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u id="bx3i8"></u></strong></menuitem><b id="bx3i8"></b>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strong></menuitem>
  • <menuitem id="bx3i8"><ins id="bx3i8"></ins></menuitem>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bx3i8"></progress>

      最萌觀眾:當兩只貓出現在冬奧賽場區

      對于野生動物的最好的態度,應該不傷害,不干擾,不投喂。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北京郊野,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豹并不特別罕見,但1月31日和2月3日,當兩只豹貓出現在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賽場區域時,羅述金和大家一樣,興奮又激動。作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員,她并不是因為這兩個特殊觀眾的“虎”和“懵”而感慨。早在去年7月,她就在全球頂級學術雜志《Science》(《科學》)的Letter欄目里發表過一張遙望冬奧賽場的豹貓照片,介紹了這群冬奧會的特殊觀眾。照片背后,是羅述金和團隊在這幾年里發現的一個在大多數人視線以外的、隱秘獨特的、有野生動物的北京。當豹貓出現在冬奧賽場區,對羅述金來說,那是在提醒我們,人和動物或許還可以有很多種相處方式。以下是對羅述金的專訪:主筆 | 王海燕三聯生活周刊:能簡單講講您聽說的高山滑雪道賽區范圍內拍到豹貓的場景嗎?羅述金:我們作為北京冬奧高山滑雪項目的技術官員,于1月21日進入閉環。之后在不到兩周時間內,野生豹貓在冬奧延慶高山滑雪賽區出現了兩次。消息是通過貓盟的伙伴轉給我的。貓盟是一個關注中國野生貓科動物保護的公益組織,經常收到公眾目擊偶遇野生動物的線索或詢問。高山滑雪賽區的野生豹貓出現,第一次是1月31日下午兩點多,高山滑雪競速項目終點區在排練頒獎儀式,一只豹貓緩緩穿過現場,躍上圍欄又跳下離開,當時在場很多志愿者和工作人員都看到并且拍下了照片或視頻。 關閉觀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載正在加載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走過頒獎儀式排練現場的豹貓(拍攝者 | 魏沛含)另一次是2月3日中午時分,一位賽事記者在工作雪道邊的樹林里拍到了一只豹貓,拍得很清楚。根據記者的描述,當時這只貓從他身邊慢跑到護網外,然后停住了,還轉身觀望,感覺對人類并不懼怕。記者一開始以為是只貍花貓,但仔細觀察,從圓耳朵和身上的花斑判斷是豹貓。冬奧賽事記者在雪道邊樹林里拍到的豹貓(采訪者供圖)三聯生活周刊:北京郊野的豹貓并不特別罕見,為什么這個場景讓您很興奮?羅述金:以上兩個場景出現時,我雖然都不在現場,但仍然感到驚喜和欣慰。首先,這說明還有一定數量的豹貓生活在冬奧賽場的叢林里。雖然我們早就知道豹貓的適應能力比較強,但在眾人注目的賽場區域現身,還是出人意料。其次,動物對環境的反應是非常敏感的,動物對人的態度其實從側面反映了人類對動物的態度。大家常說歐美自然環境好,但就野生動物來說,種類未必很多,不過因為人對野生動物不干擾不傷害(就是“不理不睬”),動物逐漸就能以比較自然的狀態,在離人很近的范圍出現。在中國,大家總感覺野生動物很少見,有時候并不是因為動物少,而是它們在警惕和回避人類。這兩次豹貓出現,根據目擊記錄,都呈現出安靜平和的狀態,“并不怎么怕人”,這實在太令人開心了。目前,還沒有系統的研究調查數據可以斷定,這里的野生動物是否受場館建設影響。我和拍到豹貓的記者也討論過,他認為可能是場館建設開始很多年,場地的人對于動物沒有敵意,態度友善,當地的豹貓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人類的存在。(拍攝者 | 胡凱心)三聯生活周刊:您在冬奧里面擔任的技術官員跟生態相關嗎?羅述金:不是,我只是高山滑雪項目里一名普通的競賽技術官員。冬奧閉環內的工作人員有很多種,包括奧組委工作人員,志愿者(以大學生為主),以及我們這樣統稱為裁判的國內技術官員(NTO, National Technical Officials)。我們的工作五花八門,包括比賽時賽道平整、旗門設置和快速反應、起點終點區搭建、線路劃線這些對滑雪技術要求非常高的崗位,也包括競賽日程安排、運動員訓練時間和線路的協調、各國運動員領隊會議、分發成績單和出發順序,與國際雪聯官員和仲裁的溝通交流等行政事務。三聯生活周刊:您在海坨山地區的豹貓研究跟冬奧會有關嗎?羅述金:項目的開始和冬奧會沒有關系。從2018年秋季開始,我們就在位于延慶張山營鎮的一條山野徒步路徑上布設了大約10處紅外相機固定監測點,對該地區的野生動物尤其是豹貓進行分子生態學和行為生態學的研究,包括相對豐度、遺傳多樣性、季節性規律、活動節律、食性等,目的是探索在北京這樣的世界大都市周邊,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一開始我其實不清楚我們布設相機的地方可以遙望小海坨山,直到2018年12月,團隊例行上山檢查相機,那天一場大寒潮剛經過北京,寒冷而清澈,一眼就能看到,山谷對面正在建設冬奧雪道場所。

