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沈陽東陵藥業公司加快防疫藥品生產保供應供圖/視覺中國
昨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通報了2022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他表示,2022年我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糧食播種面積17.75億畝,比上年增加1052萬畝,產量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 產業就業帶動力增強 首先,糧食生產再獲豐收,供給安全基礎持續穩固。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糧食播種面積17.75億畝,比上年增加1052萬畝,產量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大豆油料擴種成效明顯。大豆播種面積1.54億畝,比上年增加2743萬畝,是1958年以來最高的年份。產量2028萬噸,增加389萬噸。油菜播種面積達到1.09億畝,增加近400萬畝,油料作物總產量3653萬噸,比上年增長1.1%。因供給增加和消費節約,食用植物油自給率提高1.6個百分點。生豬生產穩定發展。2022年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略高于產能調控綠色合理區域上限。全年豬肉產量5541萬噸,比上年增長4.6%。同時,牛羊禽肉、牛奶、水產品全面增產,蔬菜水果供應量足價穩。 其次,產業就業帶動力增強,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監測幫扶進一步優化。有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實現應納盡納、應幫盡幫,超過65%的監測對象消除返貧風險,其余也都落實了幫扶措施。產業帶農效果明顯。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超過55%,每個脫貧縣都培育了2—3個特色主導產業,近3/4的脫貧人口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利益聯結關系。外出務工保持穩定。全年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3278萬人,超過年度目標任務259萬人。 農業綠色轉型持續推進 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治理 再次,生產方式加快轉變,農業綠色轉型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協同推進。化肥農藥利用率均超過41%,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利用率分別超過78%、88%、80%。重點流域生態環境加快改善。長江十年禁漁推進有力,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持續向好。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成效初顯,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治理。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三品一標”深入推進,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產量占比達到11%,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97.6%。 還有,鄉村產業培育壯大,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穩步發展。預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18.5萬億元,增長4%左右,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建設1.6萬多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 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恢復性發展,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預計增長10%左右。農村就業創業勢頭良好,就地就近就業率超過90%。農業園區建設提檔升級。新建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0個農業產業強鎮,鄉村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在產業帶動、就業拉動下,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33元,實際增長4.2%,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2.45,比2021年縮小0.05。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有序推進 最后,鄉村建設全面展開,農民生活條件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3%,90%以上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95%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 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有序推進。農村產業路、資源路、旅游路加快建設,供水供電、網絡通訊、農民住房等設施逐步改善,鄉村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不斷增強。累計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199個、示范村1992個,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等治理方式全面推廣。 關注 工信部:制氧機供給已能滿足醫療機構基本需求 1月18日,國新辦就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在會上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聯防聯控機制的直接指揮下,工信部作為聯防聯控機制物資保障組,會同成員部門和有關地方加大醫療物資保障力度,全力推動醫藥醫療企業穩產達產、擴能擴產,加大重點藥物市場供給,引導合理有序精準投放。 第一,全力做好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供應。藥品方面,截至1月17日,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兩類重點解熱鎮痛類藥在連續17天保持2億片產能的基礎上,目前已累計供應51.4億片,可以充分保障用藥需求。醫療器械設備方面,隨著重癥救治醫療資源需求走高苗頭顯現,近期工信部及時將工作重心聚焦到“防重癥,保設備”。截至1月17日,小分子抗病毒藥阿茲夫定日產量較元旦前提高148%,達到了74.4萬瓶,日產量水平大幅度提升,可以滿足當前醫療機構重癥患者以及后續收治重癥患者的用藥需求,藥品產量和產能大幅提升。目前,有創呼吸機日產量比元旦前提高了239%,生產規模在加大,目前已經達到了生產供應1808臺;制氧機4天內日產量提高280%,最高日產量可超2萬臺,制氧機供給已能滿足醫療機構基本需求。大家關心的指夾式血氧儀日產量超過46萬部,不僅可以滿足醫療機構需求,社會面供給也日漸充分。 二是精準投放優先保障重點領域需求。急人民之所急,工信部按照“突出重點、精準投放”原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對接民政、農村、教育等部門,精準做好養老、農村、學校等重點領域(人群)醫療物資供給。 三是協力暢通醫療物資供給渠道。工信部會同交通、郵政等部門聯合行動,確保優先處理、優先投遞基層,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地區的醫療物資急需全力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工信部還制定了春節期間企業物流保暢方案,全力做好節假日、春節期間的運力保障和儲備工作。 下一步,工信部仍然加力支持重點醫療物資企業穩定生產,強化物資供應,協調醫療物資精準投放,毫不放松做好保障工作。 本組文/本報記者 熊穎琪 統籌/劉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