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日,上海,浦東新區,某寵物醫院給寵物柴犬治療皮膚病。 (視覺中國/圖)
前后一個月治療、被下兩次病危通知書、花費近3萬元后,“尕慫”終究沒能從病痛中挺過來,回到了喵星。三年前,丹丹領養這只小貓咪時,用西北方言“尕慫”給它起了名字,意為調皮搗蛋。
和丹丹與“尕慫”的感情一樣,近年來寵物愈發成為很多人的心理依靠。據中國畜牧業協會寵物產業分會指導的《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2021年我國6844萬人飼養犬貓,寵物犬貓飼養量已達1.1億只。
寵物飼養的火熱也讓寵物醫療更為迫切。中國畜牧業協會寵物產業分會會長、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副董事長劉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中國寵物診療機構近2萬家,5家以上連鎖醫院占比約20%,以單體醫院為主。
事實上,“看病難、看病貴”不僅困擾人,寵物同樣如此。據國聯證券統計,給寵物看一次病,手術費平均在5000元以上,相當于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月平均工資。
不過,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華區寵物行業分析師曹思婕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寵物醫療整體相對比較好的凈利率在10%~15%,但“仍有不少企業是虧損的”。前期投入高、人力成本高、依賴進口產品都導致目前寵物醫院的利潤“并沒有想象中的高”。
檢查費是人檢查費的3倍在一家24小時營業的寵物醫院急診,“尕慫”做了心臟腹腔彩超、胸部影像等一系列檢查,最終被確診為肥厚心肌病、充血性心衰、腎衰竭。肥厚心肌病是貓咪的一種常見疾病,易造成貓咪動脈阻塞,出現跛行、下半身癱瘓、后肢冰冷和疼痛不已的哀鳴。
寵物醫生告訴丹丹,“尕慫”需住院治療。寵物醫院工作人員的微表情讓丹丹意識到,5000元根本不夠。事實的確如此——每天檢查費、醫藥費、護理費2000元左右,十天治療中,丹丹分三次向就醫卡充值了3萬元,最終所剩無幾。
除打針和輸液治療外,“尕慫”還需服用一款治療血栓的寵物藥品“豐姿溶”——一盒70錠規格售價800元以上,丹丹查詢發現,人用藥氯吡格雷的治療效果與豐姿溶相似,一瓶20片25mg的氯吡格雷僅需要30元左右,一片只要1元多,價格與“豐姿溶”天壤之別。
這一現象屢見不鮮。例如利尿消水腫的寵物藥物呋塞米片,獸用款價格為40元(20mg×12片/盒),每片約3.3元,而成分相似的人用呋塞米片價格僅為10元(20mg×100片/盒),每片約0.1元,二者相差32倍。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相較人在醫院的檢查費用,寵物檢查費用可達3倍。例如“尕慫”需要的靜脈留置針價格為45元,各省醫保集采中留置針價格最低不到5元;犬貓吸氧費一天200元,而醫院吸氧的價格普遍在幾十元左右;貓的單次彩超價格六百多元,人的彩超不過百元左右。一位寵物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家寵物在醫院一天的吸氧價格就需1000元。
寵物“看病貴”已成行業共性問題。黑貓投訴平臺上,有1600余條關于寵物醫療的投訴,其中大多涉及收費貴、收費不合理。艾瑞咨詢的一項調查顯示,消費者對寵物醫療的三大痛點分別是:價格不透明(66.4%)、醫生專業資質參差不齊(51.4%)和醫生資質不透明(29.6%)。
更讓寵物主人難以理解的是,寵物診療質量堪憂。一名長毛加菲貓的主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貓咪在一家寵物醫院醫治10天花費19000余元,卻沒能查出病因。亦有消費者投訴,因為寵物醫院拍的X光片不清晰,其他寵物醫院不予采用。
選擇“平替”人用藥寵物藥品價格高昂的情況下,不少寵物主選擇喂寵物吃人用藥。
丹丹曾咨詢寵物醫生是否可以喂寵物吃“平替”的人用藥氯吡格雷,醫生說,控制量的前提下是可以用的,不過需要自行購買。由于氯吡格雷屬于處方藥,丹丹只好謊稱病情從網上下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管理條例》,人用藥品嚴禁用于動物,寵物醫院也不得銷售人用藥。不過默許寵物服用人用藥成了某些寵物醫生心照不宣的規則。2023年3月,福州市農業農村局發現某寵物醫院購買人用藥品用于日常的動物診療活動,責令該寵物醫院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處罰款15000元。
劉朗指出,寵物臨床用藥長期依賴進口,盡管一些國內大型動保企業正在布局寵物藥品的研發和申報,也陸續有一些寵物用藥批準使用,但從寵物個體治療的特殊性來說,目前的寵物用藥遠遠不能滿足寵物醫療的需求。“當一個寵物醫生面臨寵物疾病的生死關頭,你是法律優先還是先搶救動物的性命?”
