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
原標題:【新華財經調查】寵物保險到底值得買嗎?是噱頭還是物有所值?
核心提示:《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城鎮寵物數量首次突破1億只,寵物消費市場規模達到2065億。從結構上看,診療類支出增速遠超其他消費種類,較上年增長6.2%。
新華財經北京9月2日電(記者張斯文)近年來,寵物經濟引起了不少領域的關注。除了寵物糧食等消費需求的擴張,寵物醫療需求的也在持續上漲。保險業也開始涉足寵物保障市場。專家認為,目前來看,我國寵物保險仍處于早期的起步階段,但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我國寵物保險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
從概念上講,寵物保險是寵物主人為寵物購買的保險單。保險范圍為被保險人生病或受傷的寵物的獸醫治療支付部分或全部費用。一些保單也會保障寵物死亡,或者寵物丟失或被盜等多種情況。
事實上,十多年前中國市場上就已經有了寵物保險,但由于寵物身份識別難、理賠繁瑣,這一險種一直沒有普及。公開數據顯示,國內寵物保險的覆蓋率小于1%,遠低于英國的25%、日本的7%。
目前我國寵物保險投保率較低,保險種類尚不豐富,能夠保障的責任范圍也相對較窄,項目較少。但各家保險機構關注到了寵物經濟,紛紛開始布局該領域。
《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城鎮寵物數量首次突破1億只,寵物消費市場規模達到2065億。從結構上看,診療類支出增速遠超其他消費種類,較上年增長6.2%。
同時,艾媒咨詢《2021年上半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發展現狀與市場調研分析報告》顯示,48.8%的寵主能夠接受1000元以內的寵物醫療費用;27.9%的寵主表示能接受1000-2000元的費用;16%的寵主接受2000-3000元的花費;能接受3000元以上的寵主占比為7.2%。
“寵物保險是保險產品的創新機會,是一個值得深耕的領域。”一位保險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平安產險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在寵物生態持續發力。以“平安愛寵醫保計劃”為核心,結合自身科技創新能力,為用戶打造更多寵物保險產品,包括寵物重疾、寵物走失找尋、寵物傳染病等全面保障,并持續推廣寵物責任、意外保障,全方位為愛寵家庭保駕護航。
“未來,平安產險將繼續深耕寵物生態,也將與更多寵物行業上下游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構建‘保險+醫療+服務’全渠道寵物健康保障體系。”上述負責人說。
保險機構紛紛布局產品逐漸完善
目前來看,各家保險公司的寵物醫療保險設計結構大同小異,比如只承保法律法規允許飼養的寵物犬貓,不需要辦理狗證,不需要體檢,也不需要植入芯片,定點醫院報銷比例高于非定點醫院、每次都有免賠額及賠付限額等。
據了解,差異主要體現在保障細節上。比如承保年齡有的要求至少滿4個月,有的只要2個月;有的可以保到10周歲,有的7歲就不能再保。保障疾病類型也不盡相同,少數產品不保障寵物高發的感冒咳嗽、皮膚病、腸胃炎等疾病,但致死率最高的細小、瘟熱、腸胃異物等基本上都能保。賠付比例差別也很大,低的只能賠付30%。高的可賠付90%。此外,增值服務也各有千秋,疫苗、體檢、驅蟲、營養等各種組合搭配。
比如8月20日由京東金融、京東寵物、中國平安財產保險三方聯合推出的“寵物醫療卡”產品正式上線。該產品打破目前寵物險行業以費用報銷單報銷的主流模式,首次將醫保服務體驗帶到寵物領域,創新打造高效直賠模式。根據這次合作落地情況,三方將結合各自優勢,聯合打造“保險+醫療+服務”全渠道寵物健康保障體系。
“寵物醫療卡是構建寵物全面健康成長平臺的起點。”平安寵物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和京東金融、京東寵物合作,平安產險將充分發揮寵物保險領域先行者的優勢,積極搭建涵蓋寵物家庭、寵物醫院、寵物服務商等多方參與的寵物醫療健康生態圈,創新打造一站式寵物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體系。
再比如,支付寶的“寵物險”目前可接受貓、狗兩大類寵物投保,以醫療報銷險居多,結合消費意愿可選擇第三者及寵物意外等附加保障責任。目前主推的醫療分為三個價位,為199、399元和799元,對應的醫療報銷額度為5000元、15000元和30000,單次賠付最多2500元,且保障范圍覆蓋除遺傳病之外的全病種和意外醫療責任,全年享多次賠付。
科技豐富寵物保險多樣化場景
寵物保險是一個新興險種,各家保險機構都在積極提高技術能力,不斷完善和優化寵物險各環節。
記者從中國平安了解到,憑借中國平安“金融+科技”優勢及SaaS(軟件服務化)服務平臺經驗,平安產險深度布局線下寵物醫療資源,目前已對接近2500家寵物醫院,覆蓋全國多地,方便寵物主攜帶寵物就近看病,并引入多項平安專屬科技技術,打破單體寵物識別的壁壘,打通寵物身份認證、智能核賠、自動理賠等環節,真正實現窗口直賠能力,即參保寵物在指定醫院就診看病,符合保險理賠部分可使用保險額度直接掃碼支付,為寵物主提供簡單、便捷的寵物醫療服務。
為了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螞蟻保險平臺研發了寵物鼻紋識別技術,解決了寵物唯一性的問題,降低了賠付率,讓寵物險的風險可控;同時優化理賠流程,提升用戶理賠效率。
根據螞蟻保險平臺的調研數據顯示,在已領電子“身份證”的用戶中,65%的用戶最擔心寵物走丟。寵物的鼻紋類似人類的指紋,具有唯一性和不變性。
據介紹,投保時,螞蟻保險平臺根據鼻紋信息為寵物建立專屬電子檔案,理賠時,刷鼻紋核實寵物身份就可一鍵完成理賠,解決了寵物的識別難題。
“我們希望通過寵物鼻紋識別技術,嘗試解決這一難題。”螞蟻保險平臺寵物產業部總經理若與同時也表示,由于是全新應用場景,寵物防走丟功能上線后,依舊還需要一段時間不斷優化迭代,提高識別準確率。
業內認為,數據的積累對于寵物保險的發展至關重要,精準的數據直接決定了寵物保險方案如何制定、賠付比例以及賠付范圍等等。某種程度上說,數據積累的多寡影響著保險行業的日常運作。
億歐智庫報告指出,寵物數據包含了多種指標,包括寵物的種類、品種、年齡、性別和位置。保險機構應當優化定價體系。數據越多,越有利于保險公司優化精算定價模型,建立科學、有效的保險費率浮動模式和差別化定價機制。
同時,產品開發要更加具有個性化。保險公司開發保險產品的時候,通常都是以保險市場需求為基礎,來創新產品,或對現有產品進行改良、組合,以適應市場需要、提高自身競爭力。
寵物賠付比人類保險賠付要困難的多,相關數據積累有利于保險公司更加快速地進行事故原因分析,確認各方責任,為客戶實現更為快捷、方便的賠付,給客戶帶來更好的賠付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機構還要注意做好反欺詐工作。保險公司通常依靠一些固定的審核標準,以及理賠人員的經驗積累,來判斷是否存在保險欺詐。
“寵物事故的原因相比人險的賠付更加難以判斷。數據的積累能夠弱化部分信息的不對稱,從而降低保險公司賠付成本,保障保險公司的正當權益。”一位保險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