      羅述金在冬奧會賽區(采訪者供圖)

      當時我立刻聯想到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刊登的一張著名照片,一只美洲獅在夜幕下正從洛杉磯好萊塢標志前山梁上通過。這只美洲獅后來被命名為P-22,成為 “城市野生動物”的超級明星,也成為人和野生動物共存的象征。于是,我們開始了一個有趣的構想并付諸于行動:如果在這個角度安置紅外觸發相機,是不是可以拍攝到觀看冬奧的野生動物呢?多好玩!后來相機斷斷續續工作了快兩年,我們在這個機位拍到狍、豬獾、斑羚、野豬、勺雞等動物,豹貓一共拍到過兩三次,第一次是2021年2月,一只豹貓在皚皚白雪上大步前行走過鏡頭,近處枝條嶙峋,身后遠處的冬奧高山滑雪賽道清晰可見。

      2021年2月,一只虎虎生威的豹貓走過紅外相機鏡頭,對面的冬奧會高山滑雪賽道清晰可見(采訪者供圖)

      我將照片發給《Science》(《科學》)的編輯,還配了一篇題為《隱秘的奧運觀眾(The Hidden Olympic Spectator)》的300字小短文,后來于2021年7月23日東京奧運會開幕當日發表。作為全世界頂級的學術雜志,在其Letters欄目發表了這篇短文和豹貓照片,其寓意也是和當時東京奧運會因疫情而取消現場觀眾的歷史場景相呼應。北京冬奧會的現場觀眾也受到限制,但不論怎樣,我們也會有這些野生動物鄰居,在山谷一隅觀望著奧運盛會。這樣人和野生動物共存的場景,又何嘗不是奧運精神的一種體現呢?冬奧會開幕前夕,我進入閉環之前,和學生一起上山,在原有的相機旁新又布設了一臺專門拍攝視頻的相機。令人驚喜的是,沒過幾天,就拍到一段豹貓閑庭信步的視頻。之后幾天又在夜里拍到一只野豬,山谷那邊冬奧雪道的燈光非常明顯,而野豬還被同機位的相機閃光燈嚇了一大跳,掉頭“落荒而逃”,非常有趣。 關閉觀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載正在加載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我的研究跟冬奧沒關系,但我能在冬奧會工作卻跟我的研究有關系。《隱秘的奧運觀眾》發前,我聯系了北京冬奧會組委會,展示了這些在冬奧賽區外周的工作,并闡述了這可能是展示“一起向未來”北京冬奧精神的一個獨特視角。由此非常驚喜地得到了冬奧組委的邀請,擔任高山滑雪項目的競賽官員。三聯生活周刊:為什么豹貓的出現很特別,很多人提到豹貓會反復強調它代表了一個生態系統的“底線”,怎么理解這個概念?羅述金:世界上有大概40種野生貓科動物,包括獅虎豹這樣的大型貓科動物,猞猁金貓等中型貓科動物,以及豹貓漁貓猻等小型貓科動物。不論大小,每一種貓科動物都占據了各自生態系統和食物鏈的頂端。一個地區有虎,就意味著這個地區有大型的有蹄類獵物,如野豬、馬鹿等;有金錢豹,意味著至少有狍子等中型獵物資源。豹貓屬于小型的貓科動物,以嚙齒類等小型動物為主要獵物。一個生境里有豹貓,就說明這里起碼有野雞、鼠類、兔、松鼠等動物來維系著頂級食肉動物的生存。如果連豹貓這樣的小型捕食者都沒有,就說明這里連最小、最基本的生態食物鏈也無法支撐了,也就成了我們常聽到的“綠色的沙漠”或者“寂靜的森林”。所以說豹貓代表了一個生態系統的“底線”。三聯生活周刊:雪道邊拍到的兩只豹貓狀態如何?羅述金:頒獎排練現場的那只豹貓,有一條腿不是很靈活,比較瘦,毛色也不太好,在賽場緩慢走過,完全無視周圍近百人的存在。我當時心里有點咯噔一下,感覺非常不可思議。但記者在賽道邊樹林里拍到的那只豹貓,是只胖乎乎的年輕公貓,從毛色到體態都非常健康,也是在樹林里慢慢走,對人并不畏懼,而且展現出一種自然的好奇心狀態就非常好。后來我們通過之前的數據分析發現,在冬季,中午12-2點的確是全天候豹貓活動的高峰期,和這兩只豹貓出現的時間高度一致。冬奧賽事記者在雪道邊樹林里拍到的豹貓(采訪者供圖)三聯生活周刊 :所以怎么看待冬奧會對野生動物的影響?羅述金:《隱秘的奧運觀眾》的照片發表后,有人問過我,這是否說明奧運場館建設完全沒有影響野生動物生存。