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鼻龜的身體大,鼻子類似于豬,因此得名。這些海龜的殼上沒有骨狀的骨殼,其質感類似于軟殼海龜。色為米黃色,而甲殼的深淺不一,從褐色到深灰色不等。它們的肢體平坦而寬闊,每個都有兩個爪,其擴大的胸鰭具有與海龜相似的外觀。這些鰭狀肢在陸地上步態相當笨拙,因此導致豬鼻龜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中度過。豬鼻龜的下巴很強,尾巴很短。一個成年人的大小取決于其棲息地,沿海地區的個體要比河流地區的個體大得多。雌性豬鼻烏龜的大小往往比雄性烏龜大,但雄性的尾巴往往更長,更粗。成蟲可以長達半米,平均體重為22.5千克,平均殼長為46厘米。
地理范圍
豬鼻龜的范圍非常有限,在澳大利亞北領地的最北端河系和新幾內亞南部的低地中都可以找到。這些海龜棲息在北領地的數條河流中,包括維多利亞河和戴利河系統。在干旱季節,其范圍的最南端范圍是北緯14?04’40”,最東端范圍是東經131?15,000“。
棲息地
豬鼻龜棲息在淡水和河口水體中。它們通常在海灘或池塘,河流,小溪,湖泊,微咸水和溫泉的絲帶草床上發現。女性更喜歡沙質平坦的巖石微生境,而男性更喜歡孤立的原木微生境。男女對帶狀雜草床的微生境表現出相同的偏愛。
飲食習慣
豬鼻龜的飲食因生活階段而異。孵化時,營養來自蛋的剩余蛋黃。隨著它們的生長,它們轉向小型水生生物,如昆蟲幼蟲,小蝦和蝸牛。這三種類型的食物很容易拿到,可以在孵化處找到,從而防止它們不得不離開洞口。成年的豬鼻龜雜食性,但更喜歡吃河岸發現的植物,如花朵,水果和樹葉。他們還吃軟體動物和昆蟲。
成年豬鼻龜堅硬的外殼相對較好地保護了它們免受掠食者的侵害,唯一真正的威脅是人類掠食。但是,它們的卵極易被其他生物捕食。在戴利河附近的海灘上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雞蛋被兩種蜥蜴物種(Varanus panoptes和Varanus mertensi)所消耗。這項研究表明,當豬鼻海龜成簇而不是單巢產卵時,捕食是最低的。
豬鼻海龜的交配習性知之甚少,但鑒于在多個海龜物種中有多重父系和觀察到的一夫多妻的證據,該物種似乎也有類似的混雜現象。研究表明,交配發生在水中。雄性永遠不會從水里出來,雌性只會在要產卵的時候出來。直到下一個筑巢季節,它們才返回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