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浦東新區北蔡鎮楔形綠地“城中村”項目現場正是最為忙碌的時候,12個涉及居民征收地塊接連啟動了選房簽約工作,老百姓們都想趕在農歷春節之前,把“新房子”這樁大事早點定下來,安安心心過個好年,“我們很快就可以搬新家了,終于盼到這一天。”
去年8月,北蔡鎮中界、楊橋等13個地塊被認定為上海市“城中村”改造項目,將作為北蔡楔形綠地規劃中的一部分,打造成浦東金色中環發展帶上的“綠色明珠”。為了全力加速拔點攻堅,各方爭分奪秒、多條線并行。昨晚好消息傳來,截至簽約期截止日,累計清盤10個地塊,總體簽約率達到99.8%。
啃下“城中村”這塊“硬骨頭”
自家地塊的選房簽約一啟動,住在中界村林家隊的羅德清早早趕到現場,抽到9號的他很快選定了心儀的房源,笑呵呵地告訴記者,“新房子就在北蔡,周邊也都會是老鄰居,今后的日子可以’享福’了。”說著“享福”兩個字,羅老伯臉上的笑容寫滿了對搬入新房這件事的向往。
上海經過多年的城市建設和發展,在城鄉接合部和郊區部分地區還存在著不少“城中村”。“城中村”大多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在基礎設施、市容環境、居住質量、消防安全、社會治安、土地資源利用等方面問題非常突出。
羅德清老兩口現在住的是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老村宅,“房子太舊了,只要下雨一受潮,墻壁上總有白粉會窸窸窣窣的地掉下來,我們兩個老人也實在沒有精力去重新裝修,只能修修補補、湊活一下。”更讓他們擔心的還是“城中村”的居住環境,安全、衛生都很難得到保障。
“城中村”的日常管理其實一直困擾著基層管理者們。北蔡鎮楊橋村黨總支書記季玲坦言,在楊橋村,常住戶籍人口和外來租戶人口比例達到近1:6,租戶人員構成復雜,跑快遞的、做家政的、做裝修、自己做小生意的、在企業上班的都有,“村里的人口密度高,居民生活習性、文化程度各不相同,管理起來難度自然就會很大。”
由于人口密度大、居住空間有限、衛生條件較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配套匱乏,去年上半年北蔡鎮“城中村”改造地塊成了疫情高發地區,改造迫切性凸顯。經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等8個市委辦局聯合會審,并報市政府批準,去年8月,北蔡鎮中界、楊橋等13個地塊被認定為“城中村”改造項目,由此進入了全面啟動征地、征房階段。
合力攻堅跑出“超快速”
記者了解到,正在推進中的北蔡鎮“城中村”項目包含北蔡鎮中界、楊橋等拔點地塊,總用地面積約202.4公頃,涉及居民約979產,項目劃分成A、B、C三大區域共13個地塊。這是北蔡鎮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城中村”改造項目,也是市、區兩級政府改善城區居住面貌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用地范圍大、單體立項多,涉及征收的村民和企業也多,這一拔點項目點的推進可以說是“時間緊、任務重”。浦東新區“城中村”拔點指揮部等政府職能部門握拳發力,北蔡鎮政府與浦開集團下屬浦東地產公司迎難而上,全員加速:立項批復、成片開發方案、勘測定界、規土意見書批復以及擬征地公告張貼等工作在1個月內就“超快速”完成;所有的房源也同樣在最短的時間內調集完畢……
“我們的工作人員一天都沒有休息,都在全力加速,”浦東第四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建忠告訴記者,“這次為了項目攻堅,北蔡鎮專門成立了工作推進組,我們也派出項目經驗豐富的專家組入駐,希望讓老百姓早點能選房簽約、搬進新房。”
簽約現場,每一戶村民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全面了解房屋戶型、面積、位置、樓層、社區環境、合同條款等具體的情況,挑選各自心儀的房子。
“沒想到,那么快就能選房了,”家住中界村的方小敏代表全家來簽約,她事先還做了不少“功課”, “新的房源大多就在北蔡鎮,還有一些在三林鎮,周邊配套都非常齊全,有的小區出門就有兩條軌道交通。”她表示,一家三口已經租好了過渡房,準備在老房子里安安心心過完年,就打包搬家。
在浦東新區等各職能部門全力支持下,征地、征房工作高效序推進,實現了10個地塊的清盤。浦開集團下屬浦東地產公司副總經理陳曉峰透露,北蔡“城中村”項目坐落于北蔡楔形綠地規劃范圍內,浦開集團將按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原則,把北蔡楔形綠地打造成浦東綠地建設的精品,努力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讓老百姓享受到宜居的品質生活。“城中村”區域未來將建設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森林小鎮”,建成一個集低碳智慧應用示范、中央服務活力為一體的品質社區,成為浦東環繞“金色中環”發展帶的“綠色明珠”。
作者:唐瑋婕
編輯:朱偉
責任編輯: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