我如實告知,照片拍攝的地點離賽道直線距離還有七八公里,我們沒有到過小海坨山地,因此無法下結論。有意思的是,相同一張照片,也有人問我,是不是山谷那邊的建設和干擾,所以豹貓都跑到這邊來了。我也如實告知,一個假設的驗證需要數據的支持,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調查研究也不能下結論。同樣一張照片或一個現象,由于立場不同,可以衍生出截然相反的解釋。我們希望能以客觀中立的科研工作者的態度,實事求是地探討,對于豹貓這樣適應能力還比較強的野生動物,在北京山區繼續生息繁衍,可以承受什么程度的人為活動干擾。我非常希望在冬奧會結束后,可以回到這個地區,繼續開展關于豹貓和野生動物的研究。這里的環境和跟我們在山谷那端的項目地屬于相同的山地環境,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對比研究。在歐洲阿爾卑斯山地區,有過不少關于滑雪場地區野生動物的研究。人和野生動物在交錯使用同一空間。對這些地方的動物,我們會好奇,它們是如何實現穩定生存的。延慶的高山滑雪場地,將是一個絕佳的研究契機。三聯生活周刊:您從什么時候開始研究豹貓?為什么會聚焦到北京海坨山上的豹貓?羅述金:豹貓是一種野生貓科動物,比家貓體型略大,在亞洲分布廣泛。早在很多年前,我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游歷東南亞和東亞,收集了數百份遺傳學樣本,對豹貓進行演化和群體遺傳學研究。我最早的課題是從野生虎的演化和群體遺傳學開始的,直到現在,仍然是我課題組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但地理來源確定的野生虎遺傳學樣品實在太難得了。 關閉觀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載正在加載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羅述金團隊布在奧運開幕前拍到的豹貓視頻后來的研究中,我決定以一個分布較廣,比較常見的貓科動物,作為“類模式物種”來探索其區域生物演化史。豹貓就是這樣一種合適的物種,因為一次超級火山爆發帶來的區域性環境和氣候,會影響到豹貓,也會影響到同域分布的虎、犀牛、象等。通過研究豹貓的遺傳學和演化,也可能推斷出幾百萬年的氣候、地質變化影響下,一個地區的野生動物的演化史。我從事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的研究,實驗室和生物信息分析的服務器是我的主要工作陣地。不過我也很熱愛戶外和山野活動,從大學起就是北大山鷹社和登山隊的成員,一說起去野外就兩眼發光。能開展一個野生動物的野外研究項目,是我很多年的念想。不過作為一名單親媽媽兼全職科研人員,孩子和事業一樣重要,雖然心在遠方,還得活在近前。研究北京豹貓開始于一個很偶然的機會,2017年秋天,我和朋友在延慶海坨山地區徒步,撿到了一份疑似貓科動物的糞便,帶回實驗室,通過DNA鑒定確定為豹貓。這個發現讓我很興奮,因為此處離徒步路線出口區的別墅小區還不到一公里。行蹤隱秘的豹貓竟會出現在離人居這么近的地方,這讓我對于探討北京周邊人和野生動物共存的可能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一年準備,2018年秋天,我啟動了海坨山地區豹貓的項目。(采訪者供圖)三聯生活周刊:根據你們的記錄,海坨山上的豹貓種群數量和密度如何,生存境況怎么樣?羅述金:我們一般以每100個相機工作日中某物種的獨立拍攝次數,來衡量相對豐度。100臺相機放置一天,或者50臺相機2天,都算100個相機工作日,這期間獨立拍攝到特定一種動物的次數,就代表了該物種的拍攝率。我們的調查樣線上統計出來的豹貓拍攝率高達14%,代表了非常高的豹貓相對豐度。高到什么程度?來自全國19個地點的可比較數據顯示,豹貓豐度最高的地方是河北駝梁,屬于太行山小五臺山區域,這里的豹貓拍攝頻率也不到3%。