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對于眼下的工作,只在情懷,無關商業。
“尊重生命,保育沙皮”,這就是黃經國恪守的理念。
他說,自己狗場里養著不少沙皮狗和藏獒,但都為了保育工作而養,并非想讓狗狗去參加比賽獲得榮譽。
其實,他的狗場還有一個特殊的教育用途,“我們會帶一些問題少年到狗場,通過養育犬只的工作,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讓一些問題少年回歸正途。”他說這也是他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
黃經國先生推動中國犬只保育工作,一干就是四五十年
而今的他,擁有50多年的沙皮狗研究經驗,是業內備受尊重的犬學專家,現任北美工作犬會(遠東區)行政主任及訓練部部長、中國純種犬會訓練部高級顧問等。
他認為,寵物的生命應該被尊重,自己也有責任保護并宣傳中國傳統犬種,于是在推動中國傳統犬只保育工作的路上,行進了四五十年。
結緣傳統犬種:12歲時考分換回第一只狗狗
中國的傳統犬種(也叫“土狗”)其實都很有名氣,比如藏獒、沙皮等。黃經國先生講起自己與狗狗結緣的經過,說自己第一次接觸的狗狗,就是中國土狗。
健碩的骨嘴沙皮狗,就是中國稀有的土狗
“小時候家里窮,父親一天的工資只有8港元。當時有些同學養狗,于是我也向父親提出自己也要養一只。” 父親當時就拒絕了他,理由是‘連人都養不好了,還養什么狗?’”多次央求之后,父親終于答應,如果他的期末考試成績能達到前十名,就可以養一只狗。為了實現這個小夢想,小小的黃經國一舉努力果然考了第七名,于是獲得了人生第一只土狗,那年,他12歲。
后來一次“無厘頭”的機會,讓他發現,賣狗比打工賺錢要容易很多,二三十元的狗可以賣到過百元,而且合法,于是他就做起了寵物狗生意。據介紹,他的寵物店是香港第一批寵物店之一,他也是國內第一個拿到中國寵物業進出口批文的人。
做了一段時間后,黃經國發現,這樣繼續下去也不行,得有更大的進步。但那時沒有沙皮狗的專業書籍、也沒有互聯網,怎么辦?
和大家研討,得以增進專業知識,圖為黃先生99年參加大瀝沙皮狗技術研討會
“就請周圍的長輩喝咖啡,聽他們講沙皮狗的知識”,就是這樣不斷的學習積累下,年輕的黃經國對犬只、特別是中國傳統犬只品種的認識也越來越深。
隨著自己思維的不斷成熟,在了解到沙皮狗、藏獒等傳統犬因為商業原因被扭曲的狀況后,他深感生命應該被尊重,“40歲以后,我就徹底離開了商業領域,轉而投入到中國傳統犬只、尤其是沙皮狗的保育工作中,一直至今。”
黃經國先生坦誠打趣地說,他是一個將3元的狗賣到十幾元的商家轉變而來的沙皮狗保育工作者。或許,若非有那一段出售狗狗盈利的經歷,黃經國對傳統犬只保育工作的理解還不至于那么深刻。
年輕時的經歷,讓黃經國先生更感悟到動物生命一樣值得尊重
致力保育:國際領先,建立沙皮檔案
黃經國先生說,非常感謝志同道合的曾慶謙女士、大村剛、羅球和楊強等學者及專業人士,大家共同積極推動沙皮狗的發展。
他們之所以會堅持進行傳統犬只的保育工作,與沙皮狗被國人忽略有一定關系,也與世人對沙皮狗的誤解有很大關系。在黃經國先生看來,國人雖然目前很喜歡飼養狗狗,但他們相對更重視外國犬品種,而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犬種。
黃經國先生致力推動傳統沙皮狗的保育及推廣
“原因之一是寵物主的心態,他們覺得養國外品種更加高大上,以前的人常說,以后有錢了就要住洋樓養番狗,番狗就是指外國犬種;原因之二是大眾的心態有誤解,人們認為沙皮狗是斗狗,生性兇殘且不能訓練,會影響鄰里街坊生活。”
但其實,“只要訓練得當,沙皮是相當出色的工作犬,搜索追蹤等工作都能勝任。貴州就有使用當地原生犬做警犬的做法,廣東也可考慮用沙皮狗作為警犬。”黃經國先生認為,沙皮狗的適應性等特性會比外國犬更勝一籌。
如果訓練得當,沙皮狗會是很出色的工作犬
因此,對原種沙皮的保育工作,就顯得非常有意義。這不僅關系沙皮狗自身品種的發展問題,也關系到這一行業的發展前景。但要做好傳統犬只的保育工作,并非易事。
消除大眾對沙皮狗的印象誤區,很有必要。
“國外一直認為沙皮狗就是‘肉嘴’沙皮,但其實它們已被醫學界列為病態動物。為了糾正這個誤區,沙皮狗協會做了不少的工作,例如組織了20多國的犬類專家考察團到大瀝參觀傳統的沙皮狗養殖,讓芬蘭、加拿大等國外同行真正認知沙皮狗的原生狀態;另外,我們也將傳統的民間相狗詩句翻譯成英文,發表在英國具有影響力的沙皮狗會雜志上,以更方便在世界范圍進行宣傳。”
專業領域的努力更是沒有缺位。
20年前,黃經國先生和犬只基因圖譜研究專家大村剛等學者通過DNA鑒定技術,為沙皮狗建立了系列檔案,獲得世界認可的繁育證書,突破了很多被誤解的內容,沙皮狗得以擁有了自己最正式的“名片”。
黃經國先生表示,目前大多數寵物醫院里用的是遺傳病或細胞或病毒檢測,但他們用的則是狗源檢測。現在同行業中掌握這門技術(DNA鑒定技術)的人實在太少,此外,也很少有狗主敢正視(和自己想象中不符的)檢測結果。
通過DNA鑒定技術,可以知道每條狗狗的真正血統,這些是從表面看不出來的,圖為檢測報告之一
而做DNA研究的起因,也是源于民間對純種概念的誤區,“很多人認為純種狗只需要近親繁殖才能保持血統,實際上,這是以訛傳訛。學術上對于純種狗的定義,由犬只的性能穩定、外形特征穩定、一定的存在數量這三方面決定。如果沒有一定的群體數量,只能定義為變異品種。但大眾對此卻有深深的誤區。”
據介紹,中國沙皮DNA檔案的建立,是先人一步的創舉,領先于國外同行。“很多外國同行驚嘆,中國人怎么會有如此專業的技術和做法,他們都想向我們學習。”
黃經國先生看好沙皮狗行業發展
對于沙皮狗行業發展,他覺得前景樂觀,“政府現在大力支持發展傳統文化,沙皮狗作為傳統狗只也可以乘此春風得到發展,借機擦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