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奶茶、寵物社交派對、寵物友好餐廳、500元/小時的“寵物網課”......近年寵物相關的新興細分賽道被持續挖掘。打開各大電商App,輸入“寵物”,更是會跳轉出成千上萬的SKU,從食品到用品一應俱全,甚至還有玻尿酸洗發水、智能鏟屎馬桶、手工寵物皮鞋……
伴隨著養寵大軍的興起,“吸貓擼狗”堆出了一門千億生意。尤其疫情之下,宅家成為常態,人與寵物的情感依賴更加明顯,國內寵物經濟規模持續增長。
艾媒咨詢《2022-2023年中國寵物產業發展及消費者調研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將達4936億元,同比增長25.2%。在寵物行業的需求端、供給端以及資本的共同推動下,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增長迅速,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8114億元。
疫情之后,全球經濟進入下行區間,人們對于自己未來“造富”預期也呈現下降趨勢。但“它經濟”反而愈加火熱,其原因何在?
01 寵物經濟是一門“孤獨生意”
在2008-2010年美國經濟衰退期間,寵物消費就呈現出了逆勢增長的態勢。日本經濟界針對此類現象提出了一個“貓咪經濟學”定論:不管經濟多么困難,大眾對貓及其相關產品的熱情永遠高漲。只要商家用對貓咪,就能吸引關注并從中獲益,即貓咪等于經濟。
“貓咪經濟學”背后,反映的是年輕人的情感剛需。情感需求處于馬斯洛需求的第三層,屬于高于生理和安全需求之上的高階需求,這也是寵物行業逆經濟周期發展原因所在。
獨居人群規模的擴大,以及居民收入的逐年遞增,也都給寵物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創造了優良的環境。
有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單身人群已達2.2億人,占到總人口15%左右,這個數據也在逐年上升。
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快產生的焦慮成為現代年輕人的通病,而寵物“萌、治愈”等標簽,能在閑暇之余為年輕人帶來快樂,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寵物作為一種情感寄托。
此外,經國家科學決策部署,2021年我國內需穩步恢復,潛力不斷釋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4萬億元,增長率超過12%;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率超過8%,城鎮、農村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分別達到7.1%,9.4%。
對比可支配收入曲線與單只寵物消費曲線可以發現,單只寵物消費額變化具有一定的滯后性,2021年內需逐漸恢復,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加快,可初步推算寵物主將會增加單只寵物消費額,推動行業發展。
而今,寵物交易、食品、用品、醫療、美容、訓練、殯葬等一系列服務應有盡有,完全成熟的寵物行業產業鏈,大大降低了“鏟屎官”們的負擔。養寵物門檻低且人們經濟水平提高,引來更多年輕人養寵物,寵物經濟迎來高速增長期。
但回看近幾年寵物市場的發展,可以發現,寵物市場早幾年就已達千億規模,熱度似乎一直在線且持續增長。但中國寵物品牌出圈者甚少,沒有誕生一個獨角獸。
為何市場如此之大卻無品牌出圈?新品牌的機會到底在哪里?