同時我們通過糞便DNA和照片圖像個體識別,兩套獨立分析方法都得出高度一致的結論,也就是在2018-2019年里,有至少20只不同的豹貓,出現在這條15公里長的自然徒步路徑上。有誰會想到呢,這條距離冬奧高山滑雪賽道不遠的北京山野小徑,居然是目前國內最頻繁拍攝到豹貓的地方?其實全世界有野生貓科動物存在的城市很少,至于首都城市,就更罕見了,例如華盛頓、倫敦、巴黎等,都沒有野生貓科動物生存和分布。我想,這其實是北京鮮為人知的一面,值得我們熱愛、自豪。三聯生活周刊 :您從紅外相機里面拍到的豹貓,跟冬奧賽道邊上的豹貓有重合嗎?羅述金:根據我們對延慶地區佩戴GPS頸圈個體的定位追蹤研究,豹貓日常活動的范圍在兩公里左右,我們的研究樣線距離冬奧賽區遠不止兩公里,所以我可以肯定不會是相同的貓。紅外相機里拍到的豹貓(采訪者供圖)三聯生活周刊:除了豹貓,整個海坨山的動物種群情況如何?羅述金:我們在這里一共拍到了10種中型獸類,貓科就是豹貓,犬科有“一丘之貉”的貉,鼬科有獾、豬獾、黃鼬和香鼬,還有靈貓科的果子貍,偶蹄類有野豬、斑羚、狍三種。至于雉雞、兔、松鼠等和小型的獸類已經不在統計范疇。所以,就物種多樣性來說,北京周邊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在全世界首都城市來說都是非常顯著的。后來我們總結,野生動物在北京周邊面臨的最大壓力就是大型基建和開發。邊遠山區的一些人類干擾比如打獵、砍柴、燒山、耕種、人工種植林,這里并不常見。三聯生活周刊:所以發達地區的山野里,野生動物受到的干擾,并不一定就比偏遠地區更多?羅述金:對,北京周圍旅游業雖然發達,但客流量高度聚集在八達嶺香山等熱點地區。我們的研究地點,雖然群山被村莊、鄉鎮和房地產開發項目所環繞,然而山林深處只有偶爾來自城市的徒步者,他們大多出現在夏季和周末,沒有證據表明他們對野生動物造成顯著影響。在這條樣線上,我們也沒有觀察到打獵、放牧、砍伐、采摘等其他地區常見的人為干擾活動。此外,北京的地勢從城區的近海平面急劇上升到100公里外的2000米以上,山體如屏風般拔地而起,如同一道道天然的防御工事,常人難以涉足,相對完整的溫帶落葉林和半高山灌木植被得以保存,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庇護,一些適應性較強的野生動物可以獲得喘息之機。與通常的認知不同,一些野生動物是能夠承受一定程度的人為活動干擾,在以人類為主導的景觀中生存的。野生豹貓適應性較強,只要將人為干擾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下,確保食物鏈的完整和棲息地的連續,保護管理到位,那么,野生豹貓種群及其所代表的華北溫帶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其他野生動物類群也將有很大的希望續存,人與自然共存的長遠目標也將有希望實現。甚至有一天,隨著狍、野豬等有蹄類獵物的種群增長和棲息地的恢復,華北豹也有可能重返北京。羅述金團隊在海坨山上拍到的豬獾(采訪者供圖)三聯生活周刊:豹貓去年被升級成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目前在中國的整體生存境況如何?羅述金:豹貓是亞洲野生貓科動物中種群數量較大的一種,但我國的豹貓在上世紀90年代經歷了急遽減少階段,因為當時的豹貓皮毛是大宗出口貨物。現在一些地區可能還有盜獵現象,提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之后,就有了更強有力的法律依據。例如,我們有一只佩戴GPS頸圈的豹貓因為進入農場雞舍而遭到報復性獵殺,目前已經立案,正在偵辦過程中。三聯生活周刊:根據您自己的觀察,村民們對保護豹貓的概念深嗎?羅述金:不深,目前還是一種可以理解的樸素觀念,它來偷我的雞,我當然要報仇。如何解決人獸沖突,是世界各地自然保護領域面臨的一個挑戰。