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興起的寵物克隆,你愿意花幾十萬元重生愛寵嗎?20年后的今天,利用相對成熟的克隆技術,不僅能“復刻”貓、狗、豬等常見牲畜,甚至實現了對人類器官、組織或某種細胞的克隆。
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重金克隆自己的毛孩子,其中不乏網紅寵物的家長們。但你知道嗎,寵物克隆不是花個錢,你的毛孩子就能“永生”這么簡單,那些掩蓋在美好背后真相,也許你們都該了解一下。
”你們對于克隆的記憶,應該還停留在短命的克隆羊多莉身上吧。“
克隆這個詞源于希臘文"Klone",原本指的是用無性繁殖或營養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比如扦插和嫁接。
后來這個概念也被應用到動物身上,以哺乳動物為例,克隆即無需啪啪啪,保留動物本體的細胞,并找到一只代孕媽媽,并提取代孕媽媽的卵細胞。先把本體細胞的細胞核剝離出來,再把代孕媽媽卵細胞的細胞核剝離出去,把本體的細胞核移植到代孕媽媽的卵細胞中,最后把這個細胞放到代孕媽媽的子宮里進行代孕。
和克隆羊相比,伴侶寵物(貓/狗)在克隆方面取得突破的時間并不算太長,分別是:
2001年年底,美國一只名為CC的貓咪問世;
2005年,韓國Sooam Biotech實驗隊成功克隆出阿富汗獵犬史納比。
在中國,克隆一只貓咪的市場價是25萬元(團購價會更低),克隆一只狗狗的價格則高達38萬元。為了保證克隆的成功率,克隆機構每單會選育10個胚胎,最少找3只代孕媽媽進行代孕。
世界上首只克隆犬史納比誕生的背后,同樣是上萬次的實驗,以及1095個胚胎被移植到123只狗媽媽的子宮內。最終卻只有3只狗狗受孕,2只狗崽誕生,還有一只因為身體發育不完全,只存活了22天。
即便過了近20年,克隆貓咪“大蒜”,也是進行了152次實驗,將40個克隆胚胎植入 4 只代孕貓媽媽身體里之后,才成功克隆出一只不完全相像的“大蒜”。
我們相信,動物克隆技術是在不斷進步的,但也要承認哺乳動物的克隆,目前仍舊處于靠概率取勝的階段!
那么,克隆一只寵物的背后,還意味著什么呢?
幾百上千個胚胎被提取,很多克隆體因為發育不完全,早早流產甚至早逝;
大量代孕貓咪/狗媽媽被迫淪為代孕工具,它們需要長期接受藥物注射,甚至連基本的生存權利都沒有;
那些與克隆本體長得不相像的克隆體,情況好的可能被領養,情況不好的可能被宰殺/淪為試驗品。
與克隆人在全球范圍內被明令禁止不同,動物克隆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并不完善。監管空白之下,寵物克隆的商業化腳步已經開始飛馳。利益驅使加上監管空白,行業亂象必定出現。設想一下:
商人為了降低克隆成本,謀取更高的利益,是否會隨便找個與本體相似的動物搪塞顧客?
中國養寵家庭有數億之多,如果顧客克隆需求激增,代孕媽媽不夠的情況下,是否會有更多的流浪動物淪為實驗/繁育工具?(畢竟代孕無需考慮動物品種和毛色)
如果商業化克隆,是對動物福利的重大考驗。關心愛護動物的你,是否還支持寵物克隆的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