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碳中和領域重要事件包括:工信部:保障好新能源汽車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隆基綠能擬投建年產100GW單晶硅片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
科創板日報持續關注碳中和以及相關背后的公司動態、技術研發、投融資等,若您有碳中和相關案例,可通過以下郵箱與我們聯系:chinastarmarket@cls.cn。
意大利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
意大利新技術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署(ENEA)當地時間1月19日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該國能源消耗量下降約1.5%,但電力和煉油業等對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2%以上。報告認為,2022年能源密集型公司因能源價格被迫停止生產活動是意大利乃至歐洲能源消耗的下降主要原因。2022年前九個月意大利天然氣消耗量下降3%,第三季度下降8%。
歐洲天然氣電網運營商Snam將投資100億歐元 旨在保證意大利國家能源安全
歐洲最大的天然氣電網運營商Snam周四表示,將投資100億歐元,以促進其運輸、存儲和液化天然氣業務,旨在保證意大利的能源安全,并為該國使用綠色燃料做好準備。這家國有控股集團在介紹其2022-2026年戰略時表示,與之前的計劃相比,投資增長23%。
烏國家能源公司:烏克蘭電力系統產能仍嚴重短缺
烏克蘭國家能源公司表示,盡管因為天氣轉暖,電力消耗減低,但烏克蘭電力系統的產能仍嚴重短缺,尤其是在每日的晚高峰期間,發電量只能滿足四分之三的用電量。
以色列能源公司與Paz Ashdod煉油廠簽署3億美元協議
以色列能源公司NewMed Energy周四表示,它與以色列利維坦天然氣田的合作企業簽署了一項協議,NewMed Energy將向Paz Ashdod煉油廠出售高達3億美元的凝析油。
劉鶴:“碳中和”不僅是中國的國際義務 也是中國發展的內生性要求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于當地時間17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碳中和”不僅是中國的國際義務,也是中國發展的內生性要求。
工信部等六部門發布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產業技術創新取得突破,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建立。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大幅提升,技術融合應用加快推進。能源電子產業有效支撐新能源大規模應用,成為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到2030年,能源電子產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形成與國內外新能源需求相適應的產業規模。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不斷完善,5G/6G、先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能源領域廣泛應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能源電子企業,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體系健全。能源電子產業成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力量。
工信部:保障好新能源汽車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18日在發布會表示,將進一步研究和明確新能源汽車后續的支持政策,推進換電模式應用和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特別是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城市試點,進一步強化質量品牌建設,穩定消費市場。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趙志國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發展,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釋放產業升級動力,助力工業經濟穩步回升。會同各部門、各地方扎實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研究制定促進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發展的政策舉措。
GGII: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超110%
根據GGII最新統計,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超110%,出貨量達480GWh。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占比61%,三元動力電池占比39%,主要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和動力鋰電池海外出口帶動。
寧德時代與蔚來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寧德時代與蔚來在寧德簽署五年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此次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是雙方基于戰略合作關系的又一次深化和升級,涉及新品牌、新項目、新市場的技術合作,供需兩端聯動,海外業務拓展,以及基于長壽命電池的商業模式合作等領域。
隆基綠能:擬投建年產100GW單晶硅片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
隆基綠能公告,公司與陜西省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陜西省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管理委員會簽訂《投資合作協議》,就公司在陜西省西咸新區投資建設年產100GW單晶硅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天齊鋰業:2022年凈利同比預增1011%-1131%
天齊鋰業公告,預計2022年凈利潤231億元-256億元,同比增長1011.19%-1131.45%。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車景氣度提升,鋰離子電池廠商加速產能擴張,下游正極材料訂單增加等多個積極因素的影響,2022年度公司主要鋰產品的銷量和銷售均價較2021年度均明顯增長。小財注:Q3凈利56.54億元,據此計算,Q4凈利預計71.19億元-96.19億元,環比增長26%-70%。
億緯鋰能:擬100億元投建四川成都簡陽20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基地項目
億緯鋰能公告,擬與簡陽市人民政府就20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本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擬與曲靖市政府、曲靖經開區管委會重新簽訂投資協議,將設“年產10GWh動力儲能電池項目”調整為投資建設“年產23GWh圓柱磷酸鐵鋰儲能動力電池項目”,本項目總投資約55億元。
晶澳科技:擬約400億元投建光伏全產業鏈低碳產業園
晶澳科技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與鄂爾多斯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在鄂爾多斯市建設光伏全產業鏈低碳產業園項目,項目包括建設生產15萬噸/10萬噸光伏原材料、20GW拉晶、20GW硅片、30GW光伏電池、10GW光伏組件及配套輔材項目,總投資約400億元。
隆基綠能:2022年凈利同比預增60%到71%
隆基綠能公告,預計2022年凈利潤145億元到155億元,同比增加60%到71%;與2021年相比,硅片和組件銷售的量價齊升,實現了收入和凈利潤的較快增長。
通威股份:預計2022年凈利252億元-272億元 同比增長207%-231%
通威股份公告,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252-272億元,同比增長207%-231%;公司高純晶硅產線持續滿負荷運行,新項目快速投產達產,量利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太陽能電池產能規模持續擴大。
陽光電源:2022年凈利同比預增102%-140%
陽光電源公告,預計2022年凈利潤32億元-38億元,同比增長102%-140%;公司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風電變流器等核心業務市場領先地位進一步加強,出貨量和收入同比大幅提升。
新型太陽能反應器能處理廢氣和塑料垃圾
日前,英國劍橋大學研制出一種新反應器,可同時應對這兩個問題,把二氧化碳和用過的塑料轉化成有用物質,其動力完全來自陽光。試驗期間,反應器可在普通溫度和壓力條件下有效工作,僅使用太陽光作為能源。比如,使用一種銅-鈀合金催化劑,能夠把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轉換成乙醇酸,這是一種用于化妝業的化學物;使用一種鈷化合物,能把二氧化碳轉換成一氧化碳。
微型3D材料可提高燃料電池效率
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創造微型3D材料的新技術,最終可使氫電池等燃料電池更便宜、更可持續。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的該研究,有可能在納米尺度上按順序“生長”互連的3D層次結構,這些結構具有支持能量轉換反應的獨特化學和物理特性。
華晟新能源完成超20億元B輪融資
華晟新能源近日完成超20億元B輪融資。該輪融資由中建材新材料基金領投,無錫金控、創合鑫材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投-廈鎢產業基金)、普洛斯隱山資本、日初資本等機構跟投,合肥產投、昆岡資本、諾延資本、普華資本、九畹資本等老股東持續加注。該輪融資將主要用于高效異質結(HJT)電池及組件產能的擴建以及持續的研發投入。同時,2023年華晟新能源規劃異質結(HJT)投產產能將達15GW、規劃出貨量超4GW。
“地芯引力”完成近2億元B輪融資
浙江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近2億元B輪融資,此輪融資由中電基金領投,共同投資方包括杭州城投富鼎、恒邦資本、華義創投、華智融科等,現有投資方前海國泰基金繼續追加投資。本輪融資后,“地芯引力”將持續增強研發技術儲備,發掘中高端市場機會,加速在工業、儲能、新能源等應用領域的布局。
“唐鋒能源”完成3億元C輪融資
近日,上海唐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3億元的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浦智能、前沿投資、東風資管聯合領投,陜煤秦嶺科創投、上銀國際、久奕投資、石雀投資跟投,高瓴創投和朗瑪峰創投作為老股東持續追加投資。據了解,唐鋒能源創立于2017年,主營燃料電池和電解槽“心臟”膜電極設計、材料、工藝、設備、測試評估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