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衛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7萬死于溺水。這意味著每小時有40人因溺水而死。溺水,已成為青少年意外致死事故的頭號殺手。在湖北省第四屆健康科普大賽上,武漢市第六醫院高壓氧中心胡穎帶來了科普節目《熱播劇里的溺水,你還信嗎?》。溺水猛如虎,遇到危險,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科普視頻《熱播劇里的溺水,你還信嗎?》
正確認識溺水
對于沒有見過溺水的朋友來說,溺水是不是就像影視劇里演的雙手上下揮動大聲呼喊救命?其實不然,真正溺水最大的特點是無聲、不能呼救、無法揮手、身體直立,表情呆滯。如果您發現一直吵鬧的孩子變得安靜,就要提高警惕,也許他已經溺水了,需要立刻采取救援措施。因為溺水者能掙扎的只有20-60秒,隨后便會沉入水中。
在溺水者失去意識之前,是可以自救的。學會“仰面漂浮術”,贏得寶貴時間,怎么做呢?保持冷靜,頭往后仰,然后雙手在水中沿著身體的兩側向頭部伸展,彎曲膝蓋,這樣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發生溺水如何正確救援?
1首先,不建議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盲目下水施救。我們盡量采用岸上救援的方式,用長桿或繩子伸向溺水者,或是拋擲救生圈、泡沫板等能浮起來的物件。如果情況緊急必須下水施救時,一定要從后方接近溺水者施救,千萬不要從正面靠近溺水者,因為出于求生的本能他會死死抓住救援者,導致一起沉沒。2成功將溺水者救離水面后,拍打溺水者的雙肩,觀察反應。如果溺水者昏迷,但仍有心跳和呼吸,則需要將溺水者側臥,清除口鼻的雜物,為溺水者保暖,撥打120急救電話,等待救援。如果溺水者意識、心跳、呼吸都沒有,說明最嚴重的情況已經發生,需要立刻進行心肺復蘇。溺水者的心肺復蘇與普通的心肺復蘇不一樣,要從5次人工呼吸開始,因為缺氧是溺水者窒息的關鍵,接著以30次胸外按壓、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持續進行,直到溺水者蘇醒或急救人員的到來。
謹記防溺水“六個不”
1、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2、不到沒有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3、不私自下水游泳;4、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5、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6、不擅自下水施救。
“醫者仁心”主題演講
枕戈待旦佑生命,堅定勇毅顯仁心。抗擊疫情的三年有太多難忘的瞬間……一周前,咱們高壓氧艙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93歲的王爺爺,爺爺就診時雙肺嚴重感染呈白肺狀,手指氧飽和度只有65%。爺爺是獨居,沒有親人,每一位醫護都是他的親人,飲食起居、無微不至。我們同專家團一道制定了高壓氧治療計劃,71、85、93,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爺爺的氧合逐漸改善,精神也越來越好。記得第一次治療時,爺爺喘氣說不出話,但他指著我胸前的黨徽,艱難地緩緩地對我豎起大拇指;第三次治療時,爺爺執意拉起我的手一筆一劃的寫下“謝謝”;第七次見面時,爺爺對我說,小胡主任,我記得你……我和爺爺都笑了,那一刻,爺爺的眼神亮亮的,我的眼睛濕濕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三年前是他們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現如今疫情防控新階段還是他們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現在感染高峰已逐漸過去,我想借這神圣的舞臺許下一個心愿,愿所有與病毒戰斗著的人們都能取得勝利,回到摯愛著我們的親人身邊,團圓……
來源:荊楚大醫生
編輯:李榮升
責編:羅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