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從出生開始,就有不同的命運,有的狗狗在富人家,有的狗狗在窮人家,還有的狗狗會有特殊的任務和使命,那就是搜救犬。有很多搜救犬為國家效力十多年,也有的中途犧牲,而活到最后的狗狗都會面臨老年后應該怎么生活,當然它們有功于國,自然是會有個好的歸宿。
沈陽市消防支隊搜救犬分隊是中國第一支消防搜救犬隊,于2002年5月成立,如今已經成為“消防搜救犬搖籃”,先后為全國各兄弟總隊、支隊培訓輸送超百頭消防搜救犬。等到搜救犬們因年紀過大而退役,或是由于種種原因不再適合訓練和搜救任務,最終就會被被安置在“養老院”,度過晚年。
1
為了防止擾民,這個功勛犬的安置地特地被設置在不擾民、周邊環境無污染、通風干燥的村子邊上。
2
整個療養院有5000平方米左右,犬舍有500平方米。這里一共有17頭犬,由四位訓導員負責照料。
3
訓導員們每天都會仔細清理犬舍,每個星期進行細致消毒,還會給每頭犬進行定期的驅蟲、洗澡、體檢和免疫。
4
如今它們垂垂老矣,但每每被訓導員叫出來時,它們都激動得略微抖動,它們以為自己又需要去執行任務,仍舊努力支撐著年邁的身體去完成指令,因為那是融進它們血液里、融進它們短暫生命中的神圣使命。
5
在很多人的眼中,它們是經過訓練的狗;但實際上它們卻是奉獻了一生來守護我們、又默默邁入暮年的無名英雄。
沈陽新民縣,坐落著一所“搜救犬養老院”,這里的每一個居民都曾是沈陽市消防支隊搜救犬中隊的搜救犬,救人性命,戰功赫赫。
沈陽市消防支隊搜救犬分隊是中國第一支消防搜救犬隊,于2002年5月成立,如今已經成為“消防搜救犬搖籃”,先后為全國各兄弟總隊、支隊培訓輸送超百頭消防搜救犬。等到搜救犬們因年紀過大而退役,或是由于種種原因不再適合訓練和搜救任務,最終就會被被安置在“養老院”,度過晚年。
為了防止擾民,這個功勛犬的安置地特地被設置在不擾民、周邊環境無污染、通風干燥的村子邊上。整個療養院有5000平方米左右,犬舍有500平方米。這里一共有17頭犬,由四位訓導員負責照料。
每頭犬的“房間”約有6、7平方米,分室內和室外兩部分,活像個帶小院的獨門獨戶。室外部分是鐵絲網圍起來的露天空間,退休的搜救犬可以吹風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室內部分有休息的“床”,全部供應地暖。兩部分之間連接著活動門,犬們用頭一頂就可以自由進出。
訓導員們每天都會仔細清理犬舍,每個星期進行細致消毒,還會給每頭犬進行定期的驅蟲、洗澡、體檢和免疫。犬們的伙食也很豐富,除了主體犬糧,還有雞蛋、牛奶、胡蘿卜、白菜、雞架、牛肉等輔食,來增強應營養。整個療養院還有操場和小園子,訓導員們會經常帶這些“老人們”散步和運動。
可可,12歲,是一頭黑色的拉布拉多犬,曾經參加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救援、2011年2月3日沈陽市和平區皇朝萬鑫酒店火場救援、2011年11月22日東陵區榆林大街坍塌現場救援、2012年沈河區青年大街218—4號坍塌現場救援。可可是性格最為溫順的一頭犬,曾經因為一場手術差點沒命,但最后還是奇跡般地挺了過來。
徒兒,11歲,是一頭荷蘭牧羊犬,曾參加過2012年沈河區青年大街218—4號坍塌現場救援、2012年何氏眼科學院后側工地樓房坍塌搜救。徒兒是一頭溫柔的大個子,年輕時體格健壯,后肢強勁,無論訓練還是出任務時都拼了命似的努力,活像裝了發條;平時對待人卻溫柔和順,很有一股反差萌。
小子,13歲,是一頭拉布拉多犬,曾經參加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救援、2011年2月3日沈陽市和平區皇朝萬鑫酒店火場救援、2011年11月22日東陵區榆林大街坍塌現場救援、2012年沈河區青年大街218—4號坍塌現場救援。小子是整個療養院里年紀最大的住戶,如今走路都顫顫巍巍,換算成人的年紀,它已經是個九旬老人。小子雖然年邁,但性格卻還像小孩,每天都需要馴養員幫它刷毛,不然就直哼哼。
火柴,10歲,是一頭荷蘭牧羊犬,曾參加過2012年沈河區青年大街218—4號坍塌現場救援、2012年何氏眼科學院后側工地樓房坍塌搜救。火柴是一頭性格比較偏激的犬,戒備心強,不容易輕易相信別人;但它對自己的馴養員卻十分忠誠,使命必達。火柴還是個“大胃王”,特別能吃,飯量是其它伙伴的兩倍,因此體格也是最大的。每天喂食的時候,馴養員都會特意給火柴更多的水和糧。
金毛,8歲,是一頭金毛尋回獵犬,曾參加過2012年沈河區青年大街218—4號坍塌現場救援、2012年何氏眼科學院后側工地樓房坍塌搜救。金毛特別聰明,又通人性,會聽人的語氣判斷情緒,馴養員說的話它都能聽懂一般,因此心思也最敏感。金毛占有欲強,吃飯的時候有護食的小毛病,這也是它好勝心強的表現,訓練和出任務的時候,它都憋著一股“要比別的犬做得更好”的勁頭。
目前,用于災難后搜救的生命探測儀等高科技設備,對工作環境要求較高,且只能搜救幸存者;而經過嚴格訓練的搜救犬具有主動性,能克服各種極端環境,靈活性、機動性強,在各種災難救援現場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它們仍是無可替代的存在。成為一頭搜救犬極為不易,幼犬們在3個月大時就要經過層層的選拔和訓練,淘汰率極高。踉踉蹌蹌的毛孩子們經過艱苦的訓練,克服了普通狗怕煙怕火怕高的天性,在火場廢墟中搜尋血跡,爬高梯、走鋼索、跳斷橋如履平地。
如今它們垂垂老矣,須發皆白,皮毛干枯雜亂失去了油亮的色澤。他們老了,老得牙都掉光了,眼睛看不到耳朵也聽不清,老得走路都搖搖晃晃,喘氣都帶著雜音,但每每被訓導員叫出來時,它們都激動得略微抖動,嗓間帶著急切的嗚咽,渾濁的眼睛里頓時閃耀出光彩。它們以為自己又需要去執行任務,仍舊努力支撐著年邁的身體去完成指令,因為那是融進它們血液里、融進它們短暫生命中的神圣使命。
在每頭犬去世后,訓導員們都會含淚找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將它們埋葬,不特意設立墓碑。在很多人的眼中,它們是經過訓練的狗;但實際上它們卻是奉獻了一生來守護我們、又默默邁入暮年的無名英雄。這些英雄值得我們說一句:“請安心老去吧,謝謝你們。”
來源:遼寧消防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