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u id="bx3i8"></u></strong></menuitem><b id="bx3i8"></b>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strong></menuitem>
  • <menuitem id="bx3i8"><ins id="bx3i8"></ins></menuitem>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bx3i8"></progress>

      一只深圳貓的“寵物方艙”之旅:“整個社區沒出現寵物在家死亡”1

      ▲ 離開“寵物方艙”的寵物被授予“抗疫小英雄”稱號。(受訪者供圖/圖)
      全文共4615字,閱讀大約需要12分鐘
      除了貓和狗,深圳上沙這家“寵物方艙”還收留了7只倉鼠、1只

       ▲  離開“寵物方艙”的寵物被授予“抗疫小英雄”稱號。(受訪者供圖/圖)

      全文共4615字,閱讀大約需要12分鐘

      除了深圳上沙這家“寵物方艙”還收留了7只倉鼠、1只子和1只鴨子。20天中,毛孩子們經歷了疫情和集中隔離,還有一場暴雨、一次降溫

      無論主人是密接、核心密接還是陽性患者,這264只寵物沒有檢測出陽性。進“寵物方艙”

      之前,每只寵物要經過4次消毒,33名志愿者每天都穿防護服。

      志愿者每天會給寵物主人發一段視頻,鄭楠迪在隔離酒店沒事做時,會打開鄭錢錢的視頻反反復復看。被主人接回家時,鄭錢錢獲得了“抗疫小英雄”獎狀。

      本文首發于南方周末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文|南方周末記者 汪徐秋林

      南方周末實習生 張校毓

      責任編輯|譚暢

      南方周末 ,贊 4333

      “親愛的鄭錢錢寶貝:鑒于你在‘上沙抗疫·新瑞鵬愛心寵物驛站’項目中表現優異,積極配合大白哥哥姐姐們完成檢查、投喂、遛彎等任務,成功戰勝疫情,經組委會研究決定,授予你抗疫小英雄的稱號。特發此證,以資鼓勵,希望小可愛健康快樂成長!

      鄭錢錢,男,來自深圳市福田區上沙社區,7個月大,是一只中華田園貓。2022年4月3日下午,剛結束貓生第一次“集中隔離”的它,被主人從深圳寵物隔離驛站接回家。臨別時,志愿者把它和頒給它的“獎狀”一起交給主人鄭楠迪。鄭錢錢本來窩在貓包里,透過觀察窗認出主人后,馬上朝她響亮地“喵”了一大聲。

      鄭楠迪剛把貓包打開,鄭錢錢就把頭湊向她的手,閉著眼睛在她手邊來回蹭。鄭楠迪掂了掂貓包,心想,“14天不見,長胖了”。

      3月17日,深圳市福田區上沙塘晏村的部分區域因疫情防控,居民被要求異地集中健康監測14天。通知提出,核心密接者、密接者如果有寵物,將由工作人員上門給寵物消毒,并送至集中安置點統一照護;對于一般隔離居民的寵物,可選擇由政府安置,也可隨身攜帶。鄭楠迪作為隔壁村的密接人員,在3月21日轉運隔離時,把鄭錢錢交給了工作人員。

      在新瑞鵬寵物醫療志愿隊的寵物醫生孔德斌看來,鄭錢錢這樣的寵物是一群特殊的“毛孩子”,一方面主人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被隔離時難以照顧視如己出的它們;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它們身上攜帶病毒的可能性,如果病毒因此傳給其他人,將會造成又一輪風險。

      3月18日起,深圳在福田上沙社區的一片公共空地上,先后搭建了兩個“寵物驛站”,轉運照護了264只因主人被隔離而需要安置的寵物,網友稱之為全國首個“寵物方艙”。

      20天里,深圳市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研究院動物疫控中心在“寵物方艙”累計采集了715份寵物環境樣品,包括二百多只“毛孩子”的唾液樣本,發現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隨著深圳此輪疫情逐漸平穩,從隔離點出來的市民陸續把自家寵物接回家,4月6日,這個“寵物方艙”完成了它的使命。但它積累的經驗將繼續在這座城市延續,4月3日,深圳宣布建立寵物集中托管中心。

      2022年4月3日,鄭錢錢出“寵物方艙”,準備回家。(鄭楠迪/圖)  

      1

      “想辦法創造條件”

      鄭楠迪住在與塘晏村一街之隔的龍秋村。3月18日,她所在樓棟發現兩例陽性病例,同樣面臨轉運隔離的她問自己:錢錢怎么辦?

