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派寵物、新瑞鵬等寵物醫療公司計劃今年上市的消息引發關注,南都記者向兩家公司進行求證,瑞派寵物相關負責人稱“今年重點仍是收購和自建醫院,為未來上市做準備。”而新瑞鵬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對上市問題暫不回應”。
作為“寵物經濟”下的細分領域,寵物醫療賽道的發展潛力,已吸引不少投資者的目光。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寵物經濟”繁榮背后,寵物看病貴、醫療水平參差不齊、資質及安全問題仍是行業痛點。未來如何向規范化發展,是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瑞派、新瑞鵬等被傳上市
今年4月末,有消息稱,來自天津的連鎖寵物醫院集團“瑞派寵物醫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瑞派寵物”)計劃今年赴港上市,募資規模預計為3至5億美元,預期最快今年底進行IPO,或將由高盛負責本次上市準備工作。
天眼查數據顯示,瑞派寵物成立于2012年,主要從事寵物醫院連鎖運營和管理,業務范圍包括寵物醫療、美容、食品和用品等。值得注意的是,瑞派生物背后的股東多達64個,其中大股東為著名食品企業瑪氏箭牌糖果(中國)有限公司,持股24%,此外,專注于獸藥領域的A股上市公司、天津瑞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瑞普生物”)持有瑞派寵物9.45%的股權,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同為李守軍。
同樣被傳出上市的還有深圳連鎖寵物醫院集團“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 “新瑞鵬”)。有業內人士稱,新瑞鵬目前已經委任銀行牽頭安排籌資規模可能超過5億美元(約39億港元)的IPO上市計劃,考慮將在中國香港或美國作為潛在的上市地點,但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新瑞鵬從深圳起家,前身為瑞鵬寵物醫院,曾短暫于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2018年新三板摘牌后,瑞鵬在高瓴資本的牽頭下重組為新瑞鵬集團,逐步成為以寵物醫療服務為主營的大型綜合性企業。
5月11日,南都記者就相關上市計劃分別向瑞派寵物和新瑞鵬求證,瑞派寵物相關負責人回應南都記者稱,“今年上市的計劃不實,今年重點還是在收購、自建醫院,并把運營做好,為未來上市做準備。”而新瑞鵬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對上市問題暫不回應”。
寵物醫療吸引投資者目光
雖然瑞派、新瑞鵬公司均未確認短期內的上市計劃,但作為“寵物經濟”下的細分領域,寵物醫療賽道已吸引不少投資者的目光。
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寵物產業分會指導、派讀寵物行業大數據平臺制作的《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寵物醫療規模達600億元,約占整個寵物產業的22%,占比逐年提升,已成為僅次于寵物食品的第二大細分市場。
事實上,從近年來多家寵物醫療公司頻繁獲得融資的現象,也可窺見寵物醫療賽道的發展潛力。自2012年創立以來,以寵物醫療為核心業務的瑞派寵物,7年時間便完成多筆共超8億人民幣的融資,其中包括美國高盛集團、越秀產業基金等投資方,最新一輪融資則是來自已經成為其大股東的瑪氏集團,融資后瑞派寵物估值達70億元。
而截至2020年9月,新瑞鵬也完成了6輪融資。2018年高瓴資本介入后,將原瑞鵬寵物醫院和美聯眾合動物醫院、貝克和史東動物醫院、寵頤生、安安寵醫、芭比堂動物醫院等市面上多個寵物連鎖品牌進行整合,成為現在的新瑞鵬。在此之后,更多資本成為新瑞鵬的投資方,包括騰訊、中金、碧桂園等在2020年為新瑞鵬注入數億美元。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向南都記者分析道,寵物醫療賽道的頭部企業走向上市將是“意料中的事”。“一方面寵物市場的迅速發展,未來幾年的成長空間非常大,另一方面,瑞派寵物和新瑞鵬等企業在過去幾年都‘跑馬圈地’已形成一定規模,走向資本市場也是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投資“新晉”選手,寵物醫療市場還可見到“互聯網巨頭”下場布局的身影。2020年8月19日,在第23屆亞洲寵物展上,美團與新瑞鵬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發“寵物在線問診”、“線上疫苗預約”等功能。2021年10月,京東健康上線“寵物醫院”,據了解,目前已有一千多家“京東寵物”O2O門店上線。
寵物看病貴等仍是痛點
在“寵物經濟”繁榮背后,南都記者也發現,寵物醫療行業內包括看病貴、醫療水平參差不齊、資質及安全等問題始終存在。據前述《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給寵物看病貴”依然排在寵物主養寵痛點的第一位。
一位不愿具名的寵物醫療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指出,寵物看病貴是由多方因素所造成。
“首先國內高校獸醫相關專業相對少,人才培養跟不上,導致獸醫從業人員本身匱乏;其次是寵物醫療器械購置費用高昂,但使用頻次低,也令消費者需要分攤的費用高;相較于人看病費用有指導價和補貼,寵物看病費用完全是市場調價行為,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導致給寵物看病的費用高昂。”這位業內人士坦言,在寵物醫生人才缺乏的現實下,醫療水平參差不齊、部分醫院存在資質問題等現象或仍將存在較長一段時間。
南都記者留意到,今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有投訴平臺發布2021年十大消費亂象,其中便提到寵物消費標準缺失良莠不齊。其公布的案例顯示,不少消費者投訴瑞派寵物醫院事先未告知項目收費明細,誘導做不必要的項目,存在收費不透明、過度醫療問題。甚至有消費者投訴稱,其花了近2萬元的手術費,手術失敗致狗死亡,而院方不予處理。
據媒體此前報道,上海普陀區陳女士養了一只10歲的泰迪小狗,因胃口不好前往一寵物診所做檢查,經過兩天治療后,小狗情況惡化死亡,陳女士隨后得知給其寵物診斷的醫生尚未取得職業獸醫資格證,且診斷的處方箋上內容有多處修改,經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核實情況屬實,對被告寵物診所進行了行政處罰,處罰款2000元。南都記者從裁判文書網進行查詢,可以搜索到上百起關于寵物醫療的糾紛。
寵物醫療的多項難題未來應如何破解?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此感到樂觀。他表示,雖然寵物醫療行業內的一些問題在當前社會背景下仍有生存土壤,但隨著寵物產業的繼續壯大發展,寵物醫療企業將在激烈競爭中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因為最終只有靠優質的服務,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從而真正在這賽道中勝出,我們大可拭目以待,最終花落誰家。”
采寫:南都記者 余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