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日報(www.chinatimes.net.cn)本報記者 王敬 張智 深圳報道
1月24日,新瑞鵬狗狗醫療保健集團有限子公司(以下簡稱“新瑞鵬”)正式遞交招股,尋求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有望成為“中國狗狗醫療保健上市國內首批”。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按2020年和2021年的療養院數目和狗狗護理服務收入計算,新瑞鵬是中國最大、全球第二大狗狗護理網絡平臺。
業績預期方面,盡管子公司營收在近年間不斷增長,但仍處于持續虧損的狀態,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子公司總計虧損超過30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新瑞鵬母子公司的療養院頻頻遭遇處罰,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未按規定上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統計分析表、“畜牧違法行為”、稻草人用藥物用作動物等等。同時,在黑貓舉報網絡平臺上,與新瑞鵬有關的舉報直指收費不合理、不實宣傳、商品不發貨等欺騙難題,甚至涉及狗狗療養院導致的多起狗狗致死糾紛。
對于此次沖擊上市及子公司當下“增收不增利”、頻頻遭遇處罰等難題,《華夏日報》本報記者致函新瑞鵬,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拒絕接受《華夏日報》本報記者專訪時則表示,在一個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賽道之上,新瑞鵬可以說站上風口,優勢體現在整體市場占有率水平較高、整體市場服務能力和所構建的人才體系能力較強。“但從整體市場來看,新瑞鵬的發展也存在潛在風險,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新瑞鵬的虧損難題一直沒能解決;二是新瑞鵬過快收縮過程中潛在的發展難題;三是后禽流感時代的市場拓展難題。”江瀚則表示。
三年累虧超30億
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新瑞鵬的前身——瑞鵬狗狗療養院(以下簡稱“瑞鵬”)在深圳成立,成為國內最早的狗狗療養院之一。2015年,達晨對瑞鵬狗狗進行了A輪投資,接下來幾年,瑞鵬在融資中頗受民資青睞。招股顯示,新瑞鵬曾獲得高瓴、騰訊、碧桂園創投、雪湖民資、中金子公司、清池民資等多家國內外知名機構的投資。
民資助力下瑞鵬收縮迅猛,2016年,瑞鵬掛牌新三板,成為中國狗狗醫療保健國內首批,療養院數目從70家增至200多家。兩年后,瑞鵬從新三板摘牌,與高瓴母子公司寵醫資產重組為新瑞鵬集團。
據子公司官網,新瑞鵬主營業務發展包括狗狗醫療保健保健服務、狗狗美容造型、狗狗商品零售、互聯網醫療保健等業務發展,覆蓋了狗狗生態產業鏈的主要環節。根據招股,新瑞鵬本次IPO所募集款項計劃用作提升狗狗醫療保健服務、加強品牌及研發。截至2022年9月30日,新瑞鵬擁有23個狗狗療養院品牌,在中國的狗狗療養院數目達到1942家,覆蓋全國114座城市。
對于新瑞鵬此次沖擊上市,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在拒絕接受《華夏日報》本報記者專訪時則表示,根據相關數據可以看出,新瑞鵬此次沖擊上市將開展與狗狗相關的多種服務業務發展,覆蓋了狗狗產業鏈的多個環節,對提升狗狗醫療保健服務和民營企業自身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業績預期方面,招股顯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新瑞鵬營收分別為30.08億、47.84億和43.15億,凈虧損分別為10.00億、13.11億和11.09億。
具體業務發展方面,狗狗醫療保健服務是新瑞鵬最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占總營收比例分別為68.3%、62.2%及52.9%;供應鏈服務分別占總營收的19.7%、26.8%及36.5%;本地生活服務為12.0%、11.0%及10.6%。
值得注意的是,新瑞鵬當前仍深陷“增收不增利”的虧損狀態,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凈虧損分別為10億、13.11億及11.09億。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已經總計虧損34.2億。