      鄭錢錢是鄭楠迪5個月前從墻縫里救助出來的小奶貓。5個多月來,它一直與鄭楠迪同吃同住。得知自己成為密接時,鄭楠迪本打算把它留在家里,為它備好了貓糧、飲用水和貓砂。但一想不知自己要隔離14天還是21天,她又擔心錢錢無法適應獨自在家的生活,非常焦慮。“錢錢這么小,還流浪過,我很怕它以為自己又被拋棄了。”鄭楠迪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實際上,3月16日塘晏村出現多起陽性病例時,“如何安置自家寵物”就成為附近養寵居民討論的中心。養寵居民擔心自己在外隔離時,被迫分開的“孩子”沒有吃的或者被虐待,數個寵物隔離轉移互助群一建立,就涌入了上百位有安置需求的“家長”;一些沒法到達現場的網友、志愿者也開始自發通過微博、微信群采集、整理寵物主們的求助信息,交給社區工作人員。

      3月16日當天,深圳市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以下簡稱新瑞鵬)接到沙頭街道辦的通知,希望公司能承接、安置上沙街道即將被轉運出來的“毛孩子們”。于是,新瑞鵬3位住在福田區寵物醫院的工作人員成為了第一批“志愿者”。3月17日,面臨更多轉運壓力后,新瑞鵬又派寵物醫生孔德斌進入封控區和管控區,統籌現場及醫務組工作。

      志愿隊首先開通了一條“寵物寄養專線”,通過3月17日福田區發布的通告告知公眾。但孔德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天傍晚,第一批被轉運出來的寵物來到志愿者身邊時,“連能容納它們的地方都沒有”。

      3月17日20時許,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志愿隊的成員們開了個會,決定建立寵物托管方艙,為上沙塘晏村需要集中隔離人員的寵物提供免費寄養服務。

      孔德斌回憶,那天參會的人里,誰都不知道會有多少寵物轉運出來。但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一是保證每一只寵物的健康,二是不讓被隔離的居民因寵物安置的問題更加焦慮。

      轉運中的寵物。(受訪者供圖/圖)

      很快,街道辦協調了上沙社區一個綠道上的廣場作為“寵物方艙”的地址,新瑞鵬的工作人員將一批建設方艙需要的物資調集至此;孔德斌按照治療醫院、異常動物觀察、陽性患者寵物、免疫不全、常規寵物進行分類,將方艙做了不同的功能規劃;18日凌晨1時許,6個隔離區開始建造,到凌晨6點左右全部消殺完畢投入使用。這個“寵物方艙”從設想到建成,只花了10小時。

      但嚴格來說,這個公共綠地上的寵物隔離驛站是一個簡陋甚至“艱苦”的地方:街道辦送來了電和空調,附近卻沒有水源,無論是清洗籠子還是消殺,志愿者都需要去900米外的水龍頭處接水,接滿一桶水需要半小時甚至更久;方艙內保持無塵無菌且恒溫恒濕的環境,志愿者們每天兩次對驛站進行消毒,再用寵物濕巾一點一點清理每個籠子的底盤。

      一周后,第一家寵物隔離驛站的接待能力逐漸飽和,沙頭街道辦于是又協調了另一家寵物醫療企業,在200米外建了另一間隔離驛站。

      直到4月6日休艙,這兩間“寵物隔離驛站”除了安置貓和狗,還收留了7只倉鼠、1只兔子和1只鴨子。20天來,志愿者和毛孩子們除了疫情,還經歷了一場暴雨、一次降溫,其中近六十只貓因為換環境,發生了應激反應。

      “所有人此前都沒有建立寵物方艙的經驗,但整個過程我們都在想辦法創造條件。”孔德斌說。

      2

      264只寵物沒有發現陽性

      3月21日晚上9點,鄭楠迪接到通知,需前往酒店隔離。

      經過幾天咨詢,鄭楠迪發現,并非所有隔離點都允許隔離人員帶上自己的小型寵物。盡管對“隔離驛站”有著“未知的擔憂”,為了避免來自酒店的意外,鄭楠迪還是決定將鄭錢錢送往志愿者處。

      給鄭錢錢報名并不困難。她把錢錢裝進貓包里,帶著它一起下樓。順著指引,她找到上車點附近的寵物托管交接點。彼時,已經有好幾只貓狗待在各自的籠子里等待轉運,其中一只還是被龍秋村居民喂養超過五年的流浪狗“秋寶”。鄭楠迪先填寫了一張寵物信息登記卡,又加上志愿者的工作微信,便把貓包和錢錢一起交給對方,沒有交錢。

      志愿者很快把鄭錢錢放進了轉運車,鄭楠迪記得,一開始錢錢的頭一直探出來朝她看,這一點也不像平時膽小的樣子。“可能它也在好奇,為什么媽媽不和它一起上車吧”,鄭楠迪心想。

      除了寵物主人主動送來的毛孩子,隔離驛站還會接收被留在家里的寵物。

      孔德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還和另一位同事進入封控區,在得到寵物主授權后,與開鎖師傅、政府工作人員一起,把困在家里的寵物轉運至驛站。

      進入房間前,因擔心數天沒進食的動物死亡或病危,志愿隊成員曾在“方艙”里準備了藥品和急救設備。但開門后他們發現,很多留在屋子里的貓還有貓糧和水;狗除了會在家大小便,狀態也還不錯;唯一變瘦的是一只不會控制飲食的兔子,但進了“方艙”重新吃上兔糧,它也就恢復健康了。

      但并非所有動物都愿意離開家。工作人員就遇見幾只“特別兇”的貓,根本沒法轉運,這就需要開鎖師傅定期上門,給它們喂糧、添水。

      “整個上沙社區沒發生一例寵物在家死亡的情況。”孔德斌說。

      本輪疫情中,深圳上沙社區沒有發生寵物在家死亡的情況。(受訪者供圖/圖)

      隨著寵物陸續入住,隔離驛站的6個隔離區很快擴充了一倍多。現場30名成員分成了醫療組、客服組、運營組、后勤組和護理組,此外還新招募了3名志愿者,維持“方艙”24小時的運轉。

      一名志愿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每一只在隔離驛站安置的動物,都需要收集它們的姓名、年齡、品種、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和主人聯系方式。來到驛站后,每一只動物都需要接受一次驅蟲,此后,護理人員會記錄每一天的打掃、喂水、喂糧時間。

      進“方艙”之前,每只寵物都要經過4次消毒;“方艙”里的33名志愿者每天也都會穿上防護服。“如果寵物身上帶有陽性病毒,那我們一開始就要做好全面防護。”孔德斌說。

      所幸,無論主人是密接、核心密接還是陽性患者,“這兩百多只寵物沒有陽性的情況。”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派出多名來自深圳市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研究院動物疫控中心的技術人員,對上沙寵物驛站開展新冠病毒應急檢測,累計采集寵物環境樣品715份,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新冠病毒應急檢測。(受訪者供圖/圖)

      3

      “能在視頻里看到自家貓貓,很安慰”

      “寵物方艙”的志愿者實行“兩班倒”,一班從早上9點半到晚上9點半,另一班從晚上9點半到早上9點半。同一戶的寵物住在一個籠子里。隔離期間,每只寵物都會由護理組一名固定的志愿者跟蹤、照料,還有3個志愿者負責輔助護理動物。每天值班的志愿者都會給寵物的主人發一段寵物視頻。

      第一天,志愿者拍了一段鄭錢錢的視頻發給鄭楠迪。視頻里,錢錢縮在籠子最里邊,本來就膽小的它一臉恐懼。但沒過幾天,視頻里的鄭錢錢就好似適應了“集體生活”一般,從最開始躲在籠子角落,變成翻開肚皮求擼,或者埋頭吃飯。

      鄭楠迪在隔離酒店沒事做時,就會打開鄭錢錢的視頻反反復復看。視頻那頭的鄭錢錢特別活潑,“每次上完廁所,都會用它的小腳,把貓砂刨得到處都是”。鄭楠迪常常“一個視頻看好幾遍”,她有時覺得志愿者要應付這么多“鏟屎官”,實在太忙了,“但是能在視頻里看到自家貓貓,還是很安慰”。

      14天的隔離很快過去。鄭楠迪發現,半個月里,鄭錢錢體重由5斤長到6.4斤。一直照顧它的“大白”在給它的信里寫道:“調皮搗蛋的錢錢,能告訴我為什么咱們每次都打翻貓砂盆嘛?還有,貓糧炒貓砂真的香嘛,每次都要盯著你乖乖吃完我才能放心離去。”

      志愿者寫給鄭錢錢的信。(受訪者供圖/圖)

      此次寵物托管費用不由集中隔離的人來承擔。街道辦承擔了集裝箱等基礎設施的租賃費用,新瑞鵬承擔了寵物食品、保健、護理藥品和耗材等費用。

      孔德斌將此次寵物驛站的設置看成一種“經驗的積累”,他將自己和團隊這十幾天來的工作總結成手冊,提交給政府部門:“疫情之下,動物如何消毒規范、規范轉運,方艙護理、人員防護如何進行,后勤保障、溝通管理怎樣協調,都是我們這次一點一點探索出來的。”他希望,這次的經歷能為后來者提供一些經驗。

      在這些經驗的基礎上,4月3日,深圳宣布建立寵物集中托管中心。據深圳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介紹,此托管中心位于光明區光明街道逕口社區,占地面積8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寵物集中托管中心將為接收的新冠肺炎集中隔離人員的寵物提供觀察、護理、健康監測和醫療保障服務,在正式運行后,可托管寵物的最大容量為300只。

      鄭錢錢入住的“寵物方艙”已完成使命,但它積累的經驗將繼續在深圳延續。(受訪者供圖/圖)

      (應受訪者要求,鄭楠迪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