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松結締組織內發生急性、彌漫性、化胺性炎癥,稱為蜂窩織炎。特征為皮下筋膜下和肌間疏松結締組織內膿性滲出物浸潤,擴散迅速,與正常組織無明顯界線并伴有全身癥狀。常發生在臀部、大腿、腋部、胸部和尾部等。
1.病因
致病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亦可為厭氧性賴。多因咬傷、抓傷或靜脈注射刺激性藥物漏入皮下等所致。也可因臨近組織化膿性感染直接擴散或通過血源性轉移引起蜂窩織炎。
2.癥狀
本病呈急性炎癥過程,局部和全身癥狀均很明顯,但因病變位置深淺、細菌毒力強弱、致病菌種類不同而異。
動物均有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皮下蜂窩織炎時,局部呈彌漫性腫脹,與正常皮膚界線不清,腫脹呈水腫樣,觸診硬實,局部溫度升高,壓痛明顯:病變部中央因缺血發生壞死、破潰,流出有腐敗酸臭味的膿汁。小的膿腫膿汁最后可被吸收。深部蜂窩織炎,多發生于筋膜和肌間等處的結締組織內,局部腫脹不明顯,常見有局部水腫、增溫和深部壓痛,但全身癥狀更明顯,不及時治療易發生敗血癥。
3.防治
最初24-48小時,為減少炎性滲出,可用冷敷或用0.5%鹽酸普魯卡因作病灶周圍封閉。當炎性滲出物減少(病后3 ~4天〉,改為溫敷。局部腫脹和全身癥狀明顯時,為減輕組織內壓,應立即多處切開引流。切口應有足夠的長度和深度,徹底切除壞死組織。必要時開反對孔,有利于其滲出物的排出。
早期應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以控制全身感染。還可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或抗組織胺等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