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u id="bx3i8"></u></strong></menuitem><b id="bx3i8"></b>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strong></menuitem>
  • <menuitem id="bx3i8"><ins id="bx3i8"></ins></menuitem>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bx3i8"></progress>

      組建實驗室僅3年,團隊人均26歲,這位博導成果登上Nature!

      她,回國組建實驗室僅三年多,帶領一支平均年齡只有26歲的年輕科研團隊在植物免疫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本文來源:文匯報 記者:許琦敏、科浦青春、青年報·青春上海、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微信公眾號

      她,回國組建實驗室僅三年多,帶領一支平均年齡只有26歲的年輕科研團隊在植物免疫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日前,這位85后上海女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辛秀芳及其團隊登上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雜志。

      辛秀芳,2014年博士畢業于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現任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和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機制、植物的免疫系統以及植物葉際微生物組等。曾在Nature, PNAS, Nat. Rev. Microbiol.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先導項目等支持。2020年獲得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頒發的衛志明青年創新獎。

      科研啟航路

      從堅定選擇生物專業開始

      2004年6月,站在高考志愿的人生路口上,辛秀芳選擇了農業大學最為出眾的食品學院。但半年時間過去,自己對于食品這個領域始終不能產生濃厚的興趣,她開始思考是否改換專業才能讓自己堅持讀研。

      當回想起高中時期,受當時“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事跡”這類思想的號召,辛秀芳認清了自己內心的熱愛決心改換專業,由炙手可熱的食品學院轉入了生物學院就讀。她在本科三年級時就跟隨生物學院的院長鞏志忠教授做了半年多的實驗,初步接觸了科研的生活狀態。

      要知道十年前的中國,國內還沒有這么多發展成熟的研究所,經費也比較緊張,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作為剛剛成立的生物研究中心,科研氛圍朝氣蓬勃,可以說是當時的生物學子們心向往之的科研圣殿。

      辛秀芳在本科三年級結束后順利獲得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暑期實習的機會,并于大四學年在那里完成了畢業設計。本科階段的科研訓練堅定了辛秀芳攻讀博士研究生以及出國深造的決心,她申請了十幾個學校,最終拿到了三個學校的offer。

      考慮到學校植物學專業的實力,她最終選擇進入密歇根州立大學何勝洋教授實驗室進行植物與病原微生物的基礎研究。

      博士生涯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風順,課題中的艱難遠遠超出辛秀芳的想象,課題中遇到的困難一度讓她苦惱,但她從沒有想過要改換課題。她始終認為,雖然過程艱難,但她最初經過深思熟慮選擇的方向,必然具有研究的價值和意義,既然自己當初選擇了,硬著頭皮也要堅持下去。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困難,缺少的只是嶄新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打破慣性思維

      建立植物免疫新架構

      2017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國,辛秀芳來到上海,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組建起自己的實驗室。在一次實驗中,PTI免疫缺失的植物引起了研究組的注意——它的ETI免疫功能也變得低下。

      “這兩者之間有關聯嗎?”辛秀芳帶領年輕團隊一路追尋下去。他們發現,ETI可以促使植物產生大量的活性氧產生酶RBOHD,而PTI則負責將這種酶激活,從而產生大量活性氧,“這就好比ETI負責生產大批炸彈,而PTI負責點燃炸彈”。

      辛秀芳(右二)帶領團隊做實驗  圖源:青年報·青春上海 郭穎

      有趣的是,研究組還發現,ETI還能夠給PTI“加油鼓勁”,通過增強PTI核心蛋白組分表達,從而誘導PTI更加持久的免疫輸出。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農作物病害頻發,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了嚴重影響。該發現不僅揭開了植物不同免疫系統間的親密關系,建立了新的植物免疫系統架構模型,而且為后續培養優良持久抗病農作物品種提供了新思路。

      摒棄急功近利

      與國際同行良性互動

      僅用三年多,就在《自然》雜志上發表文章,辛秀芳科研生涯的“起跑”可謂速度超群。她說,當初將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作為科研起步的第一選擇,看中的是這里完善的研究平臺,以及自由寬松且國際化的學術氛圍。