新瑞鵬總裁彭永鶴曾公開則表示,新冠禽流感導致子公司線下幾百家狗狗療養院暫停營業,影響了業績預期表現。子公司也在招股中強調,由于2022年底許多城市的禽流感防控政策出現調整,會對其第四季度財務表現導致影響。
洛克民資研究員鄧鑫濤在拒絕接受《華夏日報》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新瑞鵬是行業的先行者,短期內同時加大研發力度以及業務發展收縮,讓利潤嚴重承壓。但長期來看跑馬圈地后,掌握技術、供應鏈、數字化網絡平臺、實體店面、獸醫人才等能為新瑞鵬砌起聳立的圍墻。
“新瑞鵬或未來其他狗狗醫療保健民營企業的上市必定能促進醫療保健行業的發展,做大行業的蛋糕,讓越來越多人關注狗狗醫療保健,加入狗狗醫療保健。上游技術型民營企業上市獲得融資后繼續深耕,并有望解決‘卡脖子’,中游民營企業上市讓狗狗民營企業能連鎖化、規范化地發展。”鄧鑫濤進一步分析則表示。
江瀚認為,新瑞鵬沖刺美股上市應該還是有希望的。“只是如何能夠給民資市場滿意的表現,這可能才是這家想當狗狗醫療保健國內首批的子公司必須要給出的答案。”
母子公司狗狗療養院屢收“罰款”
在新瑞鵬業務發展快速發展的同時,母子公司的狗狗療養院頻頻遭遇處罰,經營管理難題也被暴露在陽光下。其中,僅在2022年,新瑞鵬母子公司的美聯眾合動物療養院的多家狗狗療養院就曾獲得7次處罰,具體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稻草人用藥物用作動物、未按照許可證的規定從事射線裝置使用活動、進口獸藥的使用情況未被合規記錄等,總計處罰金額超6萬元。
方融科技高級工程師、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周迪在拒絕接受《華夏日報》本報記者專訪時則表示,狗狗醫療保健產業是一個比較新的行業,中國民營企業的研發相對滯后。由于70%的狗狗醫療保健藥物依賴進口,導致一些狗狗療養院稻草人用化學藥物未經試驗和備案即用作狗狗。“而狗狗的免疫系統和肝腎功能與成年人的差別很大,這就跟兒童藥物不能同成年人藥物混用一樣的道理。需要在農業農村部注冊過的專人用化學藥物才能轉為狗狗用化學藥物,而不是自行轉化。”周迪說。
而新瑞鵬母子公司的深圳市瑞鵬狗狗療養院有限子公司翠竹分院這一家狗狗療養院,也在去年8月里收到兩張“罰款”,涉及“畜牧違法行為”,總計處罰1.5萬元。
除了頻頻遭遇處罰,在黑貓舉報網絡平臺上,本報本報記者注意到,與新瑞鵬有關的舉報直指收費不合理、不實宣傳、誘導消費、救治不專業等商業欺騙及專業性難題,此外還有狗狗療養院導致的多起狗狗致死糾紛,具體描述信息涉及“治死拒不退款”“醫療保健事故,狗狗死亡”“醫生不專業害死我的貓”等。
對此,鄧鑫濤向本報本報記者則表示,導致如此局面的客觀因素是新瑞鵬收縮速度過快,過程中忽略了對店面的管理。“2016年接A輪時,新瑞鵬在珠三角有70家自營狗狗療養院,截至2022年9月底,新瑞鵬在狗狗療養院數目達1942家。在民資的推動下,努力闖關IPO的新瑞鵬重心在業績預期而忽略了店面管理這個不定性因素。”
“作為一個打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狗狗醫療保健民營企業,要想取得投資者的信任,除了建議自身實力過硬以外,還要塑造品牌形象,提升民營企業知名度。新瑞鵬不斷遭到客戶舉報和處罰,已經對民營企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而且從側面反映出內部經營存在難題,難以取得顧客信賴,甚至成為上市的阻力。”付建指出。
鄧鑫濤進一步則表示:“倘若不解決影響,讓各種安全事件繼續發酵會失去顧客信任。亂收費、不實宣傳或是瞎診斷都與集團監管力度低離不開關系。短期內能理解新瑞鵬出現這些難題的客觀因素,但讓長期來看,新瑞鵬需要加強管理能力和運營能力,使民營企業更加規范化,才能站穩市場。”
此外,有顧客向《華夏日報》本報記者反映,自己在幾年前帶狗狗到新瑞鵬母子公司狗狗療養院進行絕育時被建議簽“抗辯協定”,協定內容為療養院將不對外科手術中出現的難題進行負責。
對此,鄧鑫濤則表示,建議狗狗主人簽署抗辯書,在正規狗狗療養院該類現象并不常見。“上述多發生在上門絕育服務中,影響絕育的因素眾多,從術后檢查、術后準備、麻醉藥選擇、留置針到監護都需要療養院全權負責,正是上門絕育風險大才讓主人簽訂抗辯書。”
付建指出,該協定的抗辯條款是無效的,正規的狗狗療養院通常不會建議顧客簽訂抗辯協定。狗狗的絕育存在一定風險,但將責任全部推給顧客違反了公平原則。如果外科手術中由于醫生操作失誤導致狗狗傷亡的,顧客可以建議狗狗療養院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