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沈陽晚報
2022年,沈陽交出了怎樣的答卷?2023年,沈陽又將繪就怎樣的發展藍圖?1月8日,沈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隆重召開,沈陽市人民政府市長呂志成作政府工作報告。
數據說話
看看過去一年
收獲了啥
2022年是沈陽振興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沈陽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齊心協力共抗疫情,頂住了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守住了安全發展線,沈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總體情況
?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半年增長4%左右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1.3%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3%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左右
?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2.2%、1.6%
?主要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具體體現
1.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出臺助企紓困穩定經濟增長若干政策措施,累計兌現政策資金280億元,惠及市場主體109萬戶次
?全市新簽約、新落地項目分別增長13.8%、34.5%
?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增長4.8%
2.產業升級轉型
?7家企業技術中心晉級國家級
?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200家、科技型企業突破1.5萬家
?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達到48.6%
?高端裝備制造業占裝備制造業比重提高到34%
?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家
?富創精密等3家企業成功上市
3.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一件事一次辦”場景突破1000個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35個工作日以內
?中歐班列開行數量保持東北第一
?102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都市圈通辦
4.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升
?高質量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和35個核心發展板塊規劃設計
?475個老舊小區、200條背街小巷、601公里老舊管網完成改造
?啟動建設公園城市,新建口袋公園1000座
5.經濟社會加快綠色轉型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20天,PM2.5濃度指標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國考斷面水質指數同比改善5.8%
?實施綠色低碳發展示范行動,全市煤炭消費比重下降5.6個百分點
6.鄉村振興戰略邁出新步伐
?建設高標準農田65萬畝,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
?法庫縣成為國家大豆科技自強示范縣
?康平海州窩堡等3個鄉鎮(村)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全市集體經濟純收入超10萬元村占比達到61%
7.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成功應對24次強降雨和繞陽河、遼河歷史性洪水,有效守護了城市安全和人民安康
8.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省市“10+1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
?城鎮新增就業12.9萬人
?來沈留沈高校畢業生增長21.6%
?學前教育公辦率提高到54%,義務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達到100%
?在200個社區開展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新建家庭養老床位4500張
高光時刻
過去的一年,沈陽還獲得了諸多榮譽:
?獲評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
?跨境電商綜試區在全國考評中獲東北最好成績
?獲評國家智能建造試點城市
?棋盤山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榮獲“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老北市獲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沈陽工業博物館獲評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獲批東北首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國家實驗區
?成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等4項工作獲國務院通報表彰并給予督查激勵
?成功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未來可期
2023年
沈陽刷新城市“大數據”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全省實施全面振興突破三年行動的首戰之年。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下降。
2023年,沈陽將刷新城市“大數據”,繪就更為美好的畫卷,未來可期。
關鍵詞:項目建設 全年開復工重點項目 突破2500個
動態謀劃實施高端產業培育、科技引領創新等20項重大工程,建設一批打基礎、強功能、利長遠的高質量項目,全年開復工重點項目突破2500個,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加快推進華晨寶馬全新動力電池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力爭工業投資占比提升到25%以上。積極推動沈飛局部搬遷、桃仙機場二跑道及樞紐工程、華潤熱電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確保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0%以上。
抓好招商引資。千方百計爭項目、拼項目、搶項目,力爭全年新簽約、新落地億元以上項目分別突破2000個和1000個。
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改造提升核心商圈和特色街區,啟動第二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加快發展“首店經濟”,引進品牌首店不少于100個。
關鍵詞:數字沈陽 “5G+工業互聯網”等場景項目 突破1000個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優化數字沈陽云底座,升級數據中樞5.0版本。加快“雙千兆”網絡建設,新建5G基站7000個。推進“5G+工業互聯網”等場景項目突破1000個。加強沈陽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推廣應用,力爭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25個。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積極搶占區塊鏈、元宇宙等新領域新賽道,促進數據資源向資產轉化,全力打造“東北數字第一城”。
在發展先進制造業方面,實施100個智能升級、100個數字化場景應用項目,推進一批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項目,高端裝備制造業占比達到35%以上。
關鍵詞:科教人才 新開辦20所公辦幼兒園 新增普惠學位5000個
辦好人民滿意的幸福教育。全面創建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國家實驗區。新開辦20所公辦幼兒園,新增普惠學位5000個。組建30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聯盟,綜合改造40所鄉村學校。
時不我待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市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突破1500家。全市科技型企業突破2萬家;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達到50%以上。
深入實施“興沈英才計劃”,開展招才引智、聚焦高校畢業生留沈來沈等專項行動,聚焦重點產業鏈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持續加大海外引才力度,全年吸引高校畢業生來沈留沈15萬人。
關鍵詞:營商環境 推廣“智能辦”“零材料”等 創新服務場景
推進營商環境6.0版改革,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推廣“智能辦”“零材料”等創新服務場景,完善“惠幫企@鏈上沈陽”平臺功能,推進“12345”政務服務與社區網絡深度融合,確保“一網通辦”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實施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沈陽專項行動。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范化水平。全力降低企業成本,落實留抵退稅、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取消公共資源交易服務費,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能降全降,能免全免。
關鍵詞:城市更新 新建停車場20處 新增停車泊位1萬個
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進沈白高鐵、沈丹鐵路外遷。啟動地鐵9號線東延線、10號線南段工程,確保4號線、2號線南延線建成通車。啟動四環快速路提升工程,續建元江街、長青街等6條快速路,實施10條斷頭路貫通工程。改造供水管網160公里,燃氣管網100公里,供熱管網50公里。
推進城市治理。改造提升老舊小區800個、背街小巷309條,實施20項街路更新工程。新建停車場20處,新增停車泊位1萬個。新建改造提升綜合公園24座,新建口袋公園1000座。
關鍵詞:綠色低碳 扎實推進藍天、綠水、凈土保衛戰
積極建設“無廢城市”,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加快建設老虎沖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開工建設康平、新民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制造示范30個。
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扎實推進藍天、綠水、凈土保衛戰。協同推進燃煤、臭氧、揚塵、秸稈燃燒、汽車尾氣等源頭治理,確保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加強遼河、蒲河等重點河流治理,確保20個省考以上斷面全部達標。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強化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關鍵詞:鄉村振興 建設20個美麗田園、1000條 美麗庭院示范街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建設高標準農田36萬畝,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225萬畝,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80億斤以上。深入實施種業振興專項行動,培育玉米、水稻等新品種10個以上。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保持在98%以上。
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建設20個美麗田園、1000條美麗庭院示范街、100個省級美麗宜居村,打造25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典范。深入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維修改造農村公路500公里。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穩慎推進沈北、于洪國家宅基地制度改革,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路徑。
關鍵詞:幸福沈陽 城鎮新增就業12.5萬人 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3萬戶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1.3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5萬人。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扶持創業帶頭人2200人。
提升養老服務品質。優化居家養老服務,實現特殊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城鄉社區全覆蓋。提升社區養老水平,確保社區服務配建設施100%達標。培育星級養老機構150家。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3萬戶,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2.5萬套(間)。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蘇慧婷 主任記者 劉宏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