      辛秀芳應聘的中科院—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是分子植物卓越中心與英國聯合成立的國際化學術機構,采用五年一次的國際化評估。中心沒有給年輕科學家壓任何“短平快”的成果指標,他們可以用五年時間埋頭打磨實驗室,潛心探索重要科學問題。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副主任王佳偉告訴記者,前來應聘時,辛秀芳已在植物免疫領域嶄露頭角。而為優秀年輕學者營造適合成長的科研環境,一直是中心努力追尋的方向。事實上,在辛秀芳入職的最初一年多時間里,研究組的探索一直找不到突破點。

      她回憶說,當時中心為研究組提供了超過120平方米的寬敞實驗室和充足的科研經費,“雖然科研遇到瓶頸是常態,實驗過程就是不斷試錯,但當研究停滯不前時,大家心里的壓力還是非常大”。令辛秀芳心存感激的是,中心沒有追問她具體進展,“終于有一天,我們發現了ETI免疫中活性氧的產生依賴于PTI,這為課題找到了突破點。”

      辛秀芳團隊

      然而,在中心組織的一次國際交流中,辛秀芳聽說另一個國外資深研究小組也在從事相關工作。國際競爭向來是基礎研究中的主要壓力來源,得益于中心國際化的科研環境,通過良好的溝通,辛秀芳與這位同行的研究成果在同一期《自然》上“背靠背”發表,成為針對同一科學問題的互補認知。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而植物學基礎研究則是為“芯片”上的每個功能解鎖背后的機理。辛秀芳表示,未來可以在不同植物,尤其是主要農作物中,深入探究這兩層免疫系統的關系,以期使機理發現用于種質資源的創新。

      研究生階段什么最重要?

      面對自己所經歷的艱難或順利,辛秀芳只是一笑泰然,她說,“研究中太過順利并不是一件好事,多遇到些困難也并不是一件壞事,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會迫使你找到其他途徑去解決。從長遠角度去看,很多時候,困難會幫助你學習更多,得到更多。”

      對于一個合格的科研人員,辛秀芳認為,高智商并不是研究生階段最重要的素質,更重要的是,你所從事的事情,是你所真正熱愛的;你目前所付出的努力都是為了你自己的未來在打拼,而不是單純地給老板打工。這樣才會有內在動力,課題遇到困難也不會被輕易打倒。要有自己的想法,但這也是要建立在對自己的研究方向感興趣的基礎上。其次,辛秀芳認為,中國的學生都很聰明,相比于國外的研究生來說,整體也非常的努力,但很多中國學生甚至是中國現在的研究生教育還比較缺乏的,是一種科研軟實力,用她的話來說,“你如何向生物領域不同分支的人講述你的課題,如何與同領域的人做科研上的溝通和交流,這很重要。很多好的ideas是通過和同事、同行交流得出的。這種交流也會強迫你的大腦主動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種能力必不可少,是完全可以鍛煉出來的。在實驗室、自己所里、開學術會議的時候多提問題、多和他人交流不同的課題,逐漸掌握這種能力并形成一種習慣。”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科研人員,絕不僅僅是做一位苦行僧,要樂于思考,勤于實踐,善于表達。學會將頭腦中的想法落實于手指間的精工細作,將每一份收獲都點綴成你眉宇間的自信神采。讓你置身于舉步維艱的困境中,從容不迫;佇立在紛繁的學術問題間,娓娓道來。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16-6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募格課堂起源于清華大學致力于用“互聯網+

      ”的形式整合科技資源

      方便幫助同學們實現實驗需求促進儀器設備共享用互聯網的力量讓科學實驗更加便捷!猜你喜歡

      推薦優惠

      ● 開學鉅惠:預存贈多倍積分,測試最低8折!

      ● 先測試后付款,信用支付來襲!

      試,這里有最全的制樣方式!

      推薦文章

      一文教你避開XRD測試那些坑! 

      這是一篇正經介紹CEAST SR50毛細管流變分析儀的推

      ● 科學技術貼| XRD數據分析(火速收藏)

      ● 懂點原理沒什么不好——X射線衍射儀基本構造及XRD用于合金結構確定

      投稿、授權、合作事宜請聯系郵箱:market@yikexue.com微信ID: yikexue2018法律顧問:曹鵬律師(ID:lawcao)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