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處于貧窮狀態的貓2
寫在前面
首先呢,作為一個退休車販子,車友群里眾所不周知的老實人,我必須要坦白,我壓根沒開過A7L,甚至摸都沒摸過,坐都沒坐過。這篇基本屬于閑聊,請大家謹慎閱讀。
上汽奧迪A7L正式上市已經兩個多月了,那上市前兩個月銷量怎么怎么樣呢。
第一個月316臺。
第二個月258臺。
從去年巨量的廣告投放來看,作為上汽奧迪的首款車型,A7L確實是被上汽奧迪寄予厚望的。然而銷量卻很不盡人意。
這一銷售成績當然有春節假期產能和芯片問題的影響,可刨除這兩點原因之外,我覺得還有幾方面的問題,著實對國產A7L的銷量。
一、背離了原購買A7的人群
那就先往回看一段時間,在A7L國產之前,究竟是一些什么樣的人會買A7。
通俗點說,肯定是有錢人,您可千萬別說買A7的不算有錢人啊,A7裸車就要6、70萬,美版A7起步7萬美元,歐洲版5萬歐元起,別說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祖國了,放眼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A7也不是普通打工人能隨便消費得起的。
但是呢,有錢人也有區別的,那就是不任性的有錢人和任性的有錢人。
不任性的有錢人呢,哪怕購車預算已經提到豪華品牌中大型車了,依然會想著隨個大流,將品牌、實用性、維護保養、性價比等因素綜合起來,進行權衡考慮…這類有錢人就是購買德系三強E56的主力軍。
有不任性的有錢人,也有任性的有錢人,任性的有錢人買一輛車首先考慮的是“我喜歡”,我喜歡的同時還要追求個性,讓凡夫俗子們知道“我們不一樣”。“個性”和“獨樹一幟”甚至會經常放在各種考慮要素的最前面。
這些人,就是購買奧迪A7、寶馬6系、奔馳CLS等豪華品牌進口C級車,和一些“轎跑SUV”的主力軍。
我本人作為一名不合格的從業者,二十年的汽車愛好者,對“原裝進口”的品質并不迷信,但不能否認的是,至少在現階段,“原裝進口”這四個大字,對于購買這一價位豪華車的客戶群體來說,依然具備相當重要的影響力。
從這點來說,“上汽奧迪A7L”,還真是不如一個簡潔明快的“A7”
二、造型修改的失敗
進口版A7的最吸引人的特點是什么,是品牌?是動力?是歷史傳承?
NO,NO,NO…是區別于同級別四平八穩的老大哥A6L的轎跑氣質,是其Sportback大溜背的獨特造型。
然后上汽國產版的A7L,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我們怕您嫌原版A7不夠大氣啊,必須加長!我們怕影響您坐后排的頭部空間啊,取消大溜背!
這一通極限操作下來,原版A7在外觀方面的所有亮點幾乎全部歸零,由一輛雅痞氣質爆表的中大型豪華四門轎跑車奧迪A7,涅槃重生為上汽奧迪A6LL。
長嘆一聲!
三、對上汽的質疑
上汽奧迪?上汽?
怎么,你們有人不信任上汽?
從我個人認知的角度,其實一汽干活其實是要糙一點的,但對車型的修改和把控,帶點兒鄉土氣息一汽顯然更加謹慎。
上汽合資經歷更游久,更會玩市場,但對產品的修改(注意啊,我說的是修改,沒說簡配)方面,明顯比一汽膽子更大。
如果不信任上汽的話,是從何時開始不信任上汽的呢?其實還是從中保研對帕薩特的碰撞測試成績開始的。雖然后續南北大眾都對旗下的車型進行了A柱的強化。但因為帕薩特的成績過于聳人聽聞,一度成為坊間熱談,造成的結果自然長遠影響著上汽產品的口碑。
四、并不合適的代言人
無論你我喜歡與否,這個時代,就是一個流量的時代。
上汽奧迪為什么要以一位流量明星代言,因為流量為王。一汽奧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早已深入人心。而“上汽奧迪”誕生還沒幾年,而對于市場部的人來說,這就是工作嘛,為了自己的KPI。況且流量這東西無關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反正有了流量就有了關注度,有關注度就能轉化成一定銷量。上汽奧迪是開門做生意的,只要能恰到飯,簽誰都不寒磣。
然而我并不知道,上汽奧迪的項目負責人在市場部提交的報告上簽字的那一刻,是否真的深入了解過這個代言人以及他背后的粉絲群體,奧迪A7L,不是一杯人人買得起的咖啡,不是一盒打完折還買一贈一的牛奶。這位代言人的年齡、形象、能力、口碑,能否將“A7L”這樣一塊含金量極高的牌匾支撐起來。
我本人就是個進廠打工的老工科男,不懂營銷,我也買不起A7L,但我身邊有很多買得起A7L的親戚朋友,他們中的很多人年齡比我還大,個性比我還POEN。他們當然知道吳京、陳道明、于和偉、段奕宏…但他們看到一些流量明星,卻只是一臉茫然。
不過眾所周知的是,包括奧迪在內的德系豪華品牌這幾年一直在嘗試下沉市場。借由A3、Q2L等相對廉價的車型逐漸走向平民化的道路。我徒弟就有一輛最低配的奧迪A3,首付5萬,貸款3年,開起來真的很拉風。我想等他們95后、00后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之時,應該會很痛快地拿A3置換A7L吧…
所以我這一切的質疑聲,很可能只是我本人目光短淺,格局太小,參不透上汽奧迪的遠見和魄力,沒意識到這是一盤很大的棋。
五、其實說到底,還是價格。
既然決定國產A7,那根本目的就是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來贏得這塊本來就不大的市場。
然而國產后獨樹一幟的溜背造型沒有了,進口版的A7現在已然變成了更加重視實用性,外觀趨于保守的國產版的A6LL。但價格方面不僅定價遠高于同排量的A6L,且上汽的直營模式也沒有像一汽那樣可觀的優惠。
追求個性,喜歡運動化外形的人,會選擇進口版A7,重視實用性和性價比的人,則會選擇明顯更加實惠的A6L。失去了進口版外觀特點,且作為一輛A6LL價格也并不實惠的國產A7L就這樣被尷尬的夾在中間。
原本預售時只有一款3.0T發動機的A7L,也在正式上市前發布了2.0T款,因為暫時沒有優惠的原因,45萬起的售價仍然比老大哥A6L高了8萬9萬。
太貴了,多便宜點就賣出去了。
有一些話要寫在最后
公里公道的說,A7L正式開售時間畢竟只有短短兩個月,這兩個月因為假期、疫情等原因,銷量的數據還不能完全反應A7L的實際市場認可度。假以時日,A7L的銷量峰回路轉,步步登高也尚未可知。
附上二月份C級轎車的銷量前三名和本文主角的數據。
數據來源于懂車帝app。
水平有限,歡迎大家批評斧正。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