以下城鎮寵物消費增幅超過一二線城市,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老年人寵物消費同比增速高達450%,是都市銀發族消費增速的2.5倍。
1.心理層面:中老年人養寵物的主要原因是情感慰藉
近年來,寵物經濟被劃分為“孤獨經濟”的一種。原因在于,當前人類飼養寵物最主要的原因都是情感慰藉。目前國內中老年人飼養寵物占比呈現遞增狀態,主要是城市化和空巢老人比重增加兩個趨勢所致。飼養寵物的中老年人群主要為三類人:一是中老年人自身喜歡寵物,自行決定和選擇寵物的品種,他們即是擁有者,又是購物者、決策者;二是子女喜歡寵物,一時沖動購買后,由父母完成飼養,日常開銷由子女負責;三是中老年人給子女購買的寵物,父母負責開銷和飼養,子女只負責玩。
在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影響下,大量年輕人選擇從農村涌向城市,從中小型城市涌向一二線城市,空巢老人數量在過去15年里增長了近一倍。隨著90后獨生子女一代的父母步入老年,2030年“空巢老人”數量或將超過2億。寵物的陪伴能夠很好地幫助空巢老人排解孤單。目前我國老年人養寵比例相較于美國還處于較低水平,但隨著老齡化的繼續深入以及老年人對新鮮事物接受度的提高,老年人養寵比例有望提升。
2.中老年如何擁有寵物:購買行為>領養行為
據調查,目前歐美寵物消費市場發展減緩、而國內寵物消費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國內寵物活體交易量占比仍然居高不下。
發達國家一方面寵物售賣受到法律的嚴格控制,活體交易量大幅減少。另一方面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寵物領養機制。但在中國,寵物活體交易還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有調查顯示,有43.9%的寵物狗于寵物店,27%于贈予,領養的狗狗僅有11.8%;寵物貓有32.6%于“在街上撿的”18%是贈予,25.3%在寵物店購買,領養則只占19.9%。
雖然受西方寵物文化影響,國內出現“用領養代替交易”的呼吁,但目前僅存在于宣傳層面,也很難影響到中老年人購買寵物的方式,他們還是喜歡朋友送的,或者花錢去買更好、更漂亮的。
3. 中老年群體更傾向養狗—互動性強/以狗社交/增加運動量
在當前寵物文化背景下,基本全世界90%的家庭選擇寵物都以狗和貓為主,其底層原因在于貓和狗屬于互動型寵物—對于生活環境孤獨、需要情感慰藉的中老年人來說,貓和狗這種親近主人的寵物是最主要的選擇。根據有關調查和估算,我國現有寵物約1.68億只,其中狗的占比最高,占比為46.1%;其次是貓,占比 30.7%;水族類也占有一定比重。
近700億的銀發族寵物消費市場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寵物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接近3000億元,受政策、經濟、社會和技術因素驅動,以及疫情帶來的更多潛在養寵人群及情感消費,未來三年行業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復合增速預計14.2%,到2023年規模將達到4456億元。
結合IT桔子發布的《2019年中國寵物消費趨勢報告》,1975年前生人的消費者占到14%。“京東2020年線上消費寵物主畫像”則顯示,46歲以上消費者占到了15%,兩組數據相差不大。
結合寵物市場整體規模,我們在合理范圍內推算,2020年46歲+消費者在寵物市場已消費將近450億元。
隨著中老年人養寵規模繼續增大、對線上購物的接受程度不斷增高,結合多組數據保守估計,2023年50歲+人群的寵物消費規模將達到668億元。
總的來說,銀發經濟風頭正興,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進一步加劇,銀發消費正成為寵物行業新思潮,未來大有可為。對于加速布局渠道下沉、市場細分的上游企業來說,要想在銀發經濟中分得一杯羹,還需修煉內功,結合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做推出方便老年群體購買的產品與服務,例如智能產品的便捷性可以降低老人在養寵過程中的風險,提升愉悅度。在簡化使用流程、降低故障率的基礎上,適當增加面向老年群體的宣傳,將進一步開拓新的市場空間。更重要的是,中老年寵物主普遍價格敏感,性價比是他們決策購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