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ment
一只成年粗皮蠑螈的皮膚上出現了白色斑片狀區域(圖77.1)。
圖77.1。皮膚粗糙的蠑螈,背部皮膚上有白色斑片狀區域。
病史
這只皮膚粗糙的蠑螈被安置在一個30加侖的玻璃容器里。水族缸的底部有小而光滑的天然巖石,它們經常被水覆蓋。水族缸里有人工植物、較大的巖石和木制結構,以供蠑螈攀爬和隱藏。據客戶稱,水每月更換一次。玻璃容器保持在21-27℃的室溫下.用標準熒光燈和定時器給蠑螈每天12小時的光照。蠑螈被喂食蠑螈商業顆粒飼料,小型喂食魚(即孔雀魚)和豐年蟲。病變在過去24小時內出現。
體格檢查結果
在體檢中,蠑螈看起來很健康,表現出正常的逃避行為。在背部發現一小部分皮膚呈白色變色。輕輕刮取病變部位為濕片制備提供了樣本,隨后用Wright–Giemsa染色(圖77.2和77.3)。
圖77.2。皮膚刮擦(Wright-Giemsa染色,20×)。
圖77.3。皮膚刮傷(Wright–Giemsa染色,50×)。
解釋性討論
圖77.2顯示了有隔膜、無分支的真菌菌絲。真菌的高倍放大(圖77.3)顯示,大的真菌菌絲沒有明顯的細胞反應。真菌菌絲的形態與水霉菌一致。
總結
水霉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腐生水霉,以水族館和池塘中腐爛的有機物為生(Fernandez-Beneitez et al.,2008)。這種生物是一種機會性病原體,會生活在應激壓力或受傷魚類的皮膚上,或者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在蠑螈的皮膚上(Mylnichenko,2009)。
對于水生或半水生動物來說,保持健康的水質與魚類一樣重要。在這種情況下,蠑螈生活在一個玻璃容器中,沒有對水進行適當過濾。如果未提供水過濾,則建議更頻繁地更換水。這很可能是由于水中有機物含量高而在玻璃容器中形成的水霉菌。蠑螈可能是通過皮膚擦傷或免疫系統應激而感染的。
每3天用孔雀石綠(0.1 mg/L水)對蠑螈進行長時間浸泡治療,三次一療程。第一次治療后病變消失。
翻譯來源就是上面這本書《禽類和異寵血液學和細胞學臨床案例》中爬蟲血液學和細胞學的病例案例
第一篇——一只20歲的錦箱嗜睡和厭食
第二篇——一只三歲的鬃獅蜥嗜睡閉眼
第三篇——一只18個月大的蜥蜴,有口腔腫塊(涉及化療和放療)
第四篇——一只35歲患有厭食嗜睡便秘的陸龜
第五篇——一只車禍導致甲殼骨折和腿部撕裂的成年箱龜
第六篇——一只兩歲的守宮厭食減重
第七篇——一只呼吸困難的兩歲大的蜥蜴
第八篇——一只3歲的守宮嘔吐,體重減輕
第九篇——一只9歲的守宮在泄殖孔附近有一個腫塊
第十篇——一只19歲的綠鬣蜥腿有腫塊
第十一篇——一只11歲的有口腔腫塊的綠鬣蜥
第十二篇——一條10歲的蛇體腔腫塊擔心腸梗阻
第十三篇——九個月大的守宮厭食和減重
第十四篇——一只6歲的尾巴腫塊的蜥蜴
第十五篇——27歲的蛇臉腫了
第十六篇——一只1歲大的患有多重感染的守宮
第十七篇——一條患有嚴重呼吸困難的成年蛇
下一篇——處于垂死狀態的成年青蛙
廣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