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組、分類
1.性別分類
分為公犬組、母犬組。
2.年齡分組(共分四組)
(l)幼犬組
8月齡~12月齡犬為幼犬組(低于8月齡不能參賽)。
(2)青年犬組
1歲~3歲的犬為青年犬組。
(3)成年犬組
4歲~6歲的犬(含3歲)。
(4)老年犬組
7歲~9歲的犬(含6歲)。
3.品系的分類
(1)獅型(長毛、中長毛)獒犬為一組。
(2)虎型(短毛、中毛)獒犬為一組。
二、犬的各個外部形狀打分
1.頭部(包括眼、耳、嘴、鼻部位)。
2.身體(包括胸、腰、背、脖)。
3.被毛(要求色正,被毛整潔,不允許人為染色)。
4.四肢(對犬前后四肢及爪部的要求)。
5.尾(對犬尾卷的緊度及尾毛的豐滿和粗度)。
6.肩高。
根據藏獒的判斷標準,對展賽犬的各個外部形狀分別打分,得分高者為優。
三、犬在運動場中的表現
包括檢驗,首先對犬體進行手摸,然后檢查犬體外表是否合格。
1.行走
犬隨主人快步行走。犬頭是否抬起,步態是否平穩,四膠是否正常,犬在行走中身體同四肢是否協調一致。
2.奔跑
犬主人帶犬繞場進行慢跑、快步奔跑。查驗犬的四肢是否有力和收放自如;犬在跑的行進中,身體與四肢是否協調、完整,跑姿是否流暢、完美。
四、犬的特長表演
1.犬的基本訓練動作
如坐下、趴下、過來、走、跑、停、跳高等動作。
2.犬的特技動作表演
如打滾、站立、命令咬叫等特技表演。
舉上各項得分相加,得分多者為勝。
但評審員須知,藏獒同其他品種犬不屬一個品種,不能完全參考或照搬對其他犬種的要求來評審藏獒。
在給藏獒的評比打分上,要首先以獒犬的外部形狀(素質)為主;其他如在賽場中的運動及表演特長等將作為評審時的參考。
例如:一只在頭臉、體形等外形方面都極差,一看就是低檔次、品位不高的犬,就因其在賽場上能安靜、運動中稍佳,而評審員就把這只犬評成了藏獒冠軍犬;反把那外形突出,根本無可挑剔,整體均符合西藏獒標準的優良者,就因進場情緒的不穩定,動作做得不夠完美,可全身檢查都正常的好獒,評為一般級別甚至淘汰出局,那不是開天大的玩笑,讓人懷疑這是在評審純西藏獒呢?還是在評審德國狼犬?
這就對評審員的自身素質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評審員、裁判員必須了解西藏獒犬、懂行,是研究藏獒的專業人士;
賽前要先經同行對所上場評比的評審員、裁判員進行資歷審查,看他是否掌握有關藏獒的知識,是否具有一定的經驗,能否勝任評審員、裁判員的工作;
對評審人員的道德素質和工作作風進行教育,絕對不能出現不看參賽犬的全面表現,而只看犬主人面子打高分的不負責的錯誤做法。
另外,對那些外形根本達不到純種西藏獒標準、即使會做各種動作和表演的犬,也要堅決杜絕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