在許多國家,寵物使用人用藥在一些條件下是被允許的。1994年美國通過《動物用藥說明法案(AMDUCA)》,允許在特定狀況下使用非該動物種別的注冊藥物,即包括人藥,可以“標簽指示外用藥”。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寵物藥仍以進口為主,這也讓寵物藥品價格居高不下。劉朗就發現,國內獸藥公司更多生產仿制藥品,且生產缺乏計劃性,往往與臨床需求不太相符,而且國內獸藥企業內卷嚴重,同一品種的藥物生產企業過多,造成了產品的銷售不暢,反過來也影響了獸藥企業的生產積極性。
器材成本高在寵物醫院的經營者看來,寵物診療“貴有貴的道理”。
“寵物不能說話,需要借助化驗及檢查結果對寵物狀況進行綜合判定,寵物醫生的診療技能是花費大量時間學習診療知識和工作經驗積累的結果,這其中水平差距大。”劉朗表示,不同動物診療機構針對同一項目,收費定價因素受寵物醫生診療技能、不同化驗方式與判斷結果影響。
以寵物醫療器械為例,由于市場規模小,市場競爭小,且很大程度依賴進口,劉朗發現,有些相對特殊的動物專用耗材價格要高出同類的人醫耗材價格3-5倍。
檢查費昂貴還與寵物醫療器械的回本速度趕不上折舊速度相關。瑞派寵物醫院創始人喻信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曾在2010年購置了一臺寵物專用核磁共振機,當時寵物做一次核磁共振需3000元,但在三甲醫院只需800元。“三甲醫院的核磁共振一天就可以100次,而我的寵物醫院一個月才能做100次,但是折舊是同等的。”
如果開一家寵物醫療社區店,醫療器械等固定設備至少100萬元,其中給寵物拍攝X光的DR機器一臺要15萬-20萬元,一臺彩超機接近30萬元,藥物、食品、寵物用品等成本20萬-30萬元。
社區寵物醫院回本周期可能要2-3年,大型寵物醫院則需8-10年,但寵物醫療設備3年左右就會老化,如果繼續經營,還需不斷投入資金。
“有一定規模的寵物醫院,設備也多,所有設備都有折舊成本,這些成本都會折算為客戶的‘賬單’。由于國內寵物醫療行業起步較晚,大部分寵物專用設備和藥品都需要依靠采購進口品牌,所以成本頗高。”曹思婕說。
人力成本掣肘寵物主往往難以感受到的一個隱性因素是寵物醫院的人力成本支出,而這恰恰是寵物醫院支出的大頭。
新瑞鵬招股書顯示,其人力成本從2020年的50.6%一路攀升到2022年前三季度的54.95%,是毛利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新瑞鵬是中國第一大寵物醫療集團,2023年1月24日,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遞交IPO招股書,尋求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被譽為“寵物醫療第一股”。
國家對動物診療機構的執業獸醫數量有著硬性要求,農業農村部2022年8月發布的《動物診療機構管理辦法》要求,動物診所應具有一名以上執業獸醫師;動物醫院應具有三名以上執業獸醫師。
據艾媒咨詢2023年1月發布的研究報告測算,寵物醫療行業需要約36.8萬專業人才。然而,截至2022年,中國執業獸醫僅有16.5萬人,還不到行業所需的一半,如果根據發達國家每千人對獸醫服務的需求比例,中國執業獸醫缺口在30萬人。
相比人的醫院,寵物醫院更像“勞動密集型”的服務行業。人可以主動挽袖抽血,但貓狗抽血,不僅需抽血的護士,還需一個人抱住寵物,一個人輔助。“這些事情都增加了人力成本。”廣州一家寵物店主張和說。
