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社區老年人睡眠質量現狀,分析寵物飼養行為對其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社區內健康檔案健全的老年人624人,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及寵物飼養一般情況問卷進行入戶調查。結果社區老年人睡眠質量得分為(7.07±5.28)分。多重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是否向寵物傾訴、每天陪寵物時長、每天遛寵情況、每天遛寵次數是老年人睡眠質量的影響因素(P<0.05,P<0.01)。結論寵物飼養行為可以促進老年人睡眠質量,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況。
關鍵詞
老年人;寵物;睡眠質量;寵物飼養行為
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各種生理機能進入衰退階段,優質睡眠時間縮短、睡眠習慣發生改變,睡眠質量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著密切關系,加之社會職能、人際關系的改變,老年人所面臨的一系列社會心理問題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我國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休閑娛樂方式、消費觀念呈現出多樣化發展,很多家庭開始飼養寵物。2019年全國城鎮寵物數為5503萬只,較2018年增長8.2%,越來越多老年人選擇寵物作為感情寄托。本研究探討寵物飼養行為對老年人睡眠質量的影響,旨在指導社區老年人娛樂或退休后生活方式的選擇,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選取河南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直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社區內健康檔案健全的老年人。納入標準:年齡≥60歲;當地固定居民,居住時間1年以上;能夠使用漢語正常交流;同意參加研究并能夠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標準:患有精神或嚴重的心、肝、腦、腎病患者;聽力或視力明顯障礙;本人或家屬拒絕參加。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老年人寵物飼養一般情況問卷:由調查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醫保類型、經濟收入情況、是否飼養寵物、養寵行為、每天陪寵物時長、是否被寵物傷害過、每天遛寵時長、是否向寵物傾訴、鄰居朋友對養寵態度、有無養寵不愉快經歷、每天遛寵次數等。②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其包括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使用和日間功能7個維度共21項條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采用Likert4級(0~3分)評分,總分0~21分。PSQI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2.2調查方法: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對老年人入戶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向符合納入標準的老年人解釋研究目的和意義,取得同意后進行正式調查。對于無法自行填寫的,由研究者逐一讀出并進行解釋,研究者代為填寫,此過程中不能給予暗示。當場回收所有問卷并進行逐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共發放問卷624份,回收有效問卷624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社區老年人睡眠質量得分與飼養寵物狀況
社區老年人睡眠質量得分為(7.07±5.28)分。624名老年人中飼養寵物者237人,占37.9%。其中182人養狗,55人養貓。
2.2影響社區老年人睡眠質量的單因素分析
2.21不同人口學特征的社區老年人睡眠質量得分比較見表1:
2.2.2寵物飼養行為對社區老年人睡眠質量的影響見表2:
2.3飼養寵物狀況對社區老年人睡眠質量影響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以睡眠質量得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差異的變量為自變量(自變量賦值見表3),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是否向寵物傾訴、每天陪寵時長、每天遛寵時長、每天遛寵次數與睡眠質量有關(P<0.05,P<0.01),見表4。
3.討論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腦動脈硬化程度逐漸加重,或伴有高血壓、腦卒中、腦梗死、震顫麻痹等疾病,使腦部血流減少,引起腦代謝失調而影響睡眠質量,且隨著身體的衰弱,老年人社交活動范圍受限,從而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導致睡眠質量下降。研究表明,有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的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的喚醒作用發生了生物學改變,中樞神經系統的喚醒作用較常人增強,引起去甲腎上腺素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活性過度,可能是睡眠障礙的發病機制。本研究發現,將寵物作為傾訴對象,經常陪伴寵物的老年人睡眠質量較好(P<0.01),與有關學者研究結果相近。這可能是因為當老年人與寵物進行互動,如玩耍、撫摸、凝視、交談時,會增加寵物主人催產素的釋放,寵物主人催產素增加會讓主人和寵物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反過來增加寵物的催產素分泌,在寵物和主人之間建立起一個由催產素介導的正反饋機制,當人體催產素含量上升時,會隨之釋放出大量能夠緩解壓力、延緩衰老的激素(如催乳素、多巴胺、β-內啡肽),可以促進細胞重生,調節血壓、緩解壓力、鎮痛,減輕孤獨、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增加親社會行為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
人對同類存在著一種本能上的依賴,這種人類天生、本能的依賴性,使得人類需要高質量的、相互支持的關系。老年人由于社會角色的轉變和子女的獨立,失去了依賴和被依賴。而寵物部分補償了一部分缺失的人際關系,寵物作為一種非人性化的社會支持形式,它不同于人類的社會支持。大多數人把社會支持看成為人類專有名詞,某些社會支持元素與人的社會交往有關,如指導與信息。但某些社會支持元素也可以被寵物提供,如安全感、被關心感、價值感、被愛被喜歡感,以緩解壓力和生活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寵物與老人間的互相親近和依賴,讓他們不再感覺受到孤立。有寵物相伴的老年人有了情感交流的空間,更愿意與其他人接觸,增加了社交范圍。在社交活動中,老年人往往從喜歡同類寵物開始。
本研究發現,經常遛寵老年人睡眠質量明顯高于非飼養寵物老年人和養寵但不遛寵的老年人(均P<0.01),與Friedman等研究結果一致,與Bradley等研究結果不同。國外研究表明,缺乏運動已成為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約有320萬人(6%)死亡,為維持身體健康,老年人應每周至少進行150min的中等強度體育活動或每周至少75min的劇烈體育活動,但65%的65歲以上的老年人沒有達到該要求。加拿大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遛寵的義務在寵物所有權和體力活動之間起著中介作用,飼養寵物必須讓它們保證一定的運動量才能健康,部分老年人為了照顧寵物,如遛狗和遛貓,堅持參與體力活動,減少了每天的久坐時間。經常參與體育運動增加身體的含氧量,幫助控制情緒。持續有氧運動時,可以刺激腦內啡和血清素的分泌,改善海馬萎縮,刺激大腦海馬線粒體基因的表達,促進大腦神經的可塑性變化,改善老年人的焦慮、抑郁等不良心境,從而改善睡眠質量。研究表明,一方面,運動可以直接觸發主動睡眠機制,為了防止運動所知的溫度升高,機體通過主動代償性加速睡眠,增加睡眠深度,從而達到降低能量消耗,促進體力恢復和能量儲存的目的。同時,運動也能影響生物鐘對體溫調節的控制,改變周期性體溫節律,從而易化睡眠。另一方面,機體通過運動直接或間接地累及有關中樞神經遞質與受體系統或內源性睡眠物質而影響睡眠。此外,照顧寵物要求老年人按時起床,按時喂食,購買寵物食品、用具和及時清理衛生,而這些時間性很強并且必須做的工作,也督促老年人自己均衡進食,按時吃藥,控制血壓及其他疾病,使老年人感到自己被需要,實現了自我價值認同感。研究表明,被寵物咬傷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被診斷為抑郁癥的可能性為47.0%。可能是因為寄生于貓身上的弓形蟲感染患者,對患者的大腦造成影響,導致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和強迫癥以及其他腦部疾病。
綜上,良好的寵物飼養行為是促進老年人睡眠質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助于推動積極老齡化。由于本研究采用橫斷面調查,對于被調查對象自我報告的個人情況可能存在回憶偏倚,且沒有對老年人身體健康情況進行客觀測量,關于寵物的相關因素(如體型,品種等)很難在調查中進行收集和精確測量。未來的研究應采用對照實驗,并專門為此類研究設計一種調查工具,以便提供進行統一標準的測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