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是 鳥 吧 !!!
態生態
牡丹鸚鵡體長一般在15厘米左右牡丹鸚鵡吃什么野菜好,體重40-50克。喙紅色,眼及蠟膜白 牡丹鸚鵡
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
另有棕頭牡丹鸚鵡,頭部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 野生的牡丹鸚鵡生活在熱帶叢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槳果為食。在南方,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驅趕。由于這種鳥羽色艷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編輯本段繁殖飼養
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他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并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外出外,始終堅持孵化。
雛鳥出殼后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獨立生活,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 牡丹鸚鵡適宜結群飼養,其籠舍面積可依飼養展覽需要適當安排,并需有適宜的露天場地供其運動。春、夏、秋三 季,宜有適度的光照。北方冬季應保持在15~22℃。
其籠舍可圍以細鉛絲網,或用厚玻璃加以圍隔。家庭中飼養少量(1~5對),可用木箱改裝,一面是裝適宜的金屬網,精心飼養,即能獲得較好的玩賞及繁殖效果。飼養籠舍需墊清潔的細沙,供其采食也有利清潔。籠內設足夠粗度適宜的棲架,有利運動和休息。 牡丹鸚鵡
人工飼養環境中的牡丹鸚鵡,可飼以多種飼料,如餅干、面包、饅頭、米飯、青菜、多種水果等。
公園或動物園內大量飼養,可用虎皮鸚鵡混合粒料為主要飼料,同時飼予足量的青菜及水果,即可順利達到繁殖。育雛期間加飼熟玉米粉70%,熟雞蛋28%,骨粉2%的混合濕粉料。有利雛鳥正常成長。多種野生青草及蒲公英等,均為牡丹鸚鵡的理想青綠飼料。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漿果為食。
可成對或成群籠養,為避免鸚鵡咬壞籠子,應采用鐵絲網籠。未發育成熟的雛鳥可養在一個大籠內,一般1立方米不超過15只。繁殖用的籠子應掛一個有相當于5只鸚鵡體積的巢,可用三合板或或比較厚實的紙板做,以防止它撕咬逃跑,鳥巢可在自己覺得合適的位置開一個直徑5~8厘米的孔。
不論群養籠還是繁殖籠,除在籠體的后部裝鳥巢,籠內還要準備棲杠1根,水浴器1個,食、水罐各1個。食物主要以谷子和稗子為主;還要喂些麻籽或蘇子、蔬菜、骨粉、牡蠣粉。 應該注意的是,牡丹鸚鵡喜歡嘰嘰喳喳的吵鬧,如果家中有病人或心臟不好的人可不選擇這種鳥飼養。
牡丹鸚鵡亦稱“情侶”鸚鵡。屬鸚形目,鸚鵡科,計有9個品種,均產于非洲。我國常見的有黑頭牡丹鸚鵡和棕頭牡丹鸚鵡兩種。.
編輯本段品種特點
牡丹鸚鵡有情鳥之稱,國內現有9個品種,為較珍貴的人工繁育鳥。
常見的品種有琉璃腰牡丹鸚鵡-棕頭牡丹鸚鵡?、黃領黑牡丹鸚鵡-黑頭牡丹鸚鵡?、金紅桃牡丹鸚鵡-桃臉黃牡丹鸚鵡?、小櫻哥牡丹鸚鵡-桃臉綠牡丹鸚鵡?及藍牡丹鸚鵡等品種。 牡丹鸚鵡由于可人工繁育,羽毛艷麗,所以深受養鳥者的喜愛。一年可以多次繁殖,一般3~5窩,每窩產蛋4~6枚,又可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琉璃腰牡丹鸚鵡產于非洲的坦桑尼亞,體長14厘米左右,背翼、下腹、胸部為深綠色,額紅色,咽喉黃橙色,頸及上胸為淡黃橙色,腰為深藍色,尾羽外側有藍、綠、黑色羽,嘴紅色,腳灰色,眼周裸露有白色眼環。 小櫻哥牡丹鸚鵡產于非洲南部,其羽色主體為綠色,前額與頭為紅色,顏面及胸部為淡桃色,腰及上尾為藍色,顏色較艷麗。
金紅桃牡丹鸚鵡產于非洲中部,羽色以鮮黃色為主,冠紅色,頭和頰為粉紅色,腳、嘴為黃色,尾部發白,顏色艷麗。 藍牡丹鸚鵡是一種改良品種,其大小與其他牡丹鸚鵡相差無幾。羽色以藍色為主,頭部淡黑色或黑灰色,頸、胸、上腹為白色或褐色,嘴為淡桃紅色,腳為灰色,眼周具白色肉環。
因改良程度不同,也會出現后代羽色不鮮明、藍的程度差、色澤不佳等現象。目前藍黑頭牡丹鸚鵡價格最高,純種售價可達上千元一對。 牡丹鸚鵡性情兇猛,以強欺弱,發情雌鳥更為突出,叫聲大而雜,有時噪聲擾人,還可向其他鳥進攻,這時若將雌鳥與雄鳥配對繁育則鳴聲銳減,性情好轉,所以飼養牡丹鸚鵡以成對為佳。