不過,曹思婕認為,整體上國內寵物醫療的人才并不短缺,缺的是高端的人才和專家。跟普通人看病類似,在寵物醫療領域,擁有長時間從業經驗和大量診斷經驗的專家的重要性遠遠高于普通寵物醫生。
目前中國的寵物醫療行業執業的獸醫大多數是動物醫學院校的三年的大專畢業和4-5年的本科畢業,而歐美國家獸醫畢業至少需要7-8年。“培養一個高級寵物醫學科研人員和寵物專科醫師至少需要7-8年左右。”劉朗感嘆。
寵物醫療“長坡厚雪”“尕慫”確診后,丹丹曾不斷自責:假若自己能夠多加注意,提前知道這一疾病的征兆,興許就能早些治療,結局會被改寫。
“小貓咪昨天極度疼痛需要咬些什么緩解的時候,它都沒舍得咬我,嘴巴都快咬在我胳膊上的時候就放開了。它是真的很愛我。”“尕慫”回到喵星后,丹丹這樣在社交平臺寫道。
然而與這份愛意不相稱的是,寵物醫療行業的亂象時有發生。
2023年“3·15”期間,新華社報道,在一家寵物醫院,小狗被診斷為“重度肺炎”,輸液4天花費2500元,但在另一家寵物醫院則被診斷為“輕微肺炎”,只需打2-3針。“在寵物醫療市場不斷增長的同時,過度檢查、小病大治等不良現象也有所出現。”
僅僅過了三天,3月18日,一條寵物醫院醫生虐待貓咪的視頻引發愛寵人士聲討。視頻里一名男子多次拿東西抽打貓咪,并不斷踢踹,貓咪躲在籠子下面,還被用拖布驅趕出來,隨后進行追打。隨后,該寵物醫院停業整改。
張和2017年開始從事寵物醫療行業,最初也因為養寵物才選擇了這一行業。他覺得,寵物主人選擇一家醫院首先會感知這家醫院有沒有愛心,假如他覺得這家醫院沒有愛心,一定會排斥。
寵物醫療還是一個年輕的行業。20世紀末期開始,一些大型動物醫院才開設了小動物門診部。進入21世紀,隨著城市養犬政策逐漸寬松,寵物醫療迅速發展,許多獸醫開始探索寵物醫療專科。
劉朗認為,寵物醫療行業起步較晚,監管較為滯后,2018年出臺了多項與寵物健康相關的規范、政策,在疾病防治方面,由于傳染病與公共衛生安全息息相關,行業監管將趨嚴。“寵物醫療行業監管問題已經得到社會、寵主、寵物醫療相關者的重視。”
盡管寵物醫療利潤微薄,但不少從業者仍舊看好寵物醫療的前景。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目前中國寵物市場從人均的養寵數量和寵物花費上,同歐美國家都還有較大的差距,未來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覺得90后這代人養寵物是舍得花錢的,如今寵物數量增長迅速,幾年后這一波寵物的老齡化會越來越嚴重,其實就跟人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一樣,我覺得醫療的需求會爆發式增長。”張和對寵物醫療的市場前景充滿信心。
比起日益增長的需求,目前不到2萬家寵物醫療機構可能還遠遠不夠。美國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寵物護理將是中國所有寵物市場中增長最快的細分行業,預計2021年-2026年中國寵物護理市場復合增長20%,占寵物市場比重提升至25%。
曹思婕認為,當前寵物醫療還處于早期階段,“寵物醫療是一個‘長坡厚雪’的賽道,從國外的歷史發展來看,相信未來利潤水平會逐漸回到一個合理的水平”。
(丹丹、張和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宋炳晨 南方周末實習生 李一釩 趙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