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與寵物“對話” 陪寵物成長
十來根木棍、幾個錐形桶,在小屋內拼湊出一條3個拐角的“彎道”。小宗閉著眼睛,胳膊上綁著一條牽繩,他現在的身份是一只“寵物犬”,在女朋友的牽引下,跌跌撞撞地轉了幾個彎,終于到達了終點。
“做狗太難了!”小宗感慨道,這是他的第一節寵物牽引技巧課。他的老師叫大佟,是一名寵物行為訓練師。
從愛好到職業
90后女孩大佟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行業是因為自己的狗。大佟養了一只“萬能梗”犬,名叫“泰迪”。在“泰迪”幼犬時期,不能離開主人一步,獨自在家就會狂吠不止。大佟覺得自己搞不定了,求助了專業的寵物訓練機構。
沒有“不聽話”的狗,只有“聽不懂”的人,大佟這才知道狗原來也會有分離焦慮癥。在老師的指導訓練下,“泰迪”慢慢克服了離不開人的焦慮,大佟也迷上了這個職業,原本從事光伏行業的她轉型成一名寵物行為訓練師。
中國的寵物訓練行業于2002年左右起步,最初的從業人員一部分是訓練過軍警犬的退役訓犬師,還有一部分是使用海洋館動物訓練方法的訓練師,都是偏向技能訓練和指令訓練。
隨著犬行為課程在國內的興起,不少寵物訓練師開始認識到,寵物訓練最重要的是了解狗的行為,從根本上解決寵物的行為問題,而不僅僅是技能和服從性的訓練。
大佟日常工作中面對的學生,不只是寵物犬,更多的是寵物主人。學會如何與寵物相處,讀懂寵物需求,是每一位主人都更應該關心的問題。
寵物是主人的一面鏡子
人為什么需要寵物?有的是因為寂寞,有的是因為喜歡,甚至是因為失戀。養寵物的緣由有千萬種,田原之所以養狗,是因為她想減肥。
每天遛遛狗,還能順便健身減肥,她把養狗想得簡單而美好。直到她的小柯基“拿鐵”趴在單元門里死活不肯出大樓,她才意識到麻煩來了。
第一次見面,大佟詳細問詢了“拿鐵”的作息習慣、生活細節,發現“拿鐵”有很多處在壓力狀態的表現,但這些壓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排解。“狗也有壓力?”田原覺得自己有點蒙。
嗅聞游戲、牽引技巧、社交練習、響片訓練、心智刺激游戲……一次次課程后,“拿鐵”雖然還是膽小,但是已經可以進行正常的社交了。
田原也在反思,自己的情緒堆積是不是也給狗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在陪“拿鐵”上課的過程中,她也覺得被慢慢治愈了,“一起成長的感覺很美好”。
疫情下的人與寵物
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也包括寵物主人。不少朋友向大佟傾訴,很害怕自己被感染,“怕去方艙了狗沒人管”。
大佟開始有意識地提醒學生提前做好準備,如果面臨被隔離的風險,“有機會的話,肯定是先把寵物送出來,送到朋友家或者是專業的寄養機構。”
為了模擬突發狀況,大佟也給“泰迪”在家布置了不少能夠幫助它消耗精力的練習,在室內環境下盡可能地保證“泰迪”的運動量,同時也達到運動需求的滿足。
在上海疫情中,一只寵物狗因為不能下樓,憋了30多個小時沒有小便。急壞了的主人在網上向老師求助,5個小時后,終于實現了在家定點排便。
最近兩年,大佟也開了不少線上教學課程,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上“網課”。大佟習慣了面對手機的教學,一節課過后,她和學生對著屏幕揮手道別,“有空來玩呀!”
大佟期待著疫情散去,草肥狗壯,大家一起奔跑在風中的日子。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