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豪悅
近日,有媒體報道,天津連鎖寵物醫院集團瑞派寵物醫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派”)計劃今年赴港上市,最快年底就會IPO,募資規模預計為3億-5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傳出可能上市的還有深圳連鎖寵物醫院集團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新瑞鵬”),有業內人士稱新瑞鵬目前已經委任銀行牽頭安排籌資規模可能超過5億美元(約39億港元)的IPO上市計劃,考慮將中國香港或美國作為潛在的上市地點,但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分別聯系了上述兩家公司。瑞派方面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該消息并不屬實,屬于謠傳。而新瑞鵬方面負責人則向記者回應,并不知情。
需要注意的是,新瑞鵬和瑞派是國內目前寵物連鎖醫院賽道的頭部公司,雙方都在行業具有重要影響力。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2021年兩家企業在全國各地加速合并寵物醫院,地域范圍不僅包括一二線城市,像廣西、新疆等相對下沉地區的寵物醫院也都陸續并入集團。如果真的在同一階段計劃IPO,“寵物醫療第一股”花落誰家也很難預判。
根據寵物行業媒體寵業家梳理的數據,截至2022年3月份,全國寵物醫院總數量為2.3萬家,全國寵物醫院總數下降了7448家。其中,新瑞鵬在全國范圍的醫院數量遙遙領先。旗下的寵物醫院超過1000家,但實際數量可能不止1000家。
據公開報道介紹,有超過1600家連鎖醫院與新瑞鵬合作,瑞派寵物醫院則超過500家。而行業其他寵物連鎖醫院品牌的醫院數量大多在100家之下,差距明顯。
一位寵物行業從業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種差距和背后的資本實力有關。新瑞鵬是由高瓴資本一手整合出來的,瑞派背后是A股上市公司瑞普生物。和其他連鎖品牌的起跑線就不一樣。”
據了解,新瑞鵬至今已完成六輪融資。2018年高瓴資本介入后,將原瑞鵬寵物醫院和美聯眾合動物醫院、貝克和史東動物醫院、寵頤生、安安寵醫、芭比堂動物醫院等市面上多個寵物連鎖品牌進行整合,成為現在的新瑞鵬。有消息稱,這些整合后的醫院員工會集體搬入新瑞鵬企業微信,門店的管理、新店的選址、裝修,員工的任命、派遣都由新瑞鵬決定,占絕對主導地位。
在此之后,更多資本成為新瑞鵬的投資方,騰訊、中金、碧桂園等在2020年為新瑞鵬注入數億美元。
瑞派寵物的確與瑞普生物關系密切。天眼查數據顯示,瑞派董事長為李守軍,也是A股上市公司瑞普生物的董事長、總經理李守軍。瑞派寵物成立至今,已完成7輪融資,瑞普生物多次參與。而其C輪融資的投資方則為全球著名的寵物食品巨頭瑪氏,瑞派寵物的投后估值約為70億元人民幣,瑪氏也持有瑞派寵物接近25%的股份。
盡管雙方均未承認上市消息,但從過去的擴張速度來看,寵物連鎖醫院的頭部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
寵業家數據顯示,2021年從2月份至12月份,有超過10家以上的醫院并入新瑞鵬,瑞派方面在同年的2月份至12月份,也有超過10家以上的醫院并入瑞派寵物,從地域覆蓋范圍上,雙方都既覆蓋一線城市也覆蓋下沉市場。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兩家頭部積極擴大市場,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寵物市場的迅速發展,未來幾年的成長空間是非常大的,因為寵物醫療整體消費,客單價都在寵物行業偏高。二是市場競爭越來激烈的情況下,企業資本化的過程要證明足夠的成長性和營收利潤,誰能占領更多地區,機會也就越多。”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達2953億元,同比增長33.5%,2015年-2020年復合增長率為20.2%,2021年市場規模或已達3942億元。
(編輯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