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蜥蜴做個類比,就像當初國內只有普通的馬里王者一樣,火蠑螈目前國內只有法火;如今,王者蜥在國內已是品系繁多,是因為受歡迎了,商家敢進了,而王者的繁殖難度在蜥蜴里算是非常難的……試想,國內何時才能實現CB火蠑螈的百花齊放?
如果要找一種代表歐洲的兩棲,那一定會是火蠑螈。它們擁有黑黃搭配的高雅色調,并且擁有超長的壽命,據某博物館資料顯示,有超過50歲的個體。再說說它們名字的由來,它們之所以被稱作“火”蠑螈,是來源于古老的傳說,它們喜歡藏身于枯葉堆和樹干下,當時的人們在野外伐木取火的時候總會遇到受驚逃竄的蠑螈,而它們的斑紋又很鮮艷,所以這種蠑螈會被叫做火蠑螈。
壽命:看養功了!你可以創造奇跡(少說也得有十五、二十年的吧)。
體型特征:體長15~25CM,黑黃相間;眼后有毒囊,但極少使用。
產地環境:落葉林等丘陵地帶,海拔400~1000KM。
產地范圍:由以下分布圖可以看出幾近遍布歐洲大陸。
適宜溫度:15~22攝氏度(但CB個體大多可忍受28度以下的溫度)
適宜濕度:70~85%;火蠑螈干燥超過1天,便會嚴重脫水,重者直接死亡。
環境布置:以潮濕的椰土、枯葉或樹皮為墊材,再給予防霉樹皮等作為躲避,最后配上水盆。
個性習性:通常晝伏夜出,雨天日行;
可混養,但體型不可差異過大,混養時盡量用鑷子單獨喂食。
食譜食頻:昆蟲、蚯蚓、蛞蝓、其他小型兩棲類;幼體或亞成一周喂2~3次,成體1~2周喂一次。
飼養難度:只要把持好溫度、濕度和環境衛生問題,那就基本沒難度啦。
休眠狀況:在歐洲是不太可能夏眠的,低于8度就要考慮給它們冬眠了,依然是1年半的個體才好安全過冬。
毒性情況:火蠑螈的毒囊含有神經毒素,這種生物堿會造成嚴重的肌肉痙攣、高血壓及換氣過度。火蠑螈的毒腺集中于身體的某些位置,尤其是在頭部及背部的皮膚表面。皮膚上的斑紋很多時就是這些毒腺所在。大部份分泌物可以有效抵抗細菌及真菌的感染,而有些分泌物則會對人命構成危險。但是,它們只有在遇到生命威脅的時候才會分泌。所以你要做的是,切勿手賤去過度折騰它們,不要把它們和其他品種的蠑螈混養,一旦分泌毒素應立即清洗干凈,不要入眼或傷口。嚴重者,直奔醫院!
最后再說一句,絕大多數人養火蠑螈是沒有機會被毒到的,看了以上的文字,應該就更能避免了。
成長周期:摘自某臺灣文章(有少數亞種是卵胎生的,就是母螈直接拉出變態完畢的幼螈)。
兩棲綱>有尾目>蠑螈科>真螈屬>火蠑螈(無危)
黑金火蠑螈S. s. alfredschmidti
▼普通個體
▼優化個體
▼極品黃金個體
▼西班牙火蠑螈(S. s. almanzoris)
▼貝哈爾火蠑螈(S. s. bejarae)
▼與雙帶的雜交個體
▼伯納德茲亞種S. s. bernardezi
▼貝施科亞種S. s. beschkovi
▼S. s. crespoi
▼雙帶火蠑螈(S. s. fastuosa)
▼烈焰火蠑螈(S. s. gallaica)
▼意大利火蠑螈(S. s. gigliolii)
▼大斑火蠑螈(S. s. infraimmaculata)
▼大理石火蠑螈 S. s. longirostris - Los Barrios Fire Salamander
▼紅冠星點火蠑螈S. s. morenica
▼法國火蠑螈(S. s. salamandra)
▼雙帶X法火的白化個體
▼星點火蠑螈(S. s. semenovi)
▼西歐火蠑螈(S. s. terrestris)
▼希臘火蠑螈S. s. Werneri
rlyl
火蠑螈的壽命超長,和它們小小的體型不成正比......
Author:易拉酒
Editor:rlyl
關于rlyl歡迎來到自然愛好者、資深爬蟲玩家rlyl的小站,這里每天都有精彩生物資訊更新,還可以隨時垂詢兩棲爬行動物品系分類、飼養繁殖、生活習性、疾病治療、環境造景、設備器材等一切問題,rlyl也是從新人過來的,知道新手的不易,保證有問必答!
站長個人微信:rlylzj
讓我們多多交流,共同進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