初養者可養棕頭牡丹鸚鵡和桃臉黃牡丹鸚鵡,以少為佳。如果家中有病人或神經衰弱者,最好不養,以免因鳥的吵聲而影響病人康復。 如果以經濟收入為目的而飼養牡丹鸚鵡,最好安排在農村或較偏僻的地方飼養,以防嘈雜聲影響他人。為取得最佳效益,可每養30對棕頭牡丹外鸚鵡配15對桃臉黃牡丹鸚鵡,目的是逼桃臉黃牡丹鸚鵡下蛋,而讓棕頭牡丹鸚鵡代孵-保姆鳥?。
編輯本段關于繁殖
牡丹鸚鵡經過7個月左右的飼養,都可以進行配對上窩進行繁殖了。 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它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守在巢外看護并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出窩外,其余全部時間始終堅持孵化。
雛鳥出殼后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可獨立生活,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繁殖的方法: 第一, 配對。1 雄1雌放同一籠內。 第二, 安窩。使牡丹鸚鵡有產蛋、孵化的場所。 牡丹鸚鵡的窩為兩層,在上層應放一些碎木屑等物。
木屑是為了讓牡丹鸚鵡在窩內孵化時“磨牙”用,防止牡丹鸚鵡用喙咬窩或咬其它木質結構造成損失。 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
窩安放的位置;窩要安放在籠的側面,左側右側都可,但一定要在上方,開口向里,觀察門在外,這樣便于觀察。
牡丹鸚鵡母鳥第一窩一般產2-3個蛋,若營養好、管理得法有時也可產4-5個蛋,頭窩蛋的孵化率一般為70%左 右。籠內最好放一小塊燒過的蜂窩煤塊供鳥食用。蜂窩煤經過高溫后達到了消毒的目的,消過毒的物質鳥吃后不易生病。另外,煤塊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既省錢,又可補充鳥體對某些營養成分的需要。
鳥舍應放在環境安靜,無干擾的地方,不要有雜音,不要有環境污染,注意空氣流通、新鮮。 繁殖牡丹鸚鵡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過,很多人還是認為這事有點難度,至少已經不止一次的聽說有人認為牡丹根本不能在家庭飼養條件下繁殖,現在就把繁殖牡丹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說一下: 選種的時候最好不要在養鳥人那里購買所謂的“一對”鳥。
這里的一對很多時候只是他們所配的同色的兩只,特別是在購買一些稀少顏色的時候,這樣的兩只很可能是同一窩的鳥,甚至連性別都可能相同~~想想這樣繁殖的后果!買鳥的時候可以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組合,不一定非要同色,蘭色配綠色的,后代出現了深綠色和黃綠色兩種,如果你只是自己養著玩的話,這樣最好了,很快你的鳥舍中就會出現很多種顏色的鳥,這應當是每個愛鳥者的樂事;但是如果你為了繁殖出售的話,還是注意純色問題吧。
牡丹鸚鵡
關于如何選擇父母代種鳥的問題,大家可以使用:桃臉牡丹鸚鵡遺傳計算器 牡丹鸚鵡一般一次生3-5顆卵,但是頭幾顆卵雌鳥是不會立刻孵化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別認為這是雌鳥棄卵,也不要隨便打開巢箱觀察,他們的孵化時間是以最后一顆卵產出后孵化開始算起,一般在28天左右,以隔一天產一個卵算,他們的實際孵化期要一個月多一些,而在后期雛鳥快出殼時,雌鳥的孵化又會顯的漫不經心,這可是要出殼的征兆,如果你認為這是雌鳥棄卵的話,那可是大錯特錯了!還有就是巢箱里要多墊些鋸末,至少要10厘米厚,而且巢箱要足夠大,我的巢箱是30*28*28的規格,如果你用虎皮的小巢箱繁殖牡丹的話,恐怕不容易成功。
牡丹鸚鵡
繁殖期間要注意不要缺青菜,用黃瓜和油菜效果不錯,菠菜很容易失水干枯的,而且鳥也不太喜歡吃。 牡丹鸚鵡在孵化時最好不要驚動雌鳥,其實你也不需要驗蛋,想想驗蛋后你能做些什么呢?如果非要打開巢箱,也一定要在白天,如果在傍晚的話,那么后果很可能是導致雌鳥一夜不入巢。
編輯本段雌雄鑒別
牡丹鸚鵡
1、頭型:雄鳥頭型為背兒頭、頭尖、并且頭稍小。雌鳥頭型為扁平、圓滑、頭純圓,與雄鳥比較頭稍大。 2、體型:雄鳥體瘦、毛緊、好動、性兇,眼圈距頭頂距離 較遠,眼顯小。
雌鳥體較胖、毛稍松,不太好動,眼圈距頭頂距離較近,眼顯大 。 3、臥杠姿態:雄鳥在棲杠上為立勢、昂首挺立,并且顯矯健。雌鳥臥杠為伏臥式,趴在棲杠上,溫順。 4、觀看尾羽尖:雄鳥的尾羽尖為尖型,雌的尾羽尖分叉為W型。 雄鳥尾羽形狀為V型。
5、用手摸泄殖腔:雄鳥的泄殖腔表現恥骨間間距小、并表現有興狀突起(即尖狀物)。 雌鳥的泄殖腔為兩恥骨之間間距大,尤其成鳥一中指可以伸進, 并且扁平,無突起狀,此法鑒別特別準確,經驗豐富者從小鳥即可無誤的進行辨別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