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生命,就會有死亡的時刻。生命不就是從誕生到絢麗再到死亡的過程嗎。永生的生物,目前就我們人類的認知水平是還沒有發現啦。科學家發現的燈塔水母有永生的能力,那也是它經歷了“返老還童”后的永生效果,并不是一具身體固定不變,到不死不滅。
太高深的生死觀念我們就不要去費腦子了。主要想說的是,生命有可能很頑強也可能會很脆弱的。所以對于龜來說也是一樣的效果,即使在大家眼中生命力極強的龜,也可能會有很脆弱的瞬間。而你不了解的品種,即使胡亂養也可能會堅強到壽終正寢,這都是有可能存在的。
也是因為看到有些龜友經常會有:你連那啥啥龜都能養得死?這種龜是養不死的!難道有什么龜是超脫于三界之外的?我們印象里再牛逼的龜,也是具有生命的物種之一,它依然會有死亡出現。
所以大家也不要被帶跑偏了。覺得我養死了啥啥龜,是不是不適合養龜了,這種好養的龜都養不活。一下子就喪失了養龜的信心。記得曾經有個視頻內容是清道夫被曬干了遇水又復活了,就讓人認為清道夫是不可能養死的。你咋不烤熟了再復活呢,養過魚的朋友應該會知道,清道夫死亡也是很正常的。就好比我們養龜也是一樣的,大家總說巴西龜遍布全世界,成為世界級別最成功的入侵物種,哪都能適應生存,所以養不死也是正常。事實上,巴西龜估計是每年養死龜排行榜榜首吧。
而且那些自然環境和我們的人工飼養環境又截然不同,所以可比性已經就非常小了,不必為此常常憂慮。
所謂的皮實,我們也經常說到,那都是相對而言的,也有很多限制條件。比如你得有一只健康的龜,你有匹配的環境,你還得有得當的飼養方式等等,這些基本條件滿足了,龜自然可以很好的生存下來。而不是以肯定的觀點和論調去指定某種龜就是很皮實,養死了就得飼主完全負責。
對于龜的死亡,自然是我們飼養者不愿意看到的,畢竟也都是自己真金白銀請回家的。那么,對于出現死亡的情況,我們好好的進行總結就好了,爭取在下次飼養的時候做到更好。這樣才是我們一步一步的成長,龜出現的死亡幾率也會越來越小的。
當然,大家常說的一些皮實龜,易死龜,也是有依據的,畢竟是眾多龜友的經驗匯聚,算是一種大數據了,對于沒有飼養過龜或者是某個品種的龜友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像楓葉,黃額,這類龜確實不好飼養,條件也高,所以對于你是否飼養參考價值還是蠻大的。
出現龜的死亡,其實原因會有很多,當然首先還是先從我們自身找找原因,再逐個排除。別著了“歪門邪道”,認為某某龜就該養不死。或者說你連飼養方式都可能有創新,不用拘泥于傳統,但是這種大的變革,也得建立在滿足龜基本生存需求的前提下哦。