三聯生活周刊 :豹貓雖然是野生動物,但體型小,是不是直觀上也會影響大家的判斷?羅述金:有這可能,畢竟豹貓和家貓的體型差不多,或許很多人沒有覺得豹貓和家貓有區別。三聯生活周刊:豹貓也會出現在人居區域,它們會像流浪貓一樣,接受人類投喂甚至去翻垃圾箱嗎?羅述金:流浪貓不是“野生貓科動物”,歸根結底還是“家貓”。它們是大約一萬年前從中東和埃及地區由非洲野貓馴化而來,之后再擴散到世界各地的。中國現在的家貓,也和世界家貓一樣,有著共同的非洲野貓祖先。家貓和豹貓,已經有幾百萬年的分化時間了。為了研究流浪家貓和豹貓的區別,我們也給兩只流浪貓戴上了GPS頸圈。結果發現,哪怕是野生野長,從來沒有主人的流浪貓,還是會頻繁出沒于村莊和農田,在廢棄的建筑物里休息,似乎還是有“家”的概念。根據目前的初步數據判斷,豹貓極少出現在冬季開闊的農田,也不會到廢棄建筑物里休息,更不會去翻垃圾桶。它們會偷雞,是因為家雞對它來說,跟野生雉雞沒什么區別。現在很多人問,豹貓能不能養,是不是從小養就可以?答案是確切無疑的否定。野生動物到家養動物的馴化過程,往往漫長而蹉跎,歷經幾百甚至上千年,有許多馴化仍以失敗告終。例如非洲的斑馬,無論如何也沒有成功馴化為“家斑馬”,就是一個例子。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家貓考古DNA的研究也表明,豹貓代表了中國歷史上一次最終沒有成功的動物馴化。世界上很多野生動物都是無法馴化的,包括現在幾乎所有的野生貓科動物。所以我特別希望,對于野生動物的最好的態度,應該不傷害,不干擾,不投喂,除了確定需要救助的情況,“置之不理”其實才是最好的態度。賽道邊的年輕豹貓,看起來對人類充滿了好奇(采訪者供圖)三聯生活周刊:家貓也不要放到野外去。羅述金:是的。我發現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大家對于我發的野外豹貓的照片,最常見的是兩種反應,一種會問,“看起來好兇啊,會不會吃人?”另外一種就是,“好可愛哦,能不能帶回家養?”這兩種態度非常有代表性,涉及到我們怎么認識野生動物,以及怎么認識人和野生動物的關系的問題。過度的恐懼和不合適的“關愛”,都是不大合適的。在我看來,這次在冬奧賽區雪道上兩次出現的豹貓,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奧運精神的象征性體現。這次我有幸能在現場親歷奧運,是一次非同尋常的體驗。通過轉播的鏡頭,世界的目光往往只能聚焦于少數的選手以及獎牌的爭奪。而在現場,我們被跨種族、跨語言、跨國家的一次世界性盛會的交流和溝通而深深觸動。此次冬奧會上,高山滑雪項目一共有83個參賽國家或代表團,是參賽最多的項目,這也意味著,絕大多數參賽運動員將與獎牌無緣。但是,又有什么關系呢?在我逐一地收集到整整81個參賽代表團教練或運動員在《隱秘的奧運觀眾》文章空白頁上簽上他們的名字以及所代表的國家或地區的時候,不禁想到,在歷史長河中,無數次歷經戰火和動亂而秉承的奧運精神,也想到在過去兩年被新冠疫情而隔閡深重的世界,如今克服重重困難,終于走到同一個平臺上,展示各自的精神和風貌。

      羅述金將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文章打印出來,并邀請不同國家的代表在上面簽名留念(采訪者供圖)

      這時,那兩只靜靜地走入冬奧賽場皚皚白雪中的豹貓,也讓我們倍感溫暖,再回望森林和雪道時,內心也忽然有了不一樣的柔軟。

      三聯生活周刊:一起向未來?

      羅述金:好的。

      排版:阿田 /核:王海燕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轉載請聯系后臺

      大家都在看

      ▼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下單本期新刊。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