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末開始,寵物概念在中國悄然興起,經歷十多年的行業發展,逐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目前圍繞著寵物產生的一系列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商業活動以一個新興行業的姿態出現在中國的經濟舞臺上。
寵物行業市場現狀5年內翻了2倍寵物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隨著寵物飼養觀念的廣泛普及和寵物行業延伸服務的深入挖掘,養寵人群將持續增加,中國寵物經濟的市場空間也將進一步擴大。
據悉,中國寵物市場規模在2019年達到2212億元,2020年將達2953億元。2015-2019五年內市場規模翻了2倍,年復合增長率20%。
從2020年中國養寵人群收入水平分布數據來看,35.2%養寵人群收入在5001-8000元區間,22.9%養寵人群收入在3001-5000元區間,而收入區間3000元以下、8001-10000元、10000元以上的養寵人群占比相對較低,分別為:11.1%、18.5%、12.3%。
可見,大部分養寵人群的收入水平屬于中上等,養寵一定意義上彰顯了寵物主可觀的消費潛力。
在寵物數量方面,以寵物貓和寵物狗兩大寵物類別為例,2019年全國城鎮寵物貓和寵物狗數量合計約達到9,915萬只,相較于2018年新增約766萬只,增幅約為8.4%;
寵物貓數量約達到4,412萬只,相較于2018年的4,064萬只,增幅約為8.6%;
寵物狗數量約達到5,503萬只,相較于2018年的5,085萬只,增幅約8.2%。
在寵物消費水平方面,2019年我國人均單只寵物的年消費金額約為5,561元,相較于2018年的5,016元,增幅約為10.9%;
人均單只寵物貓的年消費金額約為4,755元,相較于2018年4,311元,增幅約為10.3%;
人均單只寵物狗的年消費金額約為6,082元,相較于2018年的5,580元,增幅約為9.0%。
從城市分布來看,2020年中國養寵人群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其中,一線城市占比30.4%,二線城市占比30.4%,皆是寵物消費的主力。三四線城市占比較小,為15.4%。與此同時,國內各城市也都保持著很高的寵物用品消費增速,表明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單純的物質消費,而是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
在中國國民經濟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寵物經濟也正在經歷消費升級,寵物的衣食住行向精細化方向發展,因此也推動了整個寵物行業多樣化的蓬勃發展。寵物市場逐漸形成產業鏈形態發展,從上游產品到下游服務,包括寵物的食品生產基地到其飼養、醫療、美容等。
寵物醫療方面,從固定資產看(固定資產1000萬以下,面積多200-300平方米,設備簡單,經營規模小,多為獸醫個體經營;固定資產1000萬以上,面積500平方米以上,設備齊全,管理規范,連鎖化經營)有90%寵物醫院的固定資產少于1000萬元,面積約200-300平方米。
而從營業額看,有80.9%的寵物醫院年營業額在300萬元以下。目前中國的中國寵物醫院以中小規模仍以中小型個體企業為主,市場集中度有待提升。
寵物行業發展前景
1、人口老齡化推動寵物行業發展
寵物常常可以給空穴老人口解悶,替代子女陪伴在老人身邊。未來十年,我國老齡化進入快速提升階段。目前我國老年人養寵的比例還很低,養寵比例還有提升空間。此外,老人人口有退休金,經濟實力雄厚,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寵物消費。
2、資本推動寵物行業發展
寵物行業相關產業開始發力布局,如寵物火化與殯葬業已經開始出現。衍生品方面,以各類寵物服飾和飾品為主,體現寵物多元文化的服飾和飾品將提速抬頭,并有望形成獨立的行業市場。以寵物服務的企業開始不斷入駐行業,包括中介、物流,甚至寵物旅游等業態。
3、單身經濟刺激寵物經濟發展
都市年輕人工作生活節奏較快,生活壓力較大,單身比例較高。據悉,根據民政部的數據,中國內地的“未婚”人口到2015年底已經達到2億人。單身人口數量龐大,同時,都市單身男女經濟相對較好,消費能力強,寵物成為情感和精神的寄托,同時飼養寵物可緩解工作生活壓力,養寵的年輕人更愿意為自己的寵物購買高品質產品和服務。
未來隨著城鎮化水平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人口老齡化等,我國寵物行業擴容,行業規模也將隨之擴大。
對于寵物行業的發展,我國政府持續表達關注,在十三五規劃、政府報告、領導講話等等多方面都有相關的綱領性指導。數據顯示,寵物行業的產品與服務所產生的經濟價值,為國家產生了較大的稅收財政收入,其帶來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長。
長遠來看,寵物行業將會越來越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并將推動國家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來解決該行業存在的問題,也將在社會層面推動行業整體認知的提升,更多的國際接軌來開拓創新。截至今天,在寵物行業占有市場比重前列的依舊是寵物活體、食品、醫療、美容和用品等。在寵物活體方面,以犬類和貓類為主且占有市場份額最大。
目前,寵物行業上市公司對比其他行業可謂微不足道,主營內容是食品或者醫療。由此可見,寵物行業市場前景廣闊,說是一片新藍海經濟,并非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