02 看似熱鬧,尚不成熟
與國外寵物市場相比,我國寵物市場滲透率低,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目前中國寵物的滲透率僅為22%,對比發達國家的寵物滲透率,美國為68%,加拿大為52%,澳大利亞為57%。
寵物市場低滲透率、高增長水平引得資本高度關注。且疫情過后,投資愈加謹慎的投資人發現,寵物行業具備抵抗經濟周期下滑甚至逆勢增長的能力。故此,寵物賽道自然成為了部分投資人資金避險的優質賽道。
然而寵物生意并不好做。寵物經濟的產業鏈實質分為服務、食品用品及醫療三大類。
其中,作為寵物食品和用品的研發生產方往往比較容易造品牌和規模化;而服務是其中最難的部分,因為它只能在線下完成,又因為極度分散和非標屬性,往往很難規模化和數據化;相對而言,醫療屬于特殊的門類,需要較高的專業門檻。
在整個鏈條中,渠道是貫穿始終的紐帶。如電商平臺,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寵物食品、服務以及醫療,均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鏈接起各方。
其中寵物食品,入行門檻較低的特性使其早已成為國內寵物市場發展最成熟的領域,但也只是在寵物行業內相對成熟。
在國內寵物食品領域,國外品牌仍是主要玩家,而國內品牌在整體上依舊處于依賴代工積累原始資本的初中期發展階段。
相對于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和寵物服務屬于衍生經濟,彈性需求的本質限制了這兩大領域的快速發展,不過依舊不缺明星玩家的融入。
然而,與寵物賽道高漲的投資熱情相反的是,寵物賽道上市企業的業績和股價表現都較為慘淡,凈利潤下滑和股價大幅度下跌是常態。
光熱鬧不賺錢是寵物賽道的真實寫照,這一反差的背后,反映出我國寵物賽道仍處于無序競爭的早期發展階段,整個行業仍未找到一條有序可持續發展的長期道路。
當前,寵物行業最大的痛點在于同質化現象。“做”得越多,“抄”得越多。
中國供應鏈前端的成熟,加速著本土品牌的崛起,也提供著堅實的后盾,但同時也讓市場產品高度同質化,尤其是在食品和用品領域,代工廠模式既是優勢也是劣勢。
在激烈的競爭中,大多數品牌選擇長期模仿,自主研發能力弱,創新性不足,導致整個市場缺乏競爭力,價格競爭嚴重。
03 寵物市場,機遇何在
與其他行業在發展初期遇到的問題類似,資本大量的融入,反而會導致行業在短時間內進入資金無處可去的迷茫期。甚至可以說,寵物行業不缺資金,缺的是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
以發展最成熟的寵物食品為例,寵物食品領域當下的重點在于建立信任,消除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誤解,比如品牌之間聯手或者與權威第三方牽手,重建一套行業制度嚴格規范各大品牌的生產與運營。
然而遺憾的是,或是寵物食品領域缺少頭部企業挺身而出,或是品牌們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搶奪市場份額上,行業內并沒有一個權威的行業標準或者官方標準。
甚至業內人士都忍不住調侃,作為一個千億賽道,寵糧產品開發票的類目居然還是飼料。
行業尚未走向成熟,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與發展方向。又因近幾年寵物賽道備受追捧,融資較多,盲目地拓寬業務邊界的各大品牌們,并沒有將精力放在深耕某一領域上。
寵物行業的市場規模雖然在不斷擴大,但高價低質的產品一旦成為了行業的普遍現象,難免會消磨消費者為寵物消費的熱情。
從當下消費趨勢和市場格局來看,中國寵物品牌的未來機會在于以下幾方面:
食品賽道雖成熟品牌知名度更高,但根據市場調研顯示,僅有20%養寵消費者表示自己一般不會更換所購寵物食品的品牌,品牌忠誠度低絕對是一大利好。
那產品品質一定是競爭的基礎,這就需要國產品牌持續不斷地投入研發并創新。目前來看,天然無添加、功能性食品更受消費者歡迎。
寵物用品標品化程度不高,機會更大。目前智能產品明顯受到更多關注,如智能貓砂盆、自動喂食器、寵物飲水機等等。但能觸達的人群有限,是否短時間內能夠爆發,還有待考證。
醫療及服務等線下門店未來逐漸向專業化、連鎖化演變。單體門店的盈利空間、人才飽和度、覆蓋面積等都存在漏缺,而連鎖化、標準化空間則發展空間更大。
以上可概括為產品服務層面,要更專業化、品質化、更要不斷創新迭代,產品一定是品牌崛起的基礎。但對于品牌而言,供應鏈、設計、產品等幾乎都不存在長久性壁壘,只有品牌才是真正的壁壘。
所以在數十萬寵物企業競爭中,品牌營銷必不可少,積極布局線上渠道,通過多層面營銷觸達用戶,并提高數字化能力,提升消費者留存率,建立品牌用戶間的鏈接,建立品牌價值,才有更長久、更大的成長空間。
參考資料:
《2022-2023年中國寵物產業發展及消費者調研研究報告》——艾媒咨詢
《資本很看好的寵物經濟,能賺錢嗎?》——摩根商研所
《寵物經濟,下個機會在哪?》——容川資本
《2000億寵物市場的困局》——創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