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爪陸龜(Testudo horsfieldii):又叫草原龜,是爬行綱、陸龜科的動物。背甲長95-130毫米,寬86-119毫米,高51-69毫米。頭中等,頭寬19-22毫米。頭黃褐色,頭背有對稱的鱗片,顎端有三個尖突,顎緣呈細齒狀。背甲高隆,褐色或橄欖色,背甲寬與長略等,如半球形。腹黑色或具黑斑。四肢粗壯,黃褐色,指、趾均具4爪,因而得名。無蹼。
生活于海拔600-1100米的黃土丘陵地區。洞穴隱蔽,早晚活動,3-8月為其活動季節;但隨溫度變化決定其活動時間。草食性,以植物的莖、葉、花及果實為食。分布于哈薩克斯坦南部荒漠、天山山脈的西南部、黑海東岸、伊朗西部和印度西北部。
形態特征
四爪陸龜背甲長95-130毫米,寬86-119毫米,高51-69毫米。頭中等,頭寬19-22毫米。頭頂被大形對稱鱗,額鱗大而明顯;吻短,略超出下顎,兩側平截垂直;上顎前端具3個尖突,側緣呈細鋸齒。背甲高隆,寬略小于長,呈圓球形,但脊部中央稍平坦,前后緣略向生翻翹。頸盾小而窄長;椎盾5枚,肋盾4對,稚盾與相鄰的肋盾幾乎等寬;臀盾單枚,寬大,后緣下包。腋盾和胯盾單枚且小。腹甲前緣堅厚;平戳微凹,往前略為超出背甲,后緣深凹;胸盾新月形;腹盾縫,喉盾縫,肛盾縫,肱盾縫,股盾縫,胸盾縫。四肢粗壯呈柱狀,前肢前部覆有5-6排堅硬的角質鱗,后部有一大而堅厚的角質結節鱗群;指、趾4爪,無蹼。尾短,末端具一角質的爪狀節結。雌性體型較長,雄性較短圓。
生活時,背甲粗糙,褐色或橄欖色,同心紋明顯;腹甲具黑斑塊,有的黑斑塊幾及整個腹甲;頭及四肢黃褐色,前肢角質鱗及節結色深。
棲息環境
四爪陸龜生活于海拔700-1000米的黃土丘陵草原半荒漠地區,常在在蒿草豐富、土質濕潤、螺殼較多的陰坡凹地棲息。
生活習性
生活于海拔600-1100米的黃土丘陵地區。洞穴隱蔽,早晚活動,3-8月為其活動季節;但隨溫度變化決定其活動時間, 10℃以上開始活動,25℃以上時處于蟄眠狀態。草食性,以植物的莖、葉、花及果實為食。
繁殖方式
雌龜約12齡性成熟,雄龜約10齡達性成熟。一般于4月上、中旬開始交配,4月下旬到5月上旬為交配盛期;雄龜間有爭雌現象,交配時間約6分鐘;5-7月雌龜挖穴產卵,每產2-4枚,石灰質卵殼堅硬,乳白色,長橢圓形,卵徑40.9±2.4毫米×27.7士2.2毫米。卵重8.1±4.9克,靠日照自然孵化,孵化期約120天左右,幼龜孵出后即入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