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救護了一只綠頰小太陽鸚鵡。不要小瞧了這只鸚鵡,它可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中的物種,受到法律的保護。
鸚鵡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經常出現于古裝劇中的鸚鵡,現在是否能養?大河報·豫視頻記者了解到,鸚鵡可以養,但并不是所有鸚鵡都能買過來當寵物。目前僅有極個別的鸚鵡可以在市場上交易,其中還有四種需要取得專用的標識。
【救護】愛心市民撿到綠頰小太陽鸚鵡屬于受保護的外來物種
2月23日一早,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董朝偉更新了朋友圈。而他的幾乎每一條朋友圈,都是關于日常救護野生動物的動態。而這次救護的,是一只不同尋常的鸚鵡。
“昨天下午,在惠濟區長興路北段,愛心市民李先生撿到了這只鸚鵡,然后交給了鄭州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第三派出所。”董朝偉說,這只鸚鵡隨后被送到了救護站內。
這是一只綠頰小太陽鸚鵡,頭部白,羽毛翠綠,尾羽褐色,而臉頰泛綠色。它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公約禁止或者限制貿易的野生動物或者制品名錄》附錄二中的受保護動物。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了解到,綠頰小太陽鸚鵡是典型的攀禽,肌肉質舌厚。兩趾向前,兩趾向后,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分布于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玻利維亞。
“綠頰小太陽鸚鵡在我國沒有野外分布,屬于外來物種。”董朝偉說,由于本地沒有綠頰小太陽鸚鵡的食物鏈,所以不能將其放到自然環境中。他們將采取消毒、喂養、隔離等措施,讓鸚鵡先生活在救護站中。
【法規】絕大多數鸚鵡受保護私自飼養要承擔法律責任
在影視劇中,特別是古裝劇中,鸚鵡較為常見。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也將鸚鵡作為寵物。但是,鸚鵡并不是你想養,想養就能養的,否則便容易觸犯法律,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為依法懲處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犯罪活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包括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附錄二的野生動物以及馴養繁殖的上述物種。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共有9類鸚鵡。分別是短尾鸚鵡、藍腰鸚鵡、亞歷山大鸚鵡、紅領綠鸚鵡、青頭鸚鵡、灰頭鸚鵡、花頭鸚鵡、大紫胸鸚鵡、緋胸鸚鵡。
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附錄二也規定了一些受保護的鸚鵡種類。其中,附錄一涉及鳳頭鸚鵡科、吸蜜鸚鵡科、鸚鵡科等三個科的多種鸚鵡。其中,綠頰小太陽鸚鵡也在受保護之列。
【現狀】不需辦手續可交易的有三種河南四種人工繁育鸚鵡需辦理專用標識
那么,在國內,哪些鸚鵡能夠飼養、售賣?可以買回家當寵物養呢?根據了解,目前在我國寵物市場上不需要辦理手續即可交易的鸚鵡僅有三種,桃臉牡丹鸚鵡、虎皮鸚鵡和玄鳳鸚鵡-又稱雞尾鸚鵡。
紅領綠鸚鵡,在我國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自然不能被飼養、售賣。
由于費氏牡丹鸚鵡、紫腹吸蜜鸚鵡、綠頰錐尾鸚鵡、和尚鸚鵡等外來物種很適應國內環境,商丘也成為省內集中的鸚鵡養殖地。近幾年,河南商丘鸚鵡養殖戶便經歷了“違法售賣到全國試點”的大悲大喜。
后來,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到河南地方,上下聯動,調研走訪,傾聽民聲,積極配合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研究區別對待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種群和野生種群的相關舉措,正式印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妥善解決人工繁育鸚鵡有關問題的函》,規范人工繁育鸚鵡銷售、運輸等,解決鸚鵡無法交易和來源合法性難以認定問題。
目前,全國首批人工繁育鸚鵡佩戴“中國野生動物管理專用標識”試點工作正在商丘全面鋪開,人工繁育鸚鵡可憑專用標識進行運輸和銷售。
“除了這四種鸚鵡外,其它鸚鵡能否養殖、售賣,還需要一事一批。”河南省林業局保護處張曉說,鸚鵡能否在市場上流通,得看上面提到的標識,也就是“合格證”。
【記載】婦好墓中就有鸚鵡玉器曾經是皇宮中的高級寵物
眾所周知,能學話的鳥,有八哥,也有鸚鵡。鸚鵡在我國也算歷史悠久的一種鳥了。
在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大量玉器中,跟鳥類形象有關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鸮-貓頭鷹,另一種就是鸚鵡。
鸚鵡喜歡生活在溫暖炎熱的熱帶或者亞熱帶地區。《山海經·西山經》中寫道,“又西百八十里,曰黃山,無草木,多竹箭……有鳥焉,其狀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
武漢有黃鶴樓,黃鶴樓旁有鸚鵡洲。“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鸚鵡洲與東漢末年禰衡有關。《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吉太醫下毒遭刑”,是小說中的禰衡人生濃墨重彩的一筆。
禰衡恃才傲物,孔融先推薦給曹操,得罪了曹操后,又被送給了劉表。禰衡依然輕慢,劉表又把他送給江夏太守黃祖。在參加黃祖長子黃射大會的一次宴會時,禰衡寫下了一篇《鸚鵡賦》,其中就寫到,“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采采麗容,咬咬好音”。
后來,鸚鵡成為皇宮中的高級寵物。中唐詩人朱慶馀寫過一篇《宮詞》,“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道出了鸚鵡能學舌的能力。
鄭處誨《明皇雜錄》記載了“雪衣女”的故事。開元年間,嶺南地區獻來一只白鸚鵡,聰慧異常,能解人言。唐明皇和楊貴妃稱它為雪衣女,侍臣和下人們呼之為雪衣娘。后來,雪衣娘被鷹殺死。唐明皇和楊貴妃厚葬了它,還為它立了鸚鵡冢。
在我國古籍文獻中,有關鸚鵡的記載還有很多。有學者分析,歷史上的中國,曾是鸚鵡分布數量較多、區域較廣的鄉國之一。后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鸚鵡在我國的分布范圍已大為縮小,品種數量也大為減少。這種變化,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物種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來自人類社會環境的影響。
文/劉瑞朝
編輯